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很多介入收藏的人都会怀有保值增值的预期,对于广大玉器收藏者而言,收藏何等玉器更具升值空间,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常,具有升值空间的收藏品有这样一些共性: 一是量的维度,藏品的稀缺性。物以稀为贵,这是市场不变的价值法则,在收藏领域尤其如此。存世量是收藏品市场价值的基本要素,不具备稀缺性,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升值前景。 二是质的维度,高的艺术含量。只有蕴含着深厚艺术内涵的作品才经得起时间的...
为配合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驿站”惠民文化活动项目的集体亮相,温州博物馆于12月15日上午,举办首场亮相活动——玉器鉴赏暨《时光的艺术——温州民间收藏钟表精粹展》。“文化驿站”的玉器鉴赏现场,进行着《我国古代历代玉器鉴赏》讲座,温州博物馆和温州博物馆之友协会会员将提供50件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精品玉器,与前来参加活动的观众共同鉴赏,共同感受我国古代玉器温润厚德、天地精华之美。 在陶瓷馆,由温...
蟠的意思是曲折环绕。螭,龙之子,有独角的为蛟,有双角的为虬,无角的为螭。蟠螭是玉器中一个古老的器型。 有人在民间收藏类刊物撰文谈到“汉代蟠螭纹有时有三条腿,身上出现一种阔带状的纹饰,安置在前腿旁侧。后来特别是明代仿这种式样的很多。” 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因为老三代、春秋、战国以至西汉初琢玉者大多为奴隶,每一件玉制品都与之性命攸关,何以能出现“三条腿”之怪现象?其次,“阔带状的纹饰”为何物?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素有东方艺术的美称,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中国和田玉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用和田玉制成的玉器,具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 1、和田玉是中国古玉器的主要玉材通过文献记载及出土玉器的鉴定,对中国古代玉材的使用,大体...
近日,由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鉴赏家洪殿旭编著的《红山文化玉器鉴赏》(增订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雅昌印刷公司印刷,并正式向国内外出版发行。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省西部及河北省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年至5000年。现正式考古发掘的红山文化玉器主要为红山文化晚期,距今约5500年至5000年。出土玉器的地点主要有辽宁省朝...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主办的“仙工奇制:故宫博物院藏痕都斯坦玉器精品展”近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开幕。 15世纪中亚以及帖木儿萨菲、莫卧儿、奥斯曼土耳其各王朝的玉器,被清代文献称之为“痕都斯坦玉器”,其中尤以莫卧儿王朝制作的玉器最为精致。该王朝玉器曾在18世纪大量进贡清代宫廷,类别多样。 本次展览主要以莫卧儿王朝玉器为主,另有少量中亚玉器及清代制作的仿莫卧儿王朝玉器。40件展...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仙工奇制:故宫博物院藏痕都斯坦玉器精品展”11月28日开幕。在港中大文物馆馆友会赞助下,北京故宫博物院从其500余件印度莫卧儿王朝玉器藏品中精选出40件精品来港展出。这是香港乃至内地的第一个相关的专题展览,绝大部分展品从未展出。 11月27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港中大校长沈祖尧、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宣传文体部副部长朱挺等出席了港中大文物馆开幕...
两汉时期是我国玉文化大发展时期,尤其是西汉玉器直接继承了战国以来浪漫主义的遗风,各种精美的西汉玉器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佩饰类玉器中除了普通几何造型的璧、璜、觿等之外,还涌现出诸多生动精巧并具有象征意味的单玉佩,笔者就在这其中择取造型精美且少见者试举一二。 1、蝉形佩 古人以蝉代表品行高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在幼虫时生活于污泥之中,等蜕壳化为蝉时,飞到树...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玉文化,对于有收藏价值的玉器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选择。 玉器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玉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很深远,早在2500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温润光洁的玉质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种具有深厚内蕴的和田玉的价值高,那是自然的。 和田玉见证了中华5000年的文明,这是也玉器价值的依托所在。坚固耐久,易于保存。玉器的矿物学名称为透闪...
秦汉六朝的玉器历史,秦灭六国,先王三代礼制、玉制及玉物均摈而不用,除玉玺外朝廷概无必用之玉器,玉器在秦可谓衰微时期。直到西汉晚期,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极大地影响了东方民族的精神生活。在楚文化玉器清逸脱俗、自由浪漫的基础上融合成汉代玉器所特有的雄浑豪放、大气磅礴的风格。此时玉器中圆雕和高浮雕作品明显增多,镂空器物和大型摆件相继问世。图案装饰可分为两大类几何纹和动物...
我国远古时代,人们对玉的定义十分广泛,认为石之美者即为玉。只要是漂亮的石头都可称之为玉。 “起初可能只是将漂亮的石块进行粗加工,比如打磨成工具、饰品,慢慢的人们发现玉的光泽与质感仿佛具有灵气,因此逐渐将崇拜、礼仪等概念赋予玉石。”古玉研究专家于平介绍,玉器萌生期,人们往往就地取材,比如出土的早期玉器中材质包括玛瑙、绿松石、煤精、蛇纹岩、沉积岩等。 随着时间的流转演变,玉器加工工艺的逐渐纯熟,人...
一、引 言 从2001年开始,我们陆续在杂志上从非考古专业角度发表了数篇论文来讨论三星堆的古蜀玉器。研究玉器尤其是古玉器,离不开矿物学的介入,2006年,我们又提出用矿物学的方法来研究古玉的次生变化,从而确定古玉器的真伪。因为,有些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用人工方法现今是不可能合成出来的。这就是矿物学用来鉴别文物的独特之处。这种鉴定,必定要有高科技手段作为依托。 在浏览...
中国玉器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历了由“玉兵”(玉质器械)向纯工艺品的转变过程。当时,铁制工具已经发明,人类正逐渐告别石器。人们用玉精心制作了一些器械,更多的是用玉裁制出各种动物的形状,以此表示对石器纪念,而在客观上则反映了当初人类生存有于捕食各种动物以及与鱼鸟禽兽亲近的关系。近百年来,考古学家在东北红山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以及浙江良渚文化遗址中,都发现...
玉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中华民族就是爱玉、崇玉的民族,有其独特的玉文化情结,而这种玉文化则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同样有着自己灿烂的玉文化。 玉器是从旧时器时代的石器中逐渐分离出来的。经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考证,目前,中国玉文化主要代表有以东北地区辽河流域为中心的查海文化、红山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黄河下游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
中国古代玉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兴隆洼文化玉器的发现表明,使中国古代用玉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用玉最久远的民族,玉器可以当之无愧地誉为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奠基石。随着中国考古学框架体系的建立和考古发掘出土玉器数量的日益增多,对中国玉文化起源的探索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课题。鉴于兴隆洼文化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对该文化玉器类型、雕琢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