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泰宁大源赤膊灯日前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至此,泰宁已有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宁大源村的桥灯起源于宋朝,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是大源村村民们每年恭贺新春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因为桥灯用的是明火,没有灯罩,所以也叫赤膊灯。据说这种灯是古代住在大山里的先民为了驱赶野兽,每到夜晚就手举松明火把,绕村游走,慢慢演变成这种舞桥灯的习俗。 桥灯的蜡烛都是...
日前,在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内,一场鼓乐齐鸣、歌声美妙的“拉萨朗玛”表演,赢得了来自国内外客人的阵阵掌声。 就在几天前,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刚刚捧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朗玛”的牌匾。对该团演员来说,这既是崇高的荣誉,也意味着艰巨的责任。 “朗玛”是藏民族一种传统表演方式...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1日讯 郑州晚报报道:昨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省政府已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29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0大类别。此次郑州市共有13项列入该名录。主要包括民间文学类的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许由的传说(登封市)、潘安的传说(中牟县);传统美术类的猴加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保护和传承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部长令第39号)及《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四川省开展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按照申报条件和相关标准,组织专家对各市(州)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272个项目进行认真评审和科...
近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毛南族肥套)展示中心被列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环江县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保护方案、提出保护措施,并组织人员到民间走访、普查、搜集整理。目前,这个县已公布了14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毛南族肥套》已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花竹帽编织工...
山东新闻网聊城讯(通讯员:王庆友 崔翔)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于日前公布,聊城市申报的中医药传统制剂方法(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传承人秦玉峰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名单。另外,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也正式公布,聊城市11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他们分别是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人黄贤尧、栾喜魁、八角鼓传承人李以章、逯焕...
从国家文化部传来喜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近日揭晓,黄山市共有5人成功入选并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至此,该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达到11人。 此次入选的5位艺人集中在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类项目中,分别是:徽州三雕技艺传承人王金生,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谢四十,歙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郑寒,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甘而可,万安罗盘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水森。 ...
近日,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在刚刚公布的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我市的 《姜太公的传说》、 《小宋佛高跷》、 《马皮舞》等11个项目名列其中,同时,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怀梆》和 《皮影戏》两项也在其列。 据介绍,入选的1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民间文学1项,传统音乐2项,传统舞蹈5项,传统医药2项,民俗1项。其中包括流行于获嘉县一带的 《独腿...
日前,“抚顺琥珀雕刻制作工艺”按照民间美术类分类,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是继我市第一批省级项目“抚顺满族秧歌”,第二批项目“抚顺煤精雕刻”、“新宾满族剪纸”、“清原民间故事”后,第5个进入省级名录的项目。 抚顺是世界著名的琥珀重要产区,也是我国昆虫琥珀的惟一...
新华网石家庄6月16日电(记者曲澜娟)记者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河北省人民政府日前正式批准1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三批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此次获准入选的1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民间文学14项,传统音乐21项,传统舞蹈18项,传统戏剧20项,曲艺8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0项,传统美术8项,传统技艺30项,民俗24项。 项目包括石家庄新乐市的伏羲文化、...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14日电(记者桂娟)河南省13日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郑州市的洛神传说、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麻纸制作技艺等在内的129个项目入选。 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先蚕氏嫘祖的传说等民间文学12项,猴加官等传统美术12项,小咚鼓艺术等传统音乐8项,卧拐秧歌等传统舞蹈23项,木偶戏等传统戏剧7项,大鼓书等曲艺3项,开封石锁等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0项,荥阳柿...
记者昨晚从福建省文化厅获悉,省政府公布了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82项)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扩展项目(共6项)。福州选送的疍民渔歌(疍民盘诗)、高湖舞龙灯、传统言永(这两字拚成一字)春拳、“米家船”裱褙技艺、苏苏酱鸭制作技艺、洪塘篦梳制作技艺、民天虾油制作技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林氏中医骨科世家、石竹山祈梦习俗等11项上榜。
6月13日,由河南省文化厅、郑州市人民政府、省文物管理局联合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艺术研究院和郑州市文化局承办的“感知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河南省省会系列文化活动在郑州市绿城广场正式启动。 活动启动后,主办单位还举办了“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网上知识竞赛”活动抽奖仪式、郑州市非物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傈僳族民歌”保护初显成效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化局了解到,2008年以来,怒江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民歌”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傈僳族崇尚唱歌对调,在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中,傈僳民歌三大调“摆时”“优叶”“木刮”有...
“ 原来布是这么纺出来的啊!” “ 我们平时吃的老陈醋原来是这样做成的,这个发酵过程真神奇!” …… 6月10日,为庆祝即将到来的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为期5天的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酿制技艺大展”在中国煤炭博物馆隆重开幕。这不,展览才刚刚开始,一声声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