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残石佛首 杨庆丽摄/光明图片 青铜鎏金杨枝观音 杨庆丽摄/光明图片 云南考古日前又公布了新的重要发现。此前,根据《太和城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6年11月中旬至2017年1月下旬,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大理州、市两级文物管理所对2015年勘探中发现的太和城遗址二、三号两处大型建筑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日前,专家们公布了此次考古成果,初步认为这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是发现了在太和城遗...
网络配图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大理太和城遗址发掘工作中,确认了当地南诏时期大型建筑遗迹形制,并出土佛首、观音立像等一批实物遗存及青铜器物。这一发现丰富了南诏时期建筑艺术等领域文化内涵。 南诏为我国唐代时崛起于云贵高原的一个古代王国,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于公元738年建立。太和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太和村西苍山佛顶峰麓,系南诏国初期王都旧址。 云南省文物考古...
7月28日,通城县四庄乡向家村易地扶贫安置点开工挖基脚,工人清理时发现青铜剑和戈。咸宁市、通城县两级博物馆专家到现场勘察,初步判断是战国到西汉时期的文物。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通城县四庄乡向家村,现场位于该村一小山包上,工人们正在打围,村支书卢会明带人在现场值守,许多村民前来围观。 现场施工负责人杜正祥介绍,这里的村民文物保护意识强,这个安置点是7月28日开始施工,用挖掘机挖基脚,第二天...
青铜器作为权力象征,被古人视为祥瑞之物,而金文铸刻其上,存世绵延上千年,人们对它更是青睐有加。相比于甲骨文研究,我国金文研究的历史更长。 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遐想: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古人称铜为金,因而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钟为乐器,鼎为礼器,金文刻于钟鼎之上,时间愈久愈显...
郑州商城内发现有两座大型的铸铜作坊,同时在郑州商城还发现了三个青铜器窖藏坑,出土了一大批商代前期的青铜礼器、生产工具和兵器,其中以青铜礼器最为精致。 郑州出土礼器不仅品种多,而且制作水平极高。仅鼎类就有饕餮(tao tie)鼎、乳钉纹大方鼎、圆形饕餮纹鼎、圆形夔(kui)纹鼎、夔纹扁足小圆鼎等等,其他还有鬲(li)、斝(jia)、爵(jue)、盉(he)、罍(lei)、尊、盘、斛(gu)...
7月25日晚,“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包括九鼎八簋、曾侯乙编钟“姊妹钟”、扉棱提梁卣等在内的逾200件精美青铜器集中展出,让参观者感受到三千年前湖北随州发达的青铜文化和汉水流域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 随州地处汉东地区,自古称之“随枣走廊”,在先秦时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通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出土了多批次、高规格的鄂国、曾国和其他诸侯国的青铜器,时...
17日,“妙手呈金——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开展,首次展出该馆修复的近200件青铜器,全面展示了常见青铜器病害、修复原则方法、工艺和技法、典型修复案例及修复人员的工匠情怀,让观众大开眼界。 该馆青铜器包括出土器物和原武汉市文物商店移交的传世器物,受年代久远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器物已严重残破、变形、锈蚀,有相当一部分损毁极为严重,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已无法体现。 本着“保护为主...
时间回到2400多年前的夏天,湖北随州曾侯乙府上,这位一国之君可能正闲卧于卧榻上,守着一套蟠龙、蟠螭装饰的尊盘。尊中装有美酒,卧在盘上,盘中盛满冰块。“冰镇”美酒,成为曾侯乙的夏日佳饮。 虽然这只是我们的想象,但蕴含着先人们的智慧。7月26日,当年曾侯乙使用的尊盘(复制件)将亮相长沙博物馆。届时,与之一同展出的还有包括九鼎八簋、曾侯乙编钟“姊妹钟”和扉棱提梁卣等在内的280件周朝青铜瑰宝。 ...
一、形制辨伪 一个鉴别者的头脑里,储存了众多的不同时代的不同铜器的图像。当鉴别某一件铜器时,自然而然首先将它与储存库的图像进行对照,看它与哪件铜器图像相近似。这时就可能产生两种情形:一是找不到与之相应的储存库的图像。换言之,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来没见过。二是与储存库的某一图像接近。 第一种情况包括两种可能。或者是发现了以前所没有发现的新的形制的铜器,那是值得庆贺的。例如早先认为附耳鼎出现在...
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但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所谓艺术欣赏价值是指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很高超,如同一条字、一幅画,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青铜器的艺术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构思巧妙的形态、富丽精致的纹饰、风格多样的铭文书体。 中国古代青铜器如前所述,其造型丰富、晶相繁多。加之用块范法铸造,一般一范只铸一器,很少有面目完全一致的青铜器。因此件件面貌各异,拓宽了艺术欣赏的...
青铜器的伪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中国青铜时代还没有结束。而青铜器的仿造史则更早。青铜器的产生,本身就是仿制陶器的结果,在青铜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又有不少仿铜陶器出现,那么仿造某一批铜器而制造另一批铜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仿造是一种学习与继承的文化事业。周承殷制,周初铜器与殷末铜器很难区分,原因就在于面目相似,其中很可能有仿造品。只是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因此很难说谁是仿造品,谁是原器。 ...
中国何时出现青铜器,换言之,青铜器是怎样产生的?关于这个问题,在本世纪以前,由于文献记载的不同而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铜器制作始于黄帝、蚩尤。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黄帝曾命令铸十二钟。《史记封禅书》也谈到:“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管子五行篇》在提及黄帝作古钟时又说:“蚩尤受庐山之金”,做了五种兵器。黄帝、蚩尤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传说人物,这种说法显然主张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铜器。 ...
顾名思义,青铜器就是用青铜制成的器物。青铜是纯铜与锡的合金,其中含有少量的铅。青铜作为;一种合金,硬度高,光泽好,抗腐蚀性强。它不像甲骨、陶瓷器那样容易破碎,也不像古书画那样难以保存。它比较坚固,便于长期收藏保管,因而受到公私收藏家的青睐。同时它形态各异,有优美的线条,身上装饰着多彩的花纹,更增添了几分妩媚。这些是甲骨、瓦当、墓志等无法企及的。这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与地区的青铜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而中...
“妙手呈金——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昨日在武汉博物馆开幕。展出该馆修复的近200件青铜器,分为“病害·医方”、“如琢·如磨”、“古法·今术”、“人生·追求”4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常见青铜器病害及修复原则方法、青铜器的典型修复案例,展示了青铜器修复的工艺和技法以及修复人员的工匠情怀。 自新石器时期有人类居住起,武汉地区便遗留下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重要史迹,辉煌灿烂的青铜器是其中的重要代...
图为西周青铜兮甲盘。(资料图) 15日晚,杭州西泠春季拍卖会上,西周青铜兮甲盘以2.127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古董艺术品在中国拍卖的新纪录。 这件国宝,与湖北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 兮甲盘,因制作者兮甲(即尹吉甫)而得名。尹吉甫,十堰房县人,西周宣王的重要辅臣,是湖北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后被尊为中华诗祖。兮甲盘是他的遗物。 20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