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位于东至县境内的华龙洞古人类遗址日前结束第二次考古发掘。经过近两个月的野外作业,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发现。不仅再次发现人类化石,还发现并采集了一批动物化石及若干古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制品,发现了古人类生存活动的证据。 “安徽周口店”再发掘 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广为关注,在2006年的考古发掘中,曾发掘出化石8万多件,并发现了两块疑似人类头盖骨碎片化石,以及一颗疑似人类前...
2007年初,广汉小汉镇柳林村村民唐兴凤在石亭江边放牛,偶然发现一个“铁砣砣”,他和亲友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坨“废铁”搬回家。后经文物保护部门查证,这竟然是珍贵文物。 历时7年研究,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带领他的团队于昨日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雒江桥墩。权威专家称,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铁桥墩,汉代考古中发现的最大铁铸件,也是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工程铁铸件,它再现了汉武帝西南大开发的历史...
近日,我市考古工作人员在新安县北冶镇马行沟村煤窑沟小组,抢救性发掘出一座宋元时期的民间瓷窑遗址。 该瓷窑遗址由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新安县文物局联合发掘,发掘面积150平方米,深度1.2米至2.4米。虽然瓷窑早期被严重破坏,但考古工作人员经过发掘,采集了许多窑具,如匣钵、垫饼及支钉等,出土的标本多为仿钧瓷天青、天蓝瓷片和一些烧结在匣钵上的瓷器等。 考古工作人员介绍,从出土的标本来看,该...
日前,龙湾区文博馆工作人员在永兴街道走访时,意外发现一方青石石额,长81厘米,宽44.5厘米,厚约8厘米,上面精刻“镇瓯炮台”四字(如图)。 据收藏人张积盛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温州发电厂开始建设时,该石额被工人藏在民间。几年前,他经过乐清磐石,从民间购得该石额。据悉,这次发现的是温州第二方“镇瓯炮台”石额。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磐石为温州海上兵防要地,瓯江军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清流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武夷山脉中脉东南侧,九龙溪上游,日照充足,土地肥美,年平均气温15℃到18℃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771.3毫米,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清流的客家百姓自古就有种茶喝茶的习惯。据清代道光九年清流县知事乔有豫修纂的《清流县志》“食货志·货殖”上记载:清初,有江南僧至境,遍山种茶,依松萝制之,有香有色,迄今玮埔、梓材(今嵩口镇玮埔村和梓材村)、薯坑(今温郊乡薯坑...
据媒体报道,捷克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在埃及首都开罗南部阿布西尔地区的岩床中发现一个古埃及公主墓葬,年代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500年。令人疑惑的是,公主墓葬与非皇室官员的墓葬处于同一位置,但距其他家族成员的墓葬却有1英里(约合1.6公里),为何这样安排现在仍旧是一个谜。 在埃及阿布西尔地区的岩床中发现的古埃及公主谢尔特-娜卜提的墓葬 埃及文物部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表示:“我们发现了谢尔特...
2007年初,广汉小汉镇柳林村村民唐兴凤在石亭江边放牛,偶然发现一个“铁砣砣”,他和亲友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坨“废铁”搬回家。后经文物保护部门查证,这竟然是珍贵文物。 历时7年研究,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带领他的团队于昨日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雒江桥墩。权威专家称,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铁桥墩,汉代考古中发现的最大铁铸件,也是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工程铁铸件,它再现了汉武帝西南大开发的历史场景。...
碑文上的落款有“嘉靖”字样 位于原始森林中的泸州市古蔺县桂花乡,藏着外人少有耳闻的历史故事。日前,古蔺县政府在对该乡的文物进行普查时,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石窟寺,该文物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二年,距今已有481年的历史。 石窟寺虽为民间人士建造、维修,但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几处碑文中,能找到川南两次大规模移民历史的证据。 深山藏文物 文物普查发现始建于明代的石窟...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河北怀来县官厅镇珠窝堡村附近发现旧石器遗址——珠窝堡遗址,目前发掘整理出石制品、动物化石约500件,推断的时间为距今三五十万年,这些遗存发现说明怀来盆地是泥河湾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并扩展了泥河湾文化。 素有“东方人类的故乡”之称的泥河湾遗址群是世界最早的人类发源地之一,因具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被评为20世纪中国...
永康经济开发区长恬村,又发现3个古墓。昨天,最小的一个古墓已挖掘完成,里面出土了一个盘口壶。挖掘人员称,从墓室和出土器物来看,初步判断为东晋墓。 古墓位于长恬村外一个小山坡上,夏溪村50岁的胡高强最早发现这些古墓,他也是文物爱好者。 11月17日,胡高强到工地附近捡树根做根雕,发现工地东面挖掘现场有个断面,露出几块青砖。根据经验,他判断,那是古墓的排水道,于是在周围寻找。 ...
唐代壁画墓局部画面 资料图片 日前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今年3月开始,考古人员对西安市南郊的一座拥有5个天井的唐代壁画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墓志表明墓主人是唐代以《五牛图》闻名于世的著名画家韩滉的父母韩休与柳氏的合葬之墓。该墓的巨幅山水图是目前发现的唐代墓葬里幅面最大、最完整的一幅山水画。 据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呆运介绍,这座唐代壁画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郭...
日前,扶风县绛帐镇和城关镇村民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发现西周时期墓葬及青铜器窖藏,及时报告文物部门。市、县文物及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抢救清理,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为此,宝鸡市文物局召开表彰大会,对绛帐镇人民政府、上宋派出所、红卫村村委会、红卫村第五村民小组、红卫村砖厂等五个单位和李军娃、张铁路、李雄辉等村民自觉保护文物的先进事迹予以通报表彰,并颁发了奖金。省文物局也下发表彰决定,对上述单位及个人进行了通...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在对洛南西寺墓葬群附一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初步探明有8座墓葬。其中最大一座墓葬为单椁单棺墓葬,且椁棺保存完好。考古专家表示,这在省内极为罕见,现场同时还出土有铜鼎、铜矛、铜剑及玉器等40多件器物。 西寺墓群位于洛南县城北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梁上,西端的梁坡名为冀塬。此次发掘地点在西寺墓群范围内,发掘地地形呈台塬状,距离墓葬群的地方是一个土塬,一侧是一座废弃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