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自去年启动文物认定工作以来,苍梧县至今已确认藏品库存文物1600多件(套),并新发现南朝四系陶罐、汉钱币、宋代魂坊坛等文物300多件(套)。 据介绍,去年苍梧县成立文物普查队,在做好藏品库存文物拍摄、数据录入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下乡走访开展文物普查。在沙头镇大寨村下梗口和岭脚镇车较村、福传村等地,普查人员新发现“义祠”银锭、唐代“开元通宝”钱币、青瓷印花豆、南朝四系陶罐等文物共300多件(...
据媒体报道,意大利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对令人感动的千年古尸,他们发现一对男女尸体面对面摆放在墓穴中,尽管这对尸骸已有1500年的历史,但仍清晰地看到他们手牵着手彼此互视着。考古学家称,这对男女古尸是公元5世纪至6世纪同一时间墓葬的。女性死者戴着一枚青铜戒指,其尸体摆放位置显然面向着这具男性尸体。 艾米利亚-罗马涅区考古学监督挖掘主管多纳托-拉巴特(Donato Labate)说:“我们认为他们最初埋...
资料图天珠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发布6项“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成功入围。其中,丝绸、黄金面具、带柄铜镜、天珠等大都是西藏地区的首次发现,是考察象雄时期西藏西部的文化、经济、生活等情况的一手资料,尤其是被藏族视为神圣之物的天珠的发现具有极高的价值。 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均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象泉河上游,相距不过百来公里,具有相当多的共同因...
考古人员在陕西泾阳发掘出的西周时期墓葬群中的马牛祭祀坑。考古学家日前在陕西省泾阳县配合某公路建设时意外发掘了近三百座西周时期“秩然有序”的墓葬,进一步勘探表明整个墓地拥有六七百座西周时期的墓葬,由此拉开了迄今所见其时“最大公共墓地”的帷幕。
经过数月发掘,新疆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在确定了遗址和墓葬相互关联基础上,发现了“排墓”形式家族墓葬,并显示出阿敦乔鲁遗址在西天山乃至中亚地区早期青铜时代遗存中的重要位置。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介绍,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位于新疆天山西部余脉之间,隶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查干屯格乡吐日根村。其年代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2012年曾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
5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4年4月,为配合陕西省西咸新区北环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该院对泾阳县太平堡镇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古墓葬376座,车马坑6座。其中一座墓葬内,发现一件青铜鼎和一套青铜簋,簋盖内书有铭文。 据该项目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呆运介绍,整个墓葬区墓葬年代跨度较大,以西周墓葬为主。西周墓葬分布于整个发掘区的中部偏东,东临遗址区。在墓群的最东部,有一条南北向...
日前,考古人员从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纳古墓群外围墓葬中出土了17件唐代陶盘和1盏泥灯。在对该墓葬进行发掘后,考古人员推测墓葬年代大致为唐代到西周时期。 被称为“地下博物馆”的阿斯塔纳古墓群是西晋至唐代高昌国居民的公共墓地。2014年7月,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在接到民众举报阿斯塔纳附近有疑似墓葬遭到破坏后,立即指派相关人员前往现场勘察。在确定属于古代墓葬后,对其进行发掘。该墓葬位于阿斯塔纳古墓群...
饺子馅里有岁月——猪 猪肉是中国人摄取蛋白质的第一来源,春节时,包饺子也多有以猪肉为馅。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曾用猪殉葬,并将猪的形象用于器皿和礼器中了。 考古学家普遍认为,家猪源于野猪的驯化。然而,野猪到底在何时何地被驯化成家猪,依然是目前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考古学家以往用骨骼形态和DNA来区分家猪和野猪。但中国科学院大学胡耀武教授认为,这种方式忽略了DNA的改变需要漫长的时间...
为配合沙湾县大鹿角湾景区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景区附近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发现了早期铁器时代大鹿角湾墓葬群。 2月3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阮秋荣告诉记者,整个大鹿角湾墓葬群分布在一个山梁上,是在地面上呈圆丘形的封堆。他们发掘了36座墓葬,发现墓中器物很少,但绝大部分曾被严重扰动过,诸多文化因素在新疆其他地方少有,说明这里在史前时期,不仅有浓厚的土著文化,还有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
日前,考古人员从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纳古墓群外围墓葬中出土了17件唐代陶盘和1盏泥灯。在对该墓葬进行发掘后,考古人员推测墓葬年代大致为唐代到西周时期。 被称为“地下博物馆”的阿斯塔纳古墓群是西晋至唐代高昌国居民的公共墓地。2014年7月,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在接到民众举报阿斯塔纳附近有疑似墓葬遭到破坏后,立即指派相关人员前往现场勘察。在确定属于古代墓葬后,对其进行发掘。该墓葬位于阿斯塔纳古墓群保护范...
阿敦乔鲁成了考古学者眼中的“石头迷宫”,这里蕴藏着久远的文明与秘密。主持阿敦乔鲁考古工作的负责人丛德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1月30日,丛德新在乌鲁木齐参加“2014 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暨考古与历史文化宣传创新研讨会”之余,接受了记者专访,详尽揭秘了2014年在阿敦乔鲁的最新考古发现。 考古队员工作中 丛德新在阿敦乔鲁考古现场 遗址周围的岩画上有鹿的图案 ...
位于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大冶的铜绿山古矿业遗址,又有最新重大考古发现!我省考古队首次在此发现春秋古墓群,这是铜绿山考古发掘41年乃至我国矿冶考古史首次重大发现,填补了诸多空白。 昨日,记者赶赴考古工地,见铜绿山7号矿体四方塘遗址5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目前已发掘墓葬48座,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考古人员还在进一步清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本次考古领队陈树祥称,这批墓葬以春秋时期为主,...
2月4日,省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了新绛县绛州州署遗址考古新发现,在现存的州署大堂前面区域,出土了大量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的碗、盘、盆、罐等近20种日常生活用器,囊括了全国南北地区大部分名窑产品。 根据文献记载,自初唐在此设立绛州总管府,后历代州署皆在原址沿袭使用。考古新发现绛州州署遗址共分唐、宋、金、元、明清五个文化层,除唐代地层没有发掘外,其余每一层位都出土有大量碗、盘、碟、勺、茶盏、...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5日宣布,该所研究人员在贵州盘县三叠纪地层中发现距今2.42亿年的近鲱形类预言鱼目新属种化石,命名为奇异盘县鱼。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原始的预言鱼目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所中生代鱼化石研究小组成员徐光辉介绍,近鲱形类包括半椎鱼目、预言鱼目和弓鳍鱼目,预言鱼目是已经灭绝的近鲱形类古老类型,繁盛于欧美侏罗纪晚期和白垩纪早期的海洋环境。 晚侏罗世之前的预言鱼目化石...
经过两年多的抢救性发掘,大冶市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发现了春秋和西汉炼铜遗迹、宋明时期焙烧炉子、春秋时期墓葬区,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填补了中国矿冶史的一段空白。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四方塘遗址考古队总领队陈树祥介绍,2013年起,国家、省、市三级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四方塘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去年10月,考古队在5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发掘了春秋时期的墓群,包括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