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29日,洛阳西周早期墓葬考古发掘现场,陪葬品置于棺木内部两端。墓室西南角放置着一整套青铜车马器。青铜爵被发掘出来。日前,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一处基建工程中发掘一座西周墓葬。值得庆幸的是,该墓葬历经3000余年从未被盗,墓中随葬品保存比较完整,尤其是放置在墓葬西南角的一整套青铜车马器非常罕见。29日下午,记者随市文物工作队工作人员一起来到该墓葬的发掘现场:瀍河回族区唐寺门附近的洛阳荣康医院新址...
8月22日,陕西凤翔县柳林镇发掘出一座汉代墓葬,出土陶器15件、铁斧1把、连弧纹铜镜1枚,其中连弧纹铜镜背饰纹中铸有48字铭文,镜面光亮可以鉴人。 凤翔县博物馆 供图 记者1日从陕西省凤翔县博物馆证实,凤翔县博物馆、文管所近日对当地一座西汉砖室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出土多件陶质文物及连弧纹铜镜1枚,其中连弧纹铜镜背饰纹中铸有48字铭文,镜面光亮如新。 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和渭北黄土台...
日前,常州雕刻艺术家汤友常创作的独幅青铜刻画《金和图》已刻制完成,并通过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核准,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独幅青铜刻画”基尼斯之最。 2010年,已连续创下25个吉尼斯纪录的汤友常产生了制作最大独幅青铜刻画为建党献礼的念头,他潜心研究技术,历时一年多时间,经历数次失败才自画自刻而成了这幅长300厘米、宽65厘米、厚1厘米,寓意“构建和谐社会”的《金和图》。图为汤友常在欣赏他的作品。周志明 ...
在南京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8月,南京博物院传统修复专家余伟先生应邀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对陕历博的青铜器修复工作进行交流指导,并对缺乏传统修复经验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场所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修复室。 余伟先生致力于文物修复工作几十年,其修复技法属于传承“梅派”(以重纹饰、细节为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北派,以做大型器物修复为特点),修复技艺精湛。多次承担重要文物的修复任务,目前...
云南斑铜和乌铜走银,都是享誉中国工艺美术界的铜艺奇葩,也都是唯云南所独有的著名金属工艺美术品。长期以来,昆明市斑铜厂的工艺美术师们倾注心血钻研斑铜和乌铜走银融合的工艺突破,设计制作的云南斑铜嫁接乌铜走银工美品巧夺天工,成为业界闻名且身价高昂的独特金属工艺品。 云南有斑铜,于是斑铜与其它铜材料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也为云南所独有。远在上世纪前期,昆明斑铜老店“造化庐”已有将黄铜、紫铜与斑铜混合制作铜器的...
8月29日,河南洛阳西周早期墓葬考古发掘现场,陪葬品置于棺木内部两端的角落,多为青铜器,包括簋(gui)、鼎、爵、觚(gu)、戈,以及多套车马器,其中不乏鎏金青铜器。 2011年8月29日,河南洛阳文物考古人员在发掘西周早期墓葬中的陪葬青铜器。当日,位于河南洛阳城东荣康医院建设工地的一个西周早期墓葬被发掘完毕。虽然墓葬形制较小,但考古发现该墓葬历经3000余年从未被盗,随葬品比较完整,其中出土...
修复前修复后 在南京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8月,南京博物院传统修复专家余伟先生应邀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对陕历博的青铜器修复工作进行交流指导,并对缺乏传统修复经验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场所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修复室。 余伟先生致力于文物修复工作几十年,其修复技法属于传承“梅派”(以重纹饰、细节为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北派,以做大型器物修复为特点),修复技艺精湛。多次承担重要文物的...
因了这种极致而厚重的艺术之美,世界上众多顶级收藏家晚年的收藏方向都会转向青铜器。 虞坚认为鉴赏青铜器就如同进行了一次畅快的精神按摩。 即使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对青铜器大概也能说出自己耳熟能详的几个名字来,例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毛公鼎等。但当进入珠江之畔广州星河湾的青铜器藏家虞坚充满古典韵味的住宅中,亲手把玩馆藏级的青铜器时,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经历3,000多年岁月沉淀后的沧桑之美。 虞坚...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揭示的是先民可怕的猎首遗俗和人殉风气吗? 吴城、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上为何有诸多虎的形象?“虎方”国真的存在吗? 商周先民留给江西人的遗产中,最完美的莫过于青铜器,而其奇异而又诡秘的纹饰和造型,堪称青铜器留给后人最生动的脸谱。此前,江西地处偏中原地区的长江以南的赣鄱流域,一度被史学家误认为蛮荒之地。直到樟树吴城遗址、新干大洋洲青铜器惊艳亮相,世人才知道3000多年前的江西,早已...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古往今来,中秋明月总是以其独有的高远皎洁受到历代文士的吟咏赞叹,八月十五,词人辛弃疾以铜镜的奕奕之光来喻中秋明月的月光如皎,向月宫中的仙子嫦娥发出郁愤的发问,将明月与铜镜这两个光彩照人的词语如此紧密的缠连在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铜镜与明月一直都被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彼此借喻,诗仙李白《渡荆门送别诗》“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精妙描写,亦或...
青铜豆是古代盛肉酱、调味品或黍稷之类的盛食器。它在青铜礼器中的重要性可在“礼”字中体现。“礼”字构造是由表示祭祀的“礻”旁再加一个“豊”即丰字构成。豆中放置禾苗或美玉构成的“丰”字体现了祭器青铜豆在祈求丰收祭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大唐西市博物馆所藏的这件蟠虺(pán ...
从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看3000多年前的江西商周先民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揭示的是先民可怕的猎首遗俗和人殉风气吗? 吴城、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上为何有诸多虎的形象?“虎方”国真的存在吗? 商周先民留给江西人的遗产中,最完美的莫过于青铜器,而其奇异而又诡秘的纹饰和造型,堪称青铜器留给后人最生动的脸谱。此前,江西地处偏中原地区的长江以南的赣鄱流域,一度被史学家误认为蛮荒之地...
清后期钟 600公斤的优化钟 明朝钟 南朝陈太建七年佛钟 唐钟 2010年11月德国巴伐利亚州慈善家Heri访问中国,被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感动,回国后他在自己修建的亚洲国家文化园林中,辟出两千多平方米,兴建了一座中国园。采用的中国元素主要有苏州园林景观、砖砌云墙、青铜响钟等。他们经过对我国多地提交的铸钟方案进行筛选,最终北京钟铃学者提出的“五钟知中...
65号墓出土的青铜鼎 鼎上可见“曾侯谏作宝彝”六个铭文字 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文物,震惊了世界。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距曾侯乙墓东北20多公里的叶家山墓地,近日又发现一座曾侯墓。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刻有“曾侯谏”等大量铭文,让考古专家眼睛一亮,具有极为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65号墓主人是曾侯谏 去年12月28日...
东北发现青铜玉 一种磨制抛光后所呈现的整体色泽和组构特征与中国古代青铜器外观极为相似的蛇纹石质玉类,在东北辽宁大石桥市被发现,北京大学宝玉石鉴定中心与沈阳地质调查研究所共同为其命名“青铜玉”,这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又一新玉种。 近日,作为青铜玉的发现者,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华古典玉器研究所所长李世波介绍,青铜玉虽属蛇纹石质玉类,但与传统岫玉最大的区别是其富含铁,磨制抛光后所呈现的整体色 泽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