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铸造场所遗址 熔铁炉遗址 铸造井台遗址 12月9日,备受海内外考古界关注的“2011云冈石窟窟顶考古”取得重大成果。经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云冈联合考古队领队张庆捷考证后确认,在一处北魏至辽金的佛教寺院遗址中,出土的辽金铸造井台、30座熔铁炉遗迹、水井是辽金时代的铸造工场,印证了“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宋辽金时代对...
据英国《卫报》12月7日报道,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南部袋鼠岛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食肉动物奇虾的复眼化石。经过分析,科学家发现每只复眼里竟然包含上万个“单眼”,功能非常强大。 据悉,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单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此化石是在有着5.15亿年历史的岩石层里发现的。每只复眼大概3厘米宽,包含约1.6万个可独立成像的晶体。如此多的&...
12月6日,盱眙县举办铜镜展,共展出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42件、三级文物52件 12月6日,盱眙县举办铜镜展,共展出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42件、三级文物52件。据悉,盱眙先有千年古都,后据军事重镇,使这里成为中国古代出土、传世铜镜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尤以汉唐铜镜最富特色。此次展览精选了在当地古代墓葬出土的铜镜100面,上起西周,下至元明。
考古遗址出土祭祀坑(南宁市博物馆供图) 石器上有深深的凹槽,是长期敲打橄榄形成 一颗小小橄榄壳,透露了古人类的“食谱”,一个巴掌大的“石锛”,就好比“餐具”……日前,经过半个月考古发掘工作,位于隆安县境内的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已进入发掘收尾阶段。2日至3日,记者跟随南宁市博物馆考古专家走进谷...
考古遗址出土祭祀坑(南宁市博物馆供图) 石器上有深深的凹槽,是长期敲打橄榄形成 一颗小小橄榄壳,透露了古人类的“食谱”,一个巴掌大的“石锛”,就好比“餐具”……日前,经过半个月考古发掘工作,位于隆安县境内的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已进入发掘收尾阶段。2日至3日,记者跟随南宁市博物馆考古专家走进谷红岭...
红山文化墓地遗址又有重大发现,出土了首枚蛇形耳坠,与《山海经》中“耳双蛇”记载相吻合。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文化在红山文化中处于研究核心地位。 玉器是原始宗教的祀神器,巫师是玉器的持有者;玉器不是现在人们普遍认识中的礼器,而是神器,是以玉祀神的时代产物。玉不是单纯意义上...
罐身的铭文拓片 昨天,白酒专家陈先润向记者出示了一张出土文物的照片。照片上的实物是一个有着多个铭文的酒罐,这个酒罐是1965年在平坝马场六朝古墓中出土的,距今已有1900多年。 这件文物出土后,围绕着上面的个铭文,许多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准确翻译出了铭文的意思。经过自己的研究,陈先生认为,这只酒罐当年应该来自数千里外的中原,而且,现在平坝县的酿酒技术可能和这只酒罐有着密切联系。 ̶...
日本和俄罗斯研究人员认为,借助新出土的保存完好的猛犸象骨髓,他们或许有望复活这一大约1万年前灭绝的动物。 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猛犸象博物馆和日本近畿大学研究人员告诉共同社记者,他们打算明年正式启动共同研究,力争复活猛犸象。今年8月,研究人员在西伯利亚地区萨哈共和国北部的永久冻土中发现保存完好的猛犸象大腿腿骨。萨哈共和国首府雅库茨克的猛犸象博物馆研究人员11月13日切割腿骨,检查发现腿骨内冰冻状态的骨...
近日,随着2011年度甘肃黑水国早期冶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结束,150余处房址、墙体、墓葬等遗迹以及1000余件(组)遗物重见天日,这为进一步揭秘400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河西走廊的冶金和金属贸易活动提供了一手资料。 据张掖市甘州区文物管理局介绍,截至目前,黑水国早期冶金遗址已发掘面积345平方米,勘探面积3万平方米,考古发现房址、灰坑、灶坑、窑址、墙体、墓葬等遗迹150余处,获取各类遗物1000...
近日,随着2011年度甘肃黑水国早期冶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结束,150余处房址、墙体、墓葬等遗迹以及1000余件(组)遗物重见天日,这为进一步揭秘400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河西走廊的冶金和金属贸易活动提供了一手资料。 据张掖市甘州区文物管理局介绍,截至目前,黑水国早期冶金遗址已发掘面积345平方米,勘探面积3万平方米,考古发现房址、灰坑、灶坑、窑址、墙体、墓葬等遗迹150余处,获取各类遗物1000余...
常州市中心闹市区的人行道上,放着一个沾满泥巴的砚台,每当路人驻足瞧新鲜,就有人走过去跟卖主“讨价还价”,但都只是动口不动手……28日上午,记者在延陵西路见识了整个骗局的“精华部分”。 当天上午9点多,在瞿秋白纪念馆对面马路的人行道板上,一个胡子发白的老汉坐在花台上,脚边沾着泥巴的蛇皮袋里,露出半截沾满泥土的砚台。 自称姓陈...
中国唯一的史前灾难遗址——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黄河北岸,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四千多年前,黄河上游的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突降的地震、洪水、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将历史封存。喇家遗址环境特殊因而保存较好,相关考古工作呈现出许多值得注意的特点。 喇家遗址1981年经调查被发现,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展开发掘工作,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
古墓中出土的陶灶 安徽商报11月23日报道了合肥新港开发区一墓葬群出土罕见迷你编钟,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目前,经过几天的发掘,考古人员又在该工地抢救性发掘6座墓葬,出土文物60多件。 据工地负责人任一龙介绍,这些墓葬都是土坑墓,虽然墓葬规模不是很大,但每座墓葬内都有一些随葬品。墓区西边的一个墓葬,四周被一层厚约10公分的白膏泥包裹。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墓葬的密封性,一般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