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考古人员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赵塬村,发现一处有24座墓葬的战国中晚期墓葬群。 据了解,这批墓葬共24座,排列基本有序,均为竖穴土坑,单人葬。墓葬出土随葬器物6件,且全部为随身携带的冷兵器。墓葬坑深1到1.5米,挖造很不规整,坑壁表面凹凸不平,墓口边线不直,墓底或倾斜或高低不平,显得非常毛糙。整体分析,这批墓葬埋得非常急促。 这一墓葬群是目前在商州区20平方公里以内首次发现的面积较...
考古人员日前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上赵塬村发现一处有着24座墓葬的战国中晚期墓葬群。 据了解,这批墓葬共24座,均为竖穴土坑,单人葬。墓葬出土随葬器物6件,且全部为随身携带的冷兵器。墓葬坑深1-1.5米,墓坑挖造很不规整,坑壁表面凹凸不平,墓口边线不直,墓底或倾斜或高低不平,显得非常毛糙。墓群排列基本有序,整体分析这批墓葬埋得非常急促。 这一墓葬群是目前在商州区20平方公里以内首次发现的...
陕西安塞发现南北朝石窟浮雕群 地处陕西省北部的安塞县日前发现一处石窟浮雕群,约有上百尊雕像,文物专家初步考证其为南北朝时期作品。 据了解,这处石窟浮雕群位于安塞县城北,浮雕分布在两个大小不一的石窟内外。两个石窟与当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毗邻并呈一字形排列,依山脉走势错落分布。石窟雕像以释迦牟尼诞生经历为主,讲述了“佛生腋下”“割身饲虎”...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多位丝绸之路专家组成的“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考察组,最近对陕西省的19处“申遗”文物单位进行了首次“集体考核”,认为文物本体价值很好,但周边环境仍需改进。 在陕西省政府日前召开的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座谈会上,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发表了对陕西段预备名单中19处古迹遗址、古代建筑、文物遗存的考察意见和修改建议。 ...
地处陕西省北部的安塞县日前发现一处石窟浮雕群,约有上百尊雕像。经文物专家初步考证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作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安塞县位于延河上游,夏、商、周时期为白狄游牧地,元蒙哥壬子年(公元一二五二年)设县,沿用至今。有关史料显示,南北朝时期由于大力提倡佛教,造佛寺、塑佛像、释佛经、传佛学形成高潮。以至“招提栉比,佛塔骈罗”。 此次发现的石窟浮雕群位于安塞县城北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日前对汉长安城的建章宫遗址首次进行了科学考古勘探与部分发掘,发现了一处建筑考究的皇室宫殿院落。 汉长安城工作队在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东柏梁村东南约250米处,发现了命名建章宫一号建筑的遗址。经对遗址进行考古勘探,明确这处建筑遗址位于建章宫内的太液池西岸。 经发掘,这处遗址面积达2420平方米,由南向北由三部分组成,即南部庭院、主体建筑与北部庭院。南...
墓葬角落发现了人形木俑 502号墓葬 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古墓遗址的考古发掘获得重大发现,考古人员在502号墓葬的角落发现了4具人形木俑,考古人员判断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俑。 在502号墓葬的角落,考古人员发现了4个人形木俑,由于年代久远,木俑已经完全腐朽成为泥俑。 陕西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主任张天恩博士介绍说,用俑陪葬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变革,殷商时期普遍流行使用活人殉葬,到...
正在修建的西安地铁二号线从北向南将穿越西安城墙、钟楼等古代建筑,作为中国首例在黄土地质中修建的地铁,怎样保护地面上这些古建筑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近日,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二号线有关设计专家采取五项措施保护城墙和钟楼古建筑的安全,避免地铁施工和运营期间对文物古迹造成损伤。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西安钟楼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木质结构,共有3层,楼体总高36米,因...
CCTV.com消息(午夜新闻):位于陕西西安乾县附近的乾陵,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与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的陵园。考古学家近日发现,乾陵名义上是一个陵园,实际上却有两个陵园。 专家通过考察文献,对比乾陵和献陵、昭陵的石刻规模发现:乾陵有两组代表帝王级别的三出阙,而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和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都只有一组。乾陵的石刻在数量和规模也远远超过献陵和昭陵。 根据史料记载,唐高宗李治去世前立下...
横山县一建筑工队日前在芦河岸边挖山取土时,发现一块动物的额齿骨,经当地文物部门初步鉴定,是距今10万年以前的河马下额骨古化石。 这块河马下额齿骨古化石,长50厘米,宽18厘米,因在地下埋藏年代久远,部分骨质已经疏松,但牙齿仍然非常坚硬。横山县文化文物馆业务人员王世军介绍,经他们馆里初步鉴定,这是一块10万年以前河马的下额齿骨,已经形成化石。这说明10万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森林和沼泽的世界,曾生存和活...
新华网西安7月17日专电(记者 冯国)为配合陕西唐大明宫含元殿御道保护工程建设,考古人员日前在百官上朝的含元殿南百米处发现了唐代渠道、桥梁、道路等遗址,因新发现遗址与含元殿及其朝堂的重要关联性,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唐代大明宫、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介绍,新发现的唐代殿前 渠道位于含元殿遗址土台以南130米处,东西走向,已探知长度为400余米。从部分试掘区看,渠道在唐代时南北宽约4...
日前,陕西省考古专家在对唐代乾陵地区航空遥感照片研究时,发现了乾陵“下宫”的建筑遗址。据了解,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地。下宫是唐代帝陵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实际上是由古时墓葬前的寝殿演变而来的。
陕西省靖边县杨桥畔镇发现特大汉代古墓群,考古部门初步发现古墓群占地面积达4平方公里,中太银铁路所经区域范围内初步探明30多座古墓,抢救发掘两座就挖出8组件青铜器、24组件陶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中太银铁路第三项目部置文物部门的停工通知于不顾,强行野蛮施工,到昨日下午至少有7座古墓遭不同程度破坏。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地一家狄氏家族20多户居民认为古墓群的主人就是他们狄氏家族的“先人...
图为M五0二墓葬现场四个角落的人形木俑 M五0二墓葬现场角落的人形木俑 新华网西安6月11日电(记者任珂冯国)继2005年和2006年发掘工作取得较大成果后,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墓葬考古今年发掘各类墓葬20座,其中两座很可能是国君与国君夫人之墓,一座墓室还出土了迄今时代最早的彩绘木俑,比秦兵马俑早五百多年。 记者9日在考古现场看到,十几座小型墓葬中除了尸骨之外出土东西很少,而两座带墓...
长期受微生物侵害、自然风化等损害的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的壁画和彩绘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日前,斥资百万、历时五年的受损乾陵壁画及彩绘文物经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正逐步得到有效修复保护。 位于陕西乾县北梁山上的唐乾陵,是唐高宗与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园内有众多皇亲和宠臣的陪葬墓。乾陵陪葬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的前后墓室穹顶原有保存较完整的天像图、抱鸡图、内侍图、仕女图等原始壁画,出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