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江西景德镇市获悉,由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的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考古发掘已结束田野考古,开始进入室内整理阶段,首次发现了完整反映明代官窑釉上彩制作过程的作坊、釉料、原料、半成品等遗迹和遗物,填补了我国陶瓷工艺考古的空白。 此次考古活动于2014年10月启动。考古发掘区域位于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内,发掘面积近400平方米,出土了元、明、清时期的作...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即位。当年,杨铿就带着长子杨昇,赶赴南京朝贡,请求朝廷同意杨昇袭任播州宣慰使之职。朝廷同意了杨铿的请求。杨铿归途中,无疾而终。终杨铿之世,审时度势,将播州内外的事物都处理得很好,得到了明太祖的表彰,太祖之子蜀王和岷王也与杨铿保持着良好的友谊,曾经统帅过播州军的将帅如汤和、傅友德...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博物馆条例(草案)》,规范了博物馆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程序,在设立条件、税收优惠等方面,提出对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禁止博物馆获得来源不明或不合法的藏品。
五羊纹彩陶 新疆考古研究所黄杰提供 日前的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使新疆首件五羊纹彩陶出现在人们眼前。墓葬中出土的众多羊距骨等与羊有关的随葬品说明:这个部落的先民重视、崇拜羊,羊可能是当时财富和吉祥的象征。 这个部落的墓葬位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大鹿角湾,地处天山山脉北麓的山前坡地,海拔较高,接近雪线。墓葬均分布于山前褶皱地带的山梁上,均见圆丘形封堆标识,大多排列有序且较为紧密。所发掘的墓葬36座,...
14日,中国人保公益慈善基金会向圆明园遗址保护基金会捐赠800万元,设立圆明园流散文物专项保护基金。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流散文物信息的调查收集。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以来,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仍是历史谜题。圆明园陈设档案在当年的大火中被烧毁,但根据清代档案史料、故宫、颐和园陈设档案等推断,当年圆明园文物可能不少于150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
古人那些事 李 波 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咱们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了。再后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国,又名“木齿”。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杨枝一头咬软,蘸了药物刷牙,便可以令牙齿光洁。更简单的方法是用“嚼”的,跟长颈鹿似的嚼嫩树枝,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现代人哪天“野外生存”时,忘记带牙刷,不妨回归一下古法。 说到牙齿,那古人要是牙掉了怎么办?有假牙吗?这还真有。早在...
商代青铜三羊罍、珐琅羊形器、飞羊陶插座 陶羊背扛“摇钱树”:带你发财,带你飞! 南京博物院羊年“生肖文物展”明天亮相,100多件羊文物一次看个够 2月14日,南京博物院雷打不动的“新年礼物”——生肖文物展,将在特展馆一楼向观众亮相。本次展出金石、书画各种类型的“羊主题”文物共计100多件,时代横跨3000多年。从遥远神秘的商朝直至近代的民国,人们生活中,始终离不开温柔可爱、同时象...
直径34厘米 口微敛,弧形浅壁,盘心微凸,圈足宽大。器壁装饰颇为别致。其制作工艺是在成型的胎体上用青花绘出莲池鱼藻纹,然在盘壁上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再在盘外施孔雀绿釉中温二次烧成。画面上莲花盛开,荷叶亭亭,荇藻交错,形态各异的鱼儿在其间游弋。孔雀绿是明代始创的新品种,传世珍贵。
高16厘米;口径13.3厘米 釉面有伤残,底款为双圈双行楷体“大明成化年制”。此香炉造型仿鼎,红色为地,绿色花纹。口部为条带状香草纹,腹部为缠枝灵芝纹,三足上绘柿蒂纹。胎体洁白细腻。这件作品造型流畅,配色大胆,制作精致。
口径14厘米 碗敞口,弧腹,圈足。碗内底心与外壁以绿彩绘龙纹,底内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方框楷书款。碗色彩清新淡雅,釉面清亮,白釉泛青,胎体规整,为成化时期典型器。
口径16厘米,仅宣德以来的传统品种,青花挂黄釉回炉溶烧后往往变为黑蓝色。成化黄釉青花三叶大盘与宣德同类器,除个别者外,从器型大小到纹饰图案均相同,然而此时的黄釉色调较浅淡。
明成化·孔雀绿釉青花莲鱼纹盘 口径23.5厘米 敞口,圈足。盘里及圈足内均施白釉,外绘青花莲鱼图案。莲鱼四组,每组皆以荷花、莲蓬及水草组成,四鱼游弋其间,神态生动活泼。外釉色翠绿,与孔雀羽毛相似,成化青花青靛淡雅,青花外罩以孔雀绿釉烧制的器物则为少见。
明早期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卉三足鬲式炉 炉身造型作仿古设计,以鬲器样貌为形,体现沉浑厚重之感,古朴端正之貌,颇具历史气息。炉器样式自南宋晚期龙泉窑便已烧制,沿直明清不衰,炉身平沿,厚唇略作外翻,束颈,溜肩,鼓腹,器底设三足,样制规矩,体例规范。炉器唇口、矮足分以镀金装饰,金光闪耀,呈现富丽高雅之态。器表以掐丝珐琅施绘装饰,腹身中央以紫釉为地,上绘缠枝莲花造型,莲花呈正面姿态,花瓣茂盛绽开,娇羞微...
明中期 铜胎掐丝珐琅花卉纹梅瓶 梅瓶平沿,小口外撇,短颈,丰肩,腹至足渐收,整器端庄秀雅,予人安宁沉郁之感。瓶身器表以黑色釉料为地,上施掐丝珐琅工艺,器身于口、颈、肩、足分绘镀金环线,将瓶身画面予以分隔调整,使于各部分绘不同题材图案。梅瓶腹部主体环周分绘秋葵,牡丹,莲花题材,秋葵分黄、粉两色生于同一枝干之上,周围草叶细长微卷,花瓣枝叶宛若随风飘摆,向一侧倾斜。莲花施色近白,花瓣层累繁密,似正从花...
2014年6月到11月,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故宫博物院热力、电力和消防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故宫南三所门外电力增容管线工程工地、南大库消防管道改线工程工地、慈宁花园热力电力管线改造工程工地等3处发现古代建筑遗址的施工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取得了重要收获。 故宫南三所门外电力增容管线工程工地 通过发现的明代散水和城墙包砖叠压土衬石,确认故宫东城墙墙体的原始露明部分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