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此次被盗的铜胎掐丝珐琅麒麟(上)与金曼扎。 根据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刘阳的统计,目前回归圆明园的石刻文物总数共有57类、85件。其中,2006年“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遗址的征集工作”获准开展,当年10件珍贵石刻文物集体回归,创造了一次巅峰。这批回归文物中价值最高是一对大水法石鱼,每只身长125厘米、高58厘米、重达一吨。这对石鱼就是刘阳在北京西城区大秤钩胡同偶然发现的。 “80后”刘阳是中国...
3月4日,从常德市博物馆获悉,3月3日晚,在常德市穿紫河特色商业街项目之一——“德国小镇”建设现场,发现一座古墓,经初步鉴定,该墓为明代荣王府承奉宋贵之墓,距今约500年,这将为常德城在明代的历史增添重要的实物证明。 3月3日晚,施工方正在作业的风钻触及硬物、难以推进,经操作员查看,原来是一块看似年久的白色“石碑”挡道,随即报告了文物部门。闻讯赶来的考古人员发现,这块连钢钻头都击不碎的“石碑”不...
万年县是鄱阳湖地区人工繁育三角帆蚌(即珍珠蚌)最早的县。日前从文物考古结果推论可知,该县有可能也是人类最早利用珍珠蚌的地区。 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统称蚌器,其制作工艺包括切割、打磨、锉齿、钻孔等几道工序。据考古发现,在吊桶环中层和仙人洞下层都开始出现蚌器,其对应的时代分别为新石器和旧石器末期。这一考古发现,为我们了解古时蚌器的制作特点和演变规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线索。蚌器的考古发现,为万年先人最...
根据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刘阳的统计,目前回归圆明园的石刻文物总数共有57类、85件。其中,2006年“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遗址的征集工作”获准开展,当年10件珍贵石刻文物集体回归,创造了一次巅峰。这批回归文物中价值最高是一对大水法石鱼,每只身长125厘米、高58厘米、重达一吨。这对石鱼就是刘阳在北京西城区大秤钩胡同偶然发现的。 “80后”刘阳是中国圆明园学会最年轻的学术委员之一,刘阳今年34岁...
近日,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内圆明园文物被盗的新闻,再度引发了国人对于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关注。据新华社报道,法国文化部称,位于首都巴黎东南的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内大约15件珍贵藏品于当地时间3月1日清晨遭窃,警方正在调查。 被盗文物中包括了一个19世纪时期由暹罗(泰国的旧称)国王送给拿破仑三世的暹罗国王王冠复制品,西藏金曼扎及中国清代乾隆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麒麟。而据专家说法,失窃的麒麟原为圆明园藏品,1...
“工业遗址遗迹是对我国20世纪工业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目前我国工业遗址遗迹的保护在法律法规层面缺乏明确判定标准,导致部分工业‘文物’荡然无存。”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安纯人说,应在法律法规层面明确保护工业遗址遗迹的主体、范围等内容,协调多部门进行保护性开发。 据了解,从“一五”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投资建设搬迁了一批重点工业和诸多地方工业。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老工业企业...
日前,去年10月份开始的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考古发掘结束田野考古,进入室内整理阶段。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元、明、清时期的作坊、灰坑、房址、墙基、路面、天井等各类遗迹60多处,首次发现了完整反映明代官窑釉上彩制作过程的作坊、釉料、原料、半成品等遗迹、遗物。 据悉,这次考古发掘由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发掘区域位于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内,发掘面积近400平...
上午,“笔歌四明,墨舞三江——夏明书法艺术展”在天一阁书画艺术院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书法作品80余幅,涵盖了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和多种艺术形式,是夏明近年来书法艺术的一个集成。 “天一阁不仅是宁波的标志,也是每一个宁波人的骄傲,她更是中国文化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天一阁的展厅,圆了我多年的梦想。”说起这次个展,夏明十分感慨。“展览是继去年11月墨西哥展览后又一个个展,作品多数是我近年...
编者按: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的中国馆被盗,约15件珍贵藏品被窃,其中包括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文物,这不禁令人唏嘘: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这些文物又为何难以回归?下文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图源网络) 【探访】 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没有精确的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圆明园研究专家王道成说。他说,根据档...
图为十五世纪中国明代大型怖畏金刚(VajrabhairavaEkavira)铜鎏金造像,拍前估价为400万至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59.7万至3689.5万元)。图片来源:佳士得。 图为1640年中国明代崇祯时期大型青花笔筒,拍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1.5万至92.2万元)。图片来源:佳士得。 中国文物网3月4日编译报道:近期,纽约佳士得将在亚洲艺术周(As...
冯忠莲是荣宝斋和故宫博物院的古画描摹专家,著名画家陈少梅先生的夫人。历经20余年艰苦工作,一幅几乎和原图一样的《清明上河图》在她的笔下灿然问世。这期间她写给儿子的三封家书披露了临摹这幅传世作品时的一些细节。 梅莲并蒂耀丹青 冯忠莲,国画家,古画临摹师,广东顺德人。1919年8月14日出生于天津。早年入天津圣功小学、中学读书。1936年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文学系,经朋友介绍得遇陈少梅,并拜师学画。...
明代是中国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金碧辉煌、型色多样的铜香炉,成为明代金属工艺中的典范。 明代铜香炉显然是在继承了元人的传统,如在韩国新安沉船出水的索耳鬲式铜炉,其与首都博物馆藏回文纪年855(1450年)铜炉的渊源关系显而易见。 有兴味的是,坊间更愿意谈论的是宣德炉。正因为如此,宣德炉美名远扬,从明代直到现代,民间制作宣德款铜炉的活动从未间断。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至今国内...
“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宋代五大名窑中,官窑被排在首位,这是因为官窑由皇家、官府直接营建。但首先值得怀疑的便是“官窑”的称谓,除了“官哥不分”以外,还有“官汝不分”的困境,研究人员到今天没有发现汝窑的窑址。而且把汝窑定名为“官汝窑”。这不由得使人产生联想:“官窑”这个“官”字是指独立的窑名——叫“官窑”,还是泛指为官家生产瓷品的都叫“官窑”。如果是前者,有独立的窑名叫“官窑”,那五大名窑是并存...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无论是男、女、老、少,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人们总是和镜子有着不解之缘。但关于镜子的起源,却并不为人了解和关心。 远古时代,人类在对美的追求方面,已经有了很高的要求,起初,以水为镜,以观容颜,以正衣冠。后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工制作的铜镜应运而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和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就以高超的铜镜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世界古代铜镜大致分为东西两大体系:西方铜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