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省政府公布了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石斛泡制技艺、四弦书榜上有名。至此,霍山县省级非遗项目已有4个。 四弦书源于霍山民歌四弦书演唱形式,因其主要伴奏乐器四胡有四根弦而得名(用二胡伴奏的叫“胡琴书”),至少在150余年前已形成,主要流传于皖西地区的霍山、六安、舒城等地。其演唱形式初时为一人自拉自唱,自己用响板打节奏。建国后,四弦书的演唱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演员人数增加到六至十人,启用小型民族乐队...
新报讯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将于9月29日至10月3日亮相天津博物馆。此次展示会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主办,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天津博物馆承办,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公司达仁堂制药厂、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老美华鞋业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总店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展示会设有天津特色项目展区,其“非遗”兵团将是绝对亮点。“天津三绝”杨柳青木版年...
3斤2两明前的九曲红梅,800元。双浦镇双灵村村民老何说,“今年卖茶赚了3万多元,比去年多收入了一成多。”今年,在九曲红茶的原产地双灵村,像老何一样高兴的茶农还有不少。 最近,“九曲红梅”的制作工艺作为西湖区重点非物质遗保护项目,申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获得成功。这让老何种茶的日子觉得更有盼头了。 外形蜷曲细紧如鱼钩,色泽乌润红艳,气如红梅,这就是在西湖区灵山景区一带盛产的“九曲红梅”。 “九...
本报记者 陈炜敏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全面展示山东在非遗保护方面的成果。非遗展示馆位于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三层,展示馆精选出八大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杨家埠木板年画、济南面塑、高密剪纸、东昌葫芦雕刻、莱芜锡雕、肥城桃木雕刻等在此展示陈列,并特邀部分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表演。 杨家埠木版年画:兴于明初,盛于清嘉庆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
新闻提要:9月25日晚,松滋市人民剧院演出大厅内一片欢声笑语,该市第二届“说鼓子”大赛颁奖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荆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宋兆菊、荆州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刘祖新、松滋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辉萍等到场观看演出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荆州新闻网消息(通讯员敖雷)9月25日晚,松滋市人民剧院演出大厅内一片欢声笑语,该市第二届“说鼓子”大赛颁奖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荆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宋兆菊、荆州市人口计...
9月28日,来自聊城东昌府的葫芦雕刻艺人秦喜英在济南举行的文博会上展示葫芦工艺品。 当日,在济南举行的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剪纸、济南面塑、东昌葫芦雕刻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创作,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观赏。新华社发(吕传泉 摄) 9月28日,来自山东肥城的民间艺人在济南举行的文博会上展示桃木雕刻作品。 当日,在济南举行的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
26日,在山东援建者和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蕴含羌族智慧、彰显羌族文明的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列馆已布展完毕,正式对外开放展出。 北川非遗保护中心陈列馆坐落在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总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馆藏羌绣作品和各类珍贵文物25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80余件。 介绍、宣传北川羌族文化的北川非遗保护中心陈列馆,是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羌绣”的主题陈列馆。布展中,以弘扬伟大抗震...
近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保护单位,孝南区文化馆榜上有名。 据了解,我省22家单位获此殊荣,涉及“非遗”项目类别包括传统民间音乐、传统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民间美术等。孝南区文化馆因雕花剪纸而光荣入选项目保护单位。(记者 侯伶俐 通讯员 徐凡) ...
今天(28日)记者获悉,芒市傣族剪纸已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傣族剪纸最早见于傣族祭祀所用的纸马,后在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发展丰富,被广泛应用于喜庆、宗教、丧葬及居家装饰等方面。省文化厅副厅长熊正益介绍,目前,全省共有各级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590项,其中,国家级保护名录75项;全省共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542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
红网长沙9月28日讯(记者 汤红辉 通讯员 周东平 实习生 肖轲)27日,湖南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有91人榜上有名。至此,湖南省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7名。今年5月,湖南省文化厅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和申报工作,截止到6月30日,共受理各市州推荐申报的传承人227人,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评...
昨天上午,本市首次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在天津博物馆隆重开幕。铿锵有力的汉沽飞镲,津味十足的年画舞蹈,红红火火的“大吊钱” ,一道道精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在本市上演。这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内容最丰富的一次集中展示。据介绍,本次展会预计10月3日结束。 能吃的“非遗”现场做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展示会集中了全国25个省、区、市的7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 王晓峰 摄 29日,是本届文博会的第三天,前来观展的市民热度不减。许多到非遗展区观展的市民对这里的作品都大加赞赏,“听说这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特地过来看看,这些艺人的作品真是达到一定境界了。” “这不是一盘螃蟹和一盘肉么!”在非遗展区,一块色彩鲜艳,形象如同实物的面塑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实际上,这只是一块面!”面塑作品的原创艺人何晓铮告诉记者,如今他捏的面塑已经...
■国家级文化盛会“西部非遗展”落户西安 举办过一场大型的会展活动,如果深入探索、挖掘其中的经验,总结一套发展会展经济的全新模式,其对未来的会展产业起到的示范和启示作用绝对不可估量。4月13日落幕的文化盛会——“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就开创了一条“政府支持、民企承办”的发展会展经济的新路子……...
早在一百年前,随着西方教育学的传入,一门门崭新的学问——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新学,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而今天,又有一门新学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崛起。所不同的是,这门学问并不是简单的舶来品,而是在接受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产自中国本土的一门新兴学问,这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其实,中国人自古便有保护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春秋《诗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