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白釉黑花卧美人枕 白釉黑花卧美人枕,1983年出土于陕西黄陵县,为北宋辽金时期的白釉瓷器。该藏品的形状是一位侧卧的女子,女子头扎两个小辫,面部丰满,细眉如月,微微含笑。她的左手被枕在头下,双腿弯曲,显得悠然自在。上身穿窄袖褐黄衫,上绘桃花枝叶,黑色的领边绘珍珠纹饰,下着白色窄裤。枕头的下底有墨书“大定十六年五月”七个字,推断是金代物品。此枕胎制坚硬细腻,造型装饰自然清新,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此钟胎体洁白,螭龙做钮,矫健生动,刀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晰,为定窑的上乘佳作。 釉质滋润,刻花清晰婉转,深浅不一,所刻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显示出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 钟体轻薄适中,通体施白釉,釉质莹润,釉色微微泛白,整体精雕细刻华美而庄重,具有极强艺术魅力。 玲珑白釉螭龙乃皇帝之爱物,也是融宫廷端庄庄重和佛教法器的智慧崇高于一体。且比之金铜器,定窑白釉保存极为不易,...
【故宫珍品瓷器】 宋·哥窑青釉梅花式洗 别具一格的“缺陷美”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代哥窑瓷器的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为装饰而著称。此次来自故宫的哥窑青釉梅花式洗,就让我们领略了这一特色。 只见它呈梅花式,洗心微向内凹,底部有五个小支钉痕。通体施灰青色釉,釉色莹润,釉面布满黑、黄两色大小纹片,俗称“金丝铁线”。 【专家解读】...
北齐,高22厘米,口径6.8厘米。1971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淬墓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院。器饰白釉,白釉泛青。腹部有翠绿斑驳,色彩鲜明。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早期的瓷器均属于青瓷系统,白瓷的生产要晚于青瓷,白瓷生产的条件比青瓷更为严格,必须降低胎、釉料中的铁的含量。白瓷的出现,标志着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它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以后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釉绿彩...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五乳白釉铺首衔环瓶(图)撇口,溜肩,鼓腹,平底略带圈足,瓶的颈部两侧附贴对称的狮首衔环。乳白釉色的瓶体竖写青花铭款 “时明朝天启肆年岁次甲子秋吉赛谢”15字。青花色呈蓝中带灰,白胎瓷化较好。
明已未年白釉双夔耳印花簋式炉(图)高11厘米,口径15厘米。模制,二段接合,器形规整,釉色温润。圈足内刻写有“己未年林家制”字款,并有“子孙永葆”四方形印章。
明万历款白釉青花款烛座(图)缺插柱。高6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0厘米。腹壁书写有“长命富贵 金玉满堂 万历五年季春”青花字款。釉面肥厚滋润,青花色呈蓝中带青。明清以来,德化窑流行圆形烛台,烛台上置蜡烛形插柱,采用镂空与雕塑工艺手法,制作精美。
捏雕也叫“捏花”,以手捏为主,简单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基本上是以写实的手法塑造各种动植物和人物的自然形象,无论是植物的花瓣、花芯或动物的羽毛均以手工为主,捏塑而成。其装饰方法有多种,有用高温颜色釉装饰的,有经高温烧成后再用釉上彩装饰的,也有用颜色釉和釉上彩结合装饰的。其成品精巧细致,形象生动,风格写实。 捏雕白釉蔬果笔洗瓷雕(杨海生作品) 此笔洗的作者是杨海生。作品采用传统的捏雕工艺,整器以...
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坐像,1955年北京西城区定阜大街出土,是元大都城址范围内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它以优美的艺术造型,精湛的烧制工艺,独特而完美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元代雕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和景德镇窑瓷塑烧制工艺的最高水平,为首都博物馆典藏的重要瑰宝之一。 水月观音像通高65厘米,头戴宝冠,冠的正面有一小化佛(残),广额丰颐,眼睑低垂,神态安详。观音跣足而坐,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搭...
北宋时期,1969年河北定县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现藏定州市博物馆。高60.5厘米,口径2厘米,足径10.1厘米。净瓶又叫军持,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是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用于贮水净手用的器皿。此器采用堆贴、刻花和划花的技法,饰有龙首、莲瓣纹和卷草纹等。净瓶小口长颈,中部附一轮状圆盘,颈上部三道凸弦纹之间,刻有莲瓣纹。圆盘上刻莲纹。长颈下部是竹节纹。圆肩处刻三层覆莲纹。鼓腹处刻菊纹...
长治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嘉靖白釉红绿彩三国人物故事罐,高28.5、口径17.5、底径21厘米,重6954克。直口,圆唇,短颈,丰肩,鼓腹下收,平底,无盖。颈部绿彩勾出云纹如意头,红彩米格纹为地,中部绘一朵莲花,如意纹间饰缨珞纹。肩部红绿彩绘缠枝牡丹纹一周。腹部红绿彩绘三国人物刘、关、张三顾茅庐故事。近足部彩绘双龙戏珠纹。器内施白釉,胎质白细厚重,器形宏大。 红绿彩属于釉上彩。最早出现于宋...
铃声响处马帮来 回顾历史,经西汉张骞和东汉班超相继开辟出古丝绸之路之后,丝绸之路上马帮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他们把代表华夏文明强盛的丝绸和瓷器等“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北和亚欧各国,曾经使一些国家元首及贵族把拥有古代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当作炫耀富有的象征,彰显了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 古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北宋青白釉胡人牵马俑”(见图)应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件作品...
北宋定窑白釉五足香熏炉,高16.3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9.2厘米。此器由炉盖和炉体两部分组成。其中,炉盖呈伞状,上下分为三层架构:第一层为盖顶,以扁体直管分别镂三个出气孔;笫二层以凸形扁体并镂三个出气孔;笫三层则以宽凸条折下覆盖在炉体上。炉体上部呈圆饼状,被五个人形的瓷质支架托起于底座之上。整器造型构思精巧,胎骨精白坚实,釉色牙黄,堪称北宋定窑佛前用器的上佳之作。
北宋定窑白釉卧狮香熏炉,高7.3厘米,长8.2厘米,是由炉盖和炉体两部分组成。其中,炉盖是以雄狮样貌为题材。只见它两眼怒睁,加上那宽大的狮鼻、张开的狮口中伸出的两颗锋利巨齿,给人以威严霸气之感。在狮头的额顶和后脑位置,分别开有三个出气口,炉身为卧伏待攻之势。狮尾盘绕在屁股上,形象逼真。整器胎骨坚白,釉色精美,当为当时文人雅士桌案上作熏香之用。该器造型精美、威严,不失为一件宋代定窑精品佳作。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在青白瓷基础上创烧的一种高温白釉瓷器,因釉色多白而微微泛青恰似鸭卵而得名。过去由于传世和考古出土的卵白釉器物上常见在模印纹饰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铭文,故又有枢府釉的别称。“枢府”即“枢密院”的简称,是元代掌管军事的最高机关,这些印“枢府”铭的器物无论在胎质、釉色还是制作工艺上,均比当时的其他产品略胜一筹,是景德镇受命专门为其定烧的官府用瓷,但传世卵白釉器中除印“枢府”铭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