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距今约4000年的大连鞍子山积石冢于日前完成了阶段性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已完全找到该积石冢的界限,确定了积石冢墓室为73个,罕见的是,其中一座墓室出土玉珠与玉环达50件。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全说,大连鞍子山积石冢于2014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联合正式挖掘。 2014年共发掘面积900平方米,发掘有43座墓室,出土...
镂空是古代玉工利用某些制玉工具,将玉器透穿成空,以突显玉器造形或纹饰的方法。这种制作工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一直兴盛不衰,而且镂空的工具与方法,还会随着时代背景的转换而改变,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红山文化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位于内蒙古、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先民们,擅长运用边刃较宽的宽砣和前端圆钝的桯具,来制作玉器的镂空。当时的制作方法,大约可以分为下述几个步骤。 首先,用宽砣在玉料的正面...
安徽巢湖放王岗汉墓出土1件白玉虎形佩,长4.8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整体略呈椭圆形,“正面微鼓,反面内凹,中间有圆孔,器身似龟甲状,左右两侧透雕出相向的双虎身躯,以獠牙和四足紧抱龟甲”,发掘报告中称之为虎形佩。老虎作为现实生活中的猛兽,在汉代人看来具有吞噬鬼怪的力量,《后汉书》中有“画虎于门,当食鬼也”。又见《风俗通义·祀典》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可见猛虎造型玉...
上世纪70年代在西安汉长安武库遗址第七遗址出土一件白玉神兽环佩,该佩直径4.2厘米,玉环中间透雕一独角怪兽,身体腿尾各部分齐全,似羊非羊,且身上雕有羽翼。有学者认为是神兽獬豸造型,取獬豸有“厌胜辟邪之功”。此外《说文解字·廌》载“解廌(獬豸),兽也。似山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所以用玉雕作獬豸形象,佩戴在身,也取其代表正义这一寓意。
辽代的玉器虽然是中国传统玉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具有自己很独特的特色,这与中原传统色彩浓厚的玉器有很大的区别。对后金、元乃至明清、现代的玉器,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契丹族及其生活 据北魏的魏书记载,契丹民族是东胡的一个分支,在汉代时期,北方草原有两个大的部落民族,靠近西侧是匈奴,靠近东侧是东胡(因其在匈奴的东边,所以称之 为东胡)。契丹是匈奴的一支,东胡灭匈奴之后,将契丹并入到东胡中。后...
1月13日,由黑龙江省博物馆与武汉博物馆联合打造的“天地精灵、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展”在哈尔滨举办,武汉博物馆108件馆藏玉器与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由“天地圣灵——礼仪用玉”“巧夺天工——陈设玉器”“温润秀美——玉佩饰”三部分组成,展出的玉器来自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明清等多个朝代,种类丰富。
为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博物馆馆际间交流,从即日起,黑龙江省博物馆将持续展出《天地精灵、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展》,展期将至2月20日左右。 据介绍,本次玉器展共展出108件精美玉器,展品年代跨距较大,上迄远古,下至明清。展览内容由“天地圣灵——礼仪用玉”、“巧夺天工——陈设玉器”、“温润秀美——玉佩饰”三个部分组成,展品种类丰富,样样品质上乘,其中不乏武汉博物馆馆藏珍品。 据了解...
目前在玉器的识伪中没有仪器进行有效的测试,但是利用我们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识,利用客观科学的理论分析,完全有能力对玉器的真与伪进行有效的识别。 1、历代玉器被广泛使用的玉石材料主要有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岫岩玉等,而目前赝品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的新开发的石料、矿料,或用黄岫岩假冒黄玉。在实践中必须掌握和分清真伪玉器材料上的差别,分清同一种材料的新旧差别。 2、要认识各种玉器材料的基本结构特征,并且要...
断代,是研究古玉首先遇到的问题,一,脑后有不分叉的博中虎足,长尾上翘即使那些经科学发掘的出土玉器,也有一分别代表明代早华中是迄今所知最早在玉个重新断代的问题,因为有很多玉器的制做年代并,有些传世品,曾定为唐博华虽每一螭各有差异,但均不是与墓葬的年代相符,可能要早得多;更何况那连接处,另两只在璧华物尾端有一道随形阴刻些非科学发掘品和传世品了。宋代以一些装饰性图案螭纹,物物,龙属(或又称降,仿制和伪造...
我们从已知的各原始文化层次中产生的玉器作品可以知道,原始人在自然和超自然的领域内,以他们特殊的心理感知方式组织起可和原型相似的和超原型的各种意象。而这些意象的获取途径和方式是多方面的。 应该说,在长期的心智和意识发展过程中,原始人逐渐地把自身从自然生活环境的存在物中分离出来,并通过对自然存在物的感悟,以不断提炼抽取的方式,展现了在原型之上的主体所能把握的意象世界。如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
考古工作者时隔20余年重启湖北石家河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去年11月底至12月该遗址出土了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专家认为代表当时中国琢玉技艺最高水平,并且改写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专家表示,石家河遗址是石家河文化据以命名的遗址,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从历年发掘的成绩来看,石家河遗址不排除有面积较大的外部城或者高等级的建筑遗迹存在,如果加以发掘将会有更大惊喜。 ...
图为:距今4000多年的玉器 考古工作者时隔20余年重启天门石家河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去年11月底至12月该遗址出土了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专家认为代表当时中国琢玉技艺最高水平,并且改写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天门石家河遗址从距今6500年开始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活,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最鼎盛时期,整个遗址群由40处地点组成,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
考古工作者时隔20余年重启湖北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天门市石河镇)考古有重大发现,去年11月底至12月该遗址出土了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专家认为代表当时中国琢玉技艺最高水平,并且改写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鬼脸座双头鹰玉器 专家表示,石家河遗址是石家河文化据以命名的遗址,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从历年发掘的成绩来看,石家河遗址不排除有面积较大的外部城或者高等级...
今天欣赏一套世所罕见的玉组佩。它超乎想象,凤在上而龙在下,这大大颠覆了中华文明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祖制。 中华文明中,自龙诞生那一天起就是至高无上的,红山文化的C型龙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不变的图腾,皇帝是龙,龙就是天,故称为天子。所以龙是永远高高在上的,但这套玉组佩恰恰是龙在下而凤在上,足见佩戴此物之人的地位绝非等闲,那么何等人才能有此殊荣和地位呢? “宜子孙”或“长宜子孙”玉璧在汉代并不少见,...
玉器制造年代的鉴别中,有关玉器的五种颜色是鉴玉者应当注意的。这就是玉的旧色、本色、墨色、染色和玉器风化后产生的玉皮色。 玉的旧色中最受鉴玉者重视的是玉器在土中埋藏时受到的土中所含其他元素的影响,会产生颜色变化,古文献中称其为沁色,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铁锈色、铜绿色、暗黄色、黑色、白色。人们常称其为铁锈沁、铜沁、土沁、水银沁、水沁。这些色变中除了白色可使玉质硬度产生很大的变化而不太受欢迎外,其他带有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