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6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的“2017年度浙江省文物保护实训班”在杭州结业。浙江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柳河,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吴志强、副理事长李小宁、黄斌、黄滋(兼秘书长)等领导出席结业典礼,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与会领导观看了学员学习成果展示,听取了学员代表的发言。学员们纷纷表示,为期60天的实训学习,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与技术,也收获了同窗之情...
为进一步推动厅属各文博单位安全工作,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6月16日、20日、21日,省文物局综合处处长杜毓英、调研员李俏,安全处副调研员赵汉涛等,以及厅属各文博单位安全保卫干部组成安全检查小组先后对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及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监察总队、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所在的文物大楼进行了安全检查。 针对浙江...
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全体职员合影 除了少量为清代以外,浙江省档案馆绝大部分馆藏内容为民国时期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共计279个全宗,档案资料106万卷(件、册),其中清代档案3353卷(件),民国时期档案12万卷(件),革命历史档案3398件,新中国成立后档案83万卷(件);照片、声像等特种载体档案53万张。 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精品: 1.《浙江抗日...
6月19日,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召开了《大运河文化带(浙江)建设工作方案》专题会议,余姚市、江北区、海曙区、鄞州区各文广局分管局长及文保所(文管办)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议传达了6月15日省发改委召开“推进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方案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在各单位仔细阅览省文物局下发工作清单后,各设区市负责人对各自所辖运河沿线今后计划实施的保护项目作了汇报。会议还就相关工...
6月17日上午,浙江省考古遗产展示园项目专家讨论会在杭州市召开。浙江省考古遗产展示园项目是浙江省文物局和余杭区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项目选址于良渚博物院及良渚古城、老104国道两侧,整体位于良渚文化艺术长廊的核心位置,占地面积为200亩。土地由余杭区政府无偿划拨,建成后项目将充分发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藏标本的遗产价值,同时作为良渚文化艺术长廊的核心亮点项目,将成为与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有...
青瓷窑遗址 6月19日下午,《青瓷窑遗址(浙江上虞)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省级专家论证会在上虞召开,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等领导及专家参加了会议。 与会领导和专家认真听取文本编制单位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介绍,对文本进行认真的论证讨论。会议认为,《青瓷窑遗址(浙江上虞)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编制遵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基础工作扎实,文本制...
6月18日,浙江省博物馆邀请手语老师为博物馆志愿者上了一堂特殊的手语课,课程围绕博物馆日常用语的手语表达进行示范教学,并现学现用,在实践中加以巩固。 此次手语教学主要针对咨询服务岗位的志愿者,涉及的内容有日常问候语、卫生间指引、行李寄存引导、基础服务设施与服务项目介绍等,让志愿者通过学习掌握博物馆里基本的手语沟通技能。 为特殊群体提供特殊服务是浙江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今...
杭州常青古海塘遗址位于杭州市江干区政府西南部约1.4公里,秋涛北路西部、碑亭路两侧。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月5日,为配合江干区常青夕照区块棚户区改造前期储备项目地块建设,考古所对位于该地块内的杭州常青海塘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现了石条或石板砌筑的迎水面、夯土堆积的背水面等宋元明清时期的钱塘江石塘遗迹。石塘迎水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清代修筑,石条打磨平整,纵横错置平砌,紧凑...
“王国气象——纪念良渚遗址考古发现80周年特展”由良渚博物院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遴选出256件(组)精品文物,集中展示了80年来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特别是2007年以后良渚古城遗址、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等重要考古进展,弥补了以往良渚遗址研究和展示的不足。 “王国气象”展拉近了考古发现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使普通观众都能够通过精美的文物陈列、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逼真的...
为进一步加强先进自然科学知识对农村的渗透力、辐射力和感染力,丰富农村百姓的业余生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浙江自然博物馆将继续在省内开展文化大礼堂巡展活动。上一站在缙云县河阳村文化礼堂和河阳小学、仙都小学开展的巡展活动,先后有400余名孩子及成人参与,巡展活动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接下来的6月15和16日,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巡展活动将再次启航。这次我馆将与长兴县博物馆合作,在长兴县夹浦镇丁新...
浙江省2016年度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获奖单位代表亮相(李忠 摄)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杭州·拱墅)活动,比以往任何一年都丰富精彩。如浙江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推介活动、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评选活动、浙江恐龙大复活展览、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遗产摄影展等。同时,在主场活动开幕式上,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等领导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
“真是太美了!”走进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不管是外国友人还是国内游客,都会被幽雅的环境和丝绸的美丽感染,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中国丝绸博物馆自2011年起就启动了收藏、记录当代服装与纺织时尚的工作。2016年,随着新馆改扩建工程的完工,中国丝绸博物馆又把打造“互联网+丝绸文明(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提上议事日程,从教育和文创两方面开展了中华丝绸文明价值挖掘...
今年6月10日是调整后的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全面展示近年来我省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在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隆重举办了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杭州•拱墅)活动暨第六届大运河文化节,为公众奉献了一场文化盛宴。省市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
6月6日,省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嘉兴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评估检查。专家组一行实地察看了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建设情况,听取了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关于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及遗址公园工程进度的介绍。随后,又在市文化局召开了遗址公园评定汇报会。 2013年,马家浜遗址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根据《浙江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要求,每三年必须对考古遗址公园保护...
一亿年前白垩纪时期,浙江大地是恐龙繁衍生息的乐园,所以浙江是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之一。本次展览主要以浙江发掘的恐龙化石为主线,从浙江恐龙的发现——研究——复原——“复活”四个维度展开,采用多种方式向观众展示从恐龙化石到骨架再到生态复原的过程。 看点一:化石与研究 展览展出的恐龙、恐龙蛋等化石标本是近30年本馆专业人员在浙江发掘的恐龙化石的集中展示。研究团队通过大量野外实地观察、化石修理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