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以描绘山水著称的明代画家陈宗渊及其作品《洪崖山房图》,因寻求圆“回家省亲梦”,而备受关注。8月3日记者获悉,为尽早实现《洪崖山房图》“回家梦”,开创一段文化佳话,浙江天台借力“最多跑一次”改革,排出项目建设计划表,加速推进宗渊书院项目建设。 《洪崖山房图》由明初天台籍画家陈宗渊创作,因陈宗渊传世作品仅见一幅,故此作犹显珍贵难得,被称为“绝世孤本”。该作品上有10位同代名人的书法和诗作,为代表...
8月1日,军旅榜书艺术家陈培明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展区报告厅,做了一场名为《翰墨铸千秋 榜书壮情怀:中国榜书艺术》的讲座。 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早在秦以前,榜书就出现了。历经千年,也依旧较为常见。陈培明,安徽砀山人。1974年入伍,步入中年之后重点研习榜书,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榜书研究会副会长,从军25载,先后在军队和地方多次参加书法作品展览,多次荣获大奖。 ...
汪家桥村村民晒圣旨。程海波摄 “六月六,晒圣旨”,浙江省淳安县汪家桥村一直有着这样的传统习俗。日前,该村为响应当地发展全域旅游号召,给乡村旅游增加“文化料”,举办了晒圣旨祭祖活动,将保存了近400年的圣旨首次对外公开展示。 诵读圣旨仪式现场。程海波摄 活动首先由村里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请”出圣旨和祖先画像,并由四位“护卫”将圣旨、祖先画像展开,小心工整地平铺在桌子上晾晒,...
为加快推进良渚申遗步伐,2017年7月29日,省文物局召开良渚申遗文本专家审查会。会议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院所的考古和申遗专家参与申遗文本评审,以便在文本提交预审前作最后一轮修改。国家文物局派员参加指导会议并作发言。 与会专家听取了申遗文本编制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申遗文本介绍后,对申遗文本进行...
近一个月来,浙江省东阳市博物馆馆长陈荣军的电话成了热线,不少基层乡镇干部和村民打电话向他寻求帮助,想要鉴定村里的古民居是否属于文物保护项目。原来,随着浙江省“治危拆违”行动纵深推进,一些古旧民居被列入D级危房,有可能被拆除。为此,东阳成立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小组,并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排查古民居被列入D级危房的情况。 为保护“治危拆违”中发现的古民居,东阳成立4个巡查小组,分赴各乡镇街道巡查古...
7月24日记者获悉,以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闻名于世的浙江龙泉成功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关材料显示,龙泉历史悠久,古城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较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据了解,龙泉是浙江省第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丽水市首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龙泉是浙西南山水名城,拥有千年置县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青瓷烧制技艺、宝剑锻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以说青瓷...
7月27日,2017年度“环球自然日青少年科普绘画大赛”在浙江自然博物馆举行。 从3月开始,浙江赛区即启动赛事筹备工作,赴多个学校进行宣传与培训,并精心组织科普绘画作品征集活动,从400幅作品中评选出60幅作品进入总决赛。经专家评审,评选出了10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 比赛采用现场写生,每位小选手都用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勾画出丰富奇异的自然界和可爱的野生动物,在充分展示绘画...
日前,国务院批复龙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意味着,龙泉现成为全国第132座、浙江省第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丽水市第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什么样的城市才“够格”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申报城市必须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上要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
7月11日,浙江省文物局对该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蓝田宫被拆毁案件中的相关责任主体、责任人进行通报并问责,要求对被拆毁的文物原址重建。 据了解,蓝田宫旧名蓝田太阴宫,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蓝田村,占地约4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迄今有800余年历史。古宫历经数百年风雨,失修塌圮,残宇萧寂。清康熙、乾隆年间重建宫宇3间,道光年间拆建前后殿各5间及左右廊和戏台...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全面...
7月18日,浙江自然博物馆馆与北京自然博物馆合作共同举办的“恐龙木乃伊——浓缩的生命”展览在该馆C临展厅正式开幕。展览通过大量古生物化石展现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并展现给观众他们是如何成为木乃伊并且以木乃伊形象成为化石。 本次展览将持续2个月,于9月18日结束。(浙江自然博物馆)
日前,浙江自然博物馆等单位主办的“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活动”已圆满结束,并将在8月初组织大陆学生在该博物馆大厅开展夏令营分享会,同学们将以PPT的形式,将自然探索之行中的所见、所想、所感,与同学和家长及观众们现场分享。 完成展览设备选用和使用情况专题调研 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布展项目,目前已完成展览选题定位、展览创意策划、内容文本编写,展示初步设计等工作,展品征集和场外制作已全面...
7月14日, 浙江自然博物馆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恐龙蛋—恐龙诞生之谜”展览在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开展。日本福井县有关代表和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严洪明等参加开幕并剪彩。 “恐龙蛋—恐龙诞生之谜”是以恐龙蛋化石为专题策划的展览,从蛋的生物学、蛋化石的发掘与研究、恐龙蛋与巢的进化、亚洲东部的恐龙孵化地等方面,全面展示恐龙蛋最新研究成果。浙江自然博物馆为该展览提供的恐龙蛋化石、恐龙复原模...
7月4日至13日,由浙江自然博物馆、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7年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来自台湾、浙江两地的中学生代表及两馆科教人员共35人一起度过了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 为期10天的自然探索之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营员们先后参观考察了杭州西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鲁迅故居、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新昌硅化木地质公园、义乌恐龙足迹化石点、良渚博物院、长兴金钉子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