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灵井考古发掘队领队李占扬说,灵井十几万年前就开始流淌的甘甜的地下泉水,吸引了人类和大量哺乳动物、鸟类和龟鳖类动物在这里活动,目前已发现的动物有20多种,为研究古环境、气候、人类生存环境和动物演化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 灵井遗址是国内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已出土的文化遗物30000余件,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包含着丰富的人类行为信息。3年来,...
猛犸象牙化石 山东泰安市岱岳区过驾院村村民张某前段时间在泰安大汶河施工时,从河里挖出的沙中发现了几块类似化石的石头,他找到记者希望能帮他找人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在张某家中,他把已破碎的几块“石头”拼接了一下,发现拼接后的“石头”很像象牙的形状。他说,当时在现场就有人想出300元购买,可他认为可能有研究价值,就一口回绝了。经泰安市岱岳区文物研究所...
产卵哺乳动物(又称单孔类动物)为大洋洲所特有,一般分为两组,嘴巴像鸭的平足鸭嘴兽和矮胖的针鼹鼠。由于缺乏化石证据,关于这两组动物的进化分歧时间一直是个生物学难题。基因序列变异的检测数据曾表明,它们的分歧时间大约在8000万年前至1700万年前之间。 美国科学家近日利用在大洋洲发现的一种远古动物下颌骨化石,找到新的证据表明,这一分歧发生的时间可能要更早一些,在1亿多年之前。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
科学家假想的这种巨鼠的模样 2007年12月,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偏远的丛林中发现了一种巨型老鼠,体重是普通老鼠的五倍。日前,根据对在南美乌拉圭发现的一块啮齿类动物头骨化石的研究发现,这是一种生活于400万年前的老鼠,这种老鼠身高1.5米、体重超过1000公斤,堪称名副其实的“巨鼠”。 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储存着一块头骨,它是在从乌拉圭圣何塞地区一处悬崖...
在杭州市余杭区发现的一批直径只有3到5毫米的化石,经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戎嘉余先生鉴定,被确认为是距今约4.4亿年、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时期的腕足动物化石,这是当时活跃在地球上的深水壳相动物的主要种群。 “这是全球唯一的发现,是目前已知的奥陶纪末期深水壳相动物化石群。”历经一年多时间的研究,今天,戎嘉余院士向本报宣布了这项科研成果。他说,这批化石群,对研究古生物...
▲化石的几种猜测 周村惊现巨型动物化石疑为恐龙 12月5日,山东淄博周村区王村镇西道村砖厂,挖掘出疑似“恐龙”的巨型动物骨骼化石。目前,现场已被公安部门封锁,文物考古专家正在赶往现场。图为露出来的化石有6米多长。 “这么多白色的石头,好像是骨头化石!”今天上午,周村区王村镇西道村砖厂正在回填水洼,开挖掘机的小伙子在山坡上挖土时,意外发现巨...
在近日落幕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明代大型玉卧牛摆件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拍品之一,最终的成交价达到了24.1万美元(约合180万元人民币)。 对于许多看过了清代玉器雕刻的投资者来说,看到这件玉卧牛的第一反应就是粗糙,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精湛的雕刻工艺。这件明代大型玉卧牛摆件采用大型玉石雕琢而成,玉质呈灰绿色,带浅褐及黑色石纹,且部分带卵石表层的褐色皮。工匠巧用天然不规则的石形刻画出扁平的...
地球上最早的爬行动物早在3.15亿年前便已出现 考古学家们日前在加拿大境内发现了地球上首批爬行动物留下的遗迹。初步的分析证实,这些遗迹形成于大约3.15亿年前。这一发现使科学家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应该属于那些地球上最早完全脱离海洋并且开始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参与发掘活动的英国科学家费尔康·兰格表示,此次发现的这些遗迹至少形成于3亿年以前,其形成时间远远早于此前发现的史前爬行动物活动的...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会同泸州市博物馆和合江县文管所,历时14天连续奋战,四川汉代崖墓群首次规范化、标准化考古行动——合江城郊魏家祠汉墓群考古清理工作接近尾声。10月6日,魏家祠9穴汉墓群中的7座墓穴清理完毕。出土文物中,除2具汉代画像石棺和3具汉代陶棺外,还有大批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汉代陶俑、陶鸡、陶猪、陶狗等随葬品,这些汉墓群仿佛是一座活生生的汉代“动物园”! 最大收获 1...
近日,青铜峡市文物工作者在该市广武四眼井岩画遗址附近又发现了一处新岩画,岩画上出现豹子图案,同时还发现了未知的动物图案。 在广武口子门沟有70多处在坚硬岩石上凿刻而成的岩画,考古界称之为广武岩画。该市文物部门曾在广武附近的砂石梁、四眼井、卢沟湖和牛首山东湾发现了一些岩画。近日,文物部门工作者又在四眼井古寺庙遗址南部的黑梁顶,发现一处约2平方米的岩壁上布满了30多种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图案。这些图...
“阆中市文物管理所,我们枣碧乡一农民在阆剑路垮塌的石头土堆里发现了恐龙化石,你们赶快来看一看啊!”9月13日9时许,阆中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郑勇德接到阆中市枣碧乡乡长赵刚的电话。接到电话后,郑所长立即带领三名助手赶赴现场,笔者作为唯一的新闻记者随从一起到达距离阆中20多公里的枣碧乡清和村。 农民路边发现“龙骨” “看吗,这些颜色有点发白的...
科学家们最近在德国中部地区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爬行动物留下的脚印化石,这两种爬行动物的名称分别为Diadectes absitus和Orobates pabsti,它们均生活在2.9亿年前的古生代时期,后来全部灭绝。 最近,科学家们已经在中部德国的塔姆巴赫地岩层中发现了Diadectes absitus和Orobates pabsti的化石,并在同一沉积层附近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脚印。这些脚印可能...
近日,一块重达1.5吨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在奇台县博物馆展出,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化石是今年早些时候在奇台硅化木——恐龙沟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一个山坡上发现的。发现者最初以为只是一块硅化木,但随着附着岩石的剥离,通过明显的骨骼外形基本可以断定是某种古脊椎动物化石。 8月21日,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博士对拍摄图片的初步判断,这块化石与去年在恐龙沟挖掘出的 “亚洲第一龙&...
“这是一次惊人的重要大发现,这些骨头就是第四纪动物化石……”7月18日,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上山遗址文物考古队队长、“浦江县荣誉市民”蒋乐平在中余乡五星村下毛洞穴试掘现场拿着一枚原始动物化石激动地告诉记者。 一个凉爽的洞穴 当日,记者在中余乡五星村下毛洞口附近看到有民工用土箕挑来一担担的石块到中余溪清洗,询问后才得知是...
七月三日,河南新发现的白垩纪恐龙化石模型受到关注。当日,在郑州召开的河南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透露,中国最近在河南境内新发现汝阳黄河巨龙——洛阳中原龙动物群和栾川以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主的动物群,其中发现十种以上恐龙,多数为新属种。 记者从今日在郑州召开的河南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最近在河南境内新发现了汝阳黄河巨龙——洛阳中原龙动物群和栾川以小型兽脚类恐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