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读者:我收藏的这件明弘治年白釉碟直径8.5英寸,请专家帮我鉴定是真是假。 鉴定:从图片看,这件弘治白釉盘的情况不错。这个时期的盘子以黄釉、白地绿龙为多,纯白釉比较少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不过要做最终的判断最好还要看实物。 孙先生最近用5万元买到了一只清代的白釉瓷盘,喜不胜收,因为市场价格至少是这个的两倍。然而,经过藏友们的鉴定,这件白釉瓷盘其实只是未上彩的半成品,市场价格顶多两三千...
白釉褐彩题字罐 元代白釉褐彩题字罐,是鹤壁集瓷窑出土的一件精品,现存鹤壁市博物馆。罐高31.7厘米,口径17.3厘米,重6800克。器型为唇口,下腹渐收,平底。外部通体施白釉,釉色纯白。器物自颈至底,各绘粗细弦纹五周,将器身分为五段。肩部绘花卉和缠枝牡丹各一周,腹部有行文铭文二行二十八个字:“昨日西风澜漫秋,今朝东岸独垂钓。紫袍不识蓑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流。”下部为底绘莲花瓣纹,内饰褐彩。 众所...
北宋定窑白釉五足香熏炉,高16.3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9.2厘米。此器由炉盖和炉体两部分组成。其中,炉盖呈伞状,上下分为三层架构:第一层为盖顶,以扁体直管分别镂三个出气孔;笫二层以凸形扁体并镂三个出气孔;笫三层则以宽凸条折下覆盖在炉体上。炉体上部呈圆饼状,被五个人形的瓷质支架托起于底座之上。整器造型构思精巧,胎骨精白坚实,釉色牙黄,堪称北宋定窑佛前用器的上佳之作。
宋代是我国瓷器史上的高峰时期,瓷器除胎、釉制作先进外,造型更是别致多样。青州博物馆近来就入藏了一件宋代瓜棱白釉罐(见图)。 该罐口径10厘米,底径7厘米,高8.5厘米,器壁厚约0.5厘米,圈足高0.6厘米,足圈厚1.1厘米。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颈中央有一匝凸棱,腹部制成瓜棱状,竖排凹线明显,器内壁轮制痕迹明显,足内有数周同心圆圈制作划痕。该罐内壁遍施白釉,外壁施釉至腹下部,圈足内外及腹...
白釉贴花皮囊壶 皮囊壶,壶的一种样式。因形如皮革缝制的水囊,故名。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中原地区较为流行的陶瓷日用器皿,以仿皮袋造型而名。器身上扁下肥,鼓成皮袋状,有仿皮革凸起的缝线,前端附筒状流,上安提梁,有白瓷、彩色釉陶等制品。 关于皮囊壶的用途现在还有争议。从现有资料看,其高度大都在15-35厘米之间,完全可以用来盛贮液体。考古发现中,在赤峰大营子墓出土的壶内有茶色结晶,应该是当时...
青白釉是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的一种釉色,由含铁量低于1%的釉料在1200摄氏度高温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白度达70%,特点是白中闪青,宛如青白玉,莹润透亮,光照见影,又称影青釉。 青白釉瓷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的瓷器,是北宋年间由景德镇当地工匠制作的。元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鸡头壶,明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莲花口灯盏,清代著名的青白釉是乾隆年间的青白釉缠枝莲大罐。青白瓷是一种胎薄质坚、釉色青中泛...
铃铛杯亦称仰钟杯,磬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明永乐、成化、嘉靖、万历时铃铛杯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著名的有永乐压手杯、成化斗彩高足杯、鸡缸杯等,中早期多见高足杯。 永乐甜白釉是明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在纯净洁白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
德化窑白釉楸叶式洗,清康熙,高2.9cm,长13.2cm,宽11cm。 洗呈楸叶式,浅腹,底下承以不规则六足。通体施白釉。内光素无纹饰,外壁清晰可见其叶脉,底堆贴盛开的梅花。 “楸”与“秋”谐音,楸叶象征着秋意,对于多愁善感的文人而言有吟诵不尽的秋意诗文,楸叶也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题材。
明 永乐 甜白釉暗刻花卉纹把壶 高:30公分 众所周知,甜白釉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永乐白釉大多达到脱胎、薄胎的程度。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称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明永乐甜白釉暗刻花卉纹把壶,堪称精品之冠。壶身呈玉壶春瓶式样,腹一侧设长弯流,流与颈之间以云形板连接,美观实用,设计巧妙;另一...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高43cm. 达摩身披袈裟,前额宽大,鬓发卷曲,双眉紧锁,二目俯视,双手合抱于袖中,赤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衣袂飘荡。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肥厚滋润。雕工深入锐利,衣纹飘逸流畅,浪花翻卷自如,颇富动感。人像背后刻“何朝宗制”四字阴纹印。 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雕久负盛名,尤以“何朝宗”款最为著名。此像雕刻精湛细腻,线条流畅,更兼以洁白如玉的瓷质,表现出达摩飘洋过海传播佛...
白釉剔花是宋代磁州窑的主要装饰手法之一。 前高8.8厘米,后高12.8厘米,长31.9厘米,宽23.5厘米。枕呈八角形,枕面前低后高,中间凹下,八边有高低不同凸起的棱,平底无釉。其他各边均是白釉剔花。枕面剔出一宽一细两层八方形边线,内有一层云头形装饰带,带内是曲线菱形开光,开光外是卷叶纹,开光内是主题纹饰,白釉剔花的卧兔纹,兔前后各留有白釉的一丛小草纹,兔周围白釉完全剔去,白兔两只大耳朵后...
宋元的江西景德镇窑主要烧造青白瓷,这种瓷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显白,白中泛青。由于青白瓷的釉质清澈似湖水,莹缜如玉,晚清后又称作"影青"、还有^隐青"、^映青"、"罩青"等多种称谓。宋代窑业非常兴旺。在景德镇巳发现的瓷窑遗址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湾、杨梅亭、石虎湾、黄泥头窑等。其中以景德镇市东南的湖田窑规模最大,主要生产民间日用瓷,饮食具、酒具、茶具最多,盒类次之。产品丰富,质量精良。器型有...
靑白釉瓷器是宋代景德镇烧制的一种靑中有白,白中闪靑的釉色瓷器,俗称影靑,又有"假玉器"的美称。影靑的叫法较晚,最初在晚淹、民国的文集中出现。如民国早期刘子芬的《竹园陶说》曾有"近来出土之器甚多,有一种碗碟质薄而色白,微似定,市人呼为映青,以其釉汁带靑色也,言出自江西,为宋所制。由于"影靑''一词比青白更文雅,更贴切,所以逐渐成为文物鉴定界对宋元靑白瓷的专称。 宋代裔白瓷的特点是胎薄质坚,釉...
一提到白瓷,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唐代邢窑白瓷。的确,古代白瓷以邢窑最负盛名,赞誉之词也很多。唐人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陆羽《茶经》说:“邢窑类雪”,即邢窑瓷器洁白似雪。至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已形成,邢窑白瓷已经是成熟的白瓷了。那么,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规律,最早的白瓷是哪一个呢? 邢窑白瓷的前身又是怎样的呢?白瓷于北朝时即已烧制成功,北齐武平六...
隋朝 高26.5厘米 典型隋代侍女形象,发髻高耸,脸型瘦削。形体修长,面带微笑,右手前弯,左手捧一小罐。 通体施白釉,釉色微闪青。 隋代陶俑在传世品中较少,女侍俑更是不多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