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这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赋予长江中游湖北嘉鱼县的美名,也是中国最早有关鱼类的记录。 与之同样古老的乡土乐器、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嘉鱼“呜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能演奏和音的土类乐器。 “呜嘟”被历史湮没数百年之后,嘉鱼县文化馆毕寅生将其...
已经越来越少人会打客家凉帽 昨日,记者从布吉街道文体服务中心获悉,该街道的甘坑社区“客家凉帽”被列入广东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坑客家凉帽饱含客家精神,其精细做工令人惊叹。据介绍,纯手工制作的凉帽由竹编的“帽薄”(即帽壳)、帽帘、帽穗3部分组成。帽的直径70至50厘米不等。从开始的原材料——竹节的采集,到制作工具竹刀...
近日,我省两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揭牌。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传习展示中心、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习所相继揭牌投入使用,为传承人开展收徒传艺、教学培训、展示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这是我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让传承人培养更多更好的后继人才的举措之一。 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何满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传习展示中心位于湟中县...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在10日于广西南宁开幕的201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上表示,未来将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首次超过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商品经济与工业化、人口迁移与人口聚集、城市社区取代传统乡村、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多样化等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给“确保非遗生命力...
小榄刺绣传承人展示刺绣工艺。 近日省文化厅公示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中山共有两个“非遗”项目入选,分别是小榄刺绣和黄圃赛龙舟习俗。其中小榄刺绣入选扩展项目中传统美术的粤绣,黄圃赛龙舟习俗则入选扩展项目中民俗类的端午节项目。 据介绍,清初到民国是小榄刺绣发展的鼎盛时期。进入清初后,作为粤绣分支的小榄刺绣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普通刺绣颜色不...
4厘米长的“桃核舟”上有44扇船窗,每扇都能打开。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王志东摄 4厘米长的“桃核舟”有44扇窗,每扇都能打开……昨日,辽宁大剧院广场举办我省在室外举办的历时最长、规模最大、门类最全、内容最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示展演。展示从9月5日一直到9月9日。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大戏文《杨贵妃》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缺乏“活”利用的保护怪圈,走不出这种怪圈,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能都会像惠山泥人这样,从生龙活虎的民间玩偶变成仅存于博物馆的文化见证。 江苏无锡的惠山泥人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在明清时期则是江南地区流行的民俗产品。惠山泥人种类丰富,包括粗泥活(耍货)、细货(手捏戏文)、小板戏、大戏文和四脚子,在明清时期主要是作为民间吉祥...
8月26日,记者在西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了解到,为满足青海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日前,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正式成立。 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张立新介绍,由于大多数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科学的保护,所以必须要通过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非遗保护中心去引领,从而起到审核、保护的作用。 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的...
河南省鲁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日前揭牌成立。该馆由鲁山县民间人士投资设立,展览面积近200平方米,展出获得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号的各类工艺品或其他器物200多件。 8月15日,平顶山市首家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鲁山县城望城路揭牌成立,该县文化艺术界众多知名人士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该馆由鲁山县民间人士王群成投资200多万元设立,取名“尧神文化”,展览面积近200平...
8月22日,记者在沈阳全运村了解到,全运村运动员村中心地段设立了文化驿站,站内设有“民俗趣赏”等主题空间,沈阳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将在文化驿站内向人们展示极具东北特色的民俗文化,其中有初春枝满族民间剪纸、面人汤技艺和胡魁章制笔工艺、何晓霞辽绣技艺、张氏葫芦雕刻技艺和李氏民间掐褶纸技艺等,让入住全运村的“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8月20日至23日,由文化部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承办的全国第二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项目传承人培训班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周纯杰,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乔玉光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北京、上海等东部9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项目的80余名传承人参加培训。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等专家就非...
检纸师傅需要一张一张地翻开纸,以极快的速度把不合格的纸挑出来。 工人在摊晒宣纸制作原料——沙田稻草和青檀树皮。 邢春荣(右三)向工人传授捞纸技艺。 宣纸是传统手工纸最典型的代表,被誉为“纸寿千年,墨韵万变”。宣纸制作技艺是文化部首批确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
由中国文化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将于9月10日至12日在南宁举行。“对话与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成为本届论坛主题。 据了解,本届论坛将邀请中国与东盟十国文化部门官员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和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东盟秘书处、中国―东盟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官员,...
方国强 梳篦俗称木梳、篦箕,在中国当属常州制作的最为出名。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常州梳篦在2008年入选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制作技艺是否繁复?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讲究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如木梳,选用上百年的黄杨、石楠木、枣木,经过28道工序精制而成;篦箕则选用壮竹和上等胶漆、骨料,经过72道繁杂的工序精制而成。常州梳篦的国家级传承人金松群,也是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董...
【核心提示】 科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秉承可持续发展观,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威胁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群体而言,发展不仅意味着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条件,更意味着要关怀来源群体“人”的自身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传承和持续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