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镇政府日前公布第一批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也是自治区第一家公布乡镇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乡镇。记者了解到,这批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有布里亚特婚礼、敖特日游牧等59个项目列入。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镇政府日前公布第一批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也是自治区第一家公布乡镇级非遗名录项目的乡镇。内蒙古文化厅社会文化处有关人士表示,这也标志着自治区...
近日,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人民政府命名谭学聪等12位农民艺术家为巴东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文件精神,为传承弘扬巴东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进一步推动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快建立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经过民间寻访、综合考察,巴东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巴东峡江纤夫号子、巴...
4月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获悉,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镇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一批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公布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乡镇,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六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形成。 首批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手工技艺和传统医药等8大类,布里亚特婚礼、敖特日游牧、布里亚特服饰和布里亚特染皮制作技艺等59个项目列入其中。
昨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如协钦”授牌仪式在拉萨举行,“纳如协钦”在去年被列入国家、自治区、拉萨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纳如协钦”作为纳金乡一种古老的歌舞表演形式,旋律优美,长调和短调、说与唱相结合,语言简练朴素,是藏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 下一步,拉萨市和城关区各有关部门将加大对“纳如协钦”的保护力度,...
今天在国贸中心举办的亚洲艺术博览会上,著名的浙江龙泉剑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刀剑类唯一参展商,参加了中华珍品收藏展。30余把由龙泉剑村刀剑研究院提供的龙泉剑亮相2号馆,其中“康熙战刀”、乾隆御用宝刀“天字一号大阅刀(原品藏故宫)、以明代永乐剑为原型设计制成的“六丁六甲神剑”等均首次在京亮相。这些以中国古法工艺纯手工精心打造的孤...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经各县(市)区申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评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拟推荐以下24个项目,申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予以公示。 1.常氏中医眼科“明目散” “常氏明目散”历史悠久,原创人常泰一老中医,从清朝乾隆年间首创研发问...
若羌,富庶辽阔而又神奇。楼兰文明在这块沃土生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引人慨叹。近日,经巴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评审、遴选,共选出若羌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13项:维吾尔族鼓吹乐、维吾尔族手工刺绣、维吾尔族阿拉且热瓦甫、维吾尔族民间达斯坦、维吾尔族叼羊、维吾尔族婚俗、维吾尔族若羌塞乃姆德等,涉及传统音乐、美术、技艺、舞蹈,民间文学,杂技与技艺,民俗等7个方面,其中,&ldqu...
12月上旬,我旗公布了首批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确定43人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此次公布的首批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和《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加强我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了有效地、更好地保护已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针对性地实施传承保...
记者12月24日从无锡市文广新局获悉,经过前期全面普查,全市共有84个项目正式上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负责“非遗”普查工作的邹伟康告诉记者,此次两市七区上报的84个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九大类别,尤以传统技艺和传统舞蹈数量最多,占一半,充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身授、以人为本的特点。 记者注意到,在这份申报名单中...
今年,山东省临沂市通过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和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及市级名录的确立工作。通过普查,该市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已经基本完善。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悉心保护非物质遗产,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立,该市的《木旋玩具》和《小郭泥塑》等7项列入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柳琴戏》、《郯马五大调》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确定的海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1项)和海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2项)、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2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以公布。 各地区、各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要求,深入贯彻“保护为主...
近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在抢救、搜集和整理当地民间文化艺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瑰宝——青海藏族酒曲,在海南州群众艺术馆的积极争取下,已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该项目正在努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记者通过海南州群众艺术馆了解到,近年来,海南州群众艺术馆为了抢救保护青海藏族酒曲先后投资5万元,进行了初步的普查、搜集、整理和推介...
12月20日,记者从忻城有关部门获悉,忻城县“壮族悲歌”正向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冲刺。 “壮族悲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产中产生的主要以表现悲剧为主题的唱曲,包括揭露残暴统治、爱情悲剧、生离死别、遗弃孤儿、虐待老人等内容。主要在广西中部壮族聚居区流传,其中,以忻城的“壮族悲歌”最具代表性。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当...
11月18日,记者从莱州市文化局获悉,山东省政府日前公布了150项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莱州市申报的吴式太极拳名列其中,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 吴式太极拳创于清末民初。王有林,莱州大武官村人,为吴式太极拳创始人之一。他在北京师从全佑(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之弟子)习武,得其真传。后与全佑之子吴鉴泉一起创编出太极拳新派(后来被称为吴式太极拳)。吴鉴泉南下授拳,王茂斋继续留在北京,成为北...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为切实做好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充分调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技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石首市政府近日公布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该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0大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