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日前从省文物局获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5个项目入围终评,我省天水市甘谷县境内的毛家坪遗址成功入选。 毛家坪遗址位于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毛家坪村渭河南岸台地。分布面积约60万平方米,墓葬总数逾千座。自2012年起,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五家单位组成的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甘谷...
前天晋江紫帽镇园坂村一处在建民宅打地基时,发现一座古墓,昨日泉州考古人员继续进行考古发掘。据介绍,这是一座唐代中期以前的墓葬,总共出土30多件陪葬品。 墓葬有两耳室出土30多件文物 前天下午,晋江两村民在用电钻打地基时,突然钻出一个窟窿,下面是一座古墓,立即向警方报案。随后晋江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发掘,在墓室甬道内找到17件瓷器。昨日泉州市考古队工作人员继续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的瓷器有...
国际知名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19日在拉萨透露,针对西藏旧石器时代的考古调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西藏高海拔地区发现确凿的原生文化层。 高星介绍,2012年、2013年夏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西藏展开系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和突破,“2014年至今我们一直在整理相关...
攀枝花,闻名全国的“钢铁之城”。然而这座城市的冶炼史究竟有多长?近日的一次考古发掘,把这个时间提到了2000多年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古发掘时,在米易县庙门前遗址发现了商周时期的坩埚和疑似铜渣。考古现场负责人陈苇介绍,这至少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冶炼技术了。 这次考古是为配合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进行的。2013年5月,省考古院以及当地文物部门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曾入选200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继续进行考古发掘,发现65座古代墓葬,其中,元代墓59所,鲜卑墓6座。 位于乌兰察布市境内的集宁路古城最早建于金代,后被元朝所利用,是当时蒙古草原与河北、山西等地进行商贸交易的市场,最终毁于战争。2002年至2005年,考古人员曾对古城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大量金、元时期的瓷器,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器物...
“秘色”一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可见“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似应指稀见的颜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 晚唐五代的越窑有一种"秘色瓷"。从前人们提到它,都沿用宋代文献,说这种瓷器是五代十国时位于杭州的钱氏吴越国专为宫廷烧造的,臣庶不得使用。至于它的...
一、柴窑的基本情况 定义 柴窑是以五代时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之姓命名的窑口,是历史上着名的御窑。据明人曹昭写的《格古要论》记载,后周显德时(公元954--959年),世宗柴荣在郑州一带建立的,据说当窑建成后烧数窑不成,最后移到新郑以南才烧成功,当时制瓷工匠向皇帝请示烧造款式和对产品的具体要求时,柴荣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于是工匠们便按照要求苦心设计、精心制作,终于烧出"青如天、明...
攀枝花,闻名全国的“钢铁之城”。然而这座城市的冶炼史究竟有多长?近日的一次考古发掘,把这个时间提到了2000多年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古发掘时,在米易县庙门前遗址发现了商周时期的坩埚和疑似铜渣。考古现场负责人陈苇介绍,这至少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冶炼技术了。 这次考古是为配合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进行的。2013年5月,省考古院以及当地文物部门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摄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摄 记者19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自2009年开始的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新近有重大考古收获,首次发现最完整的一件弓弩,尤其是弓弩上“檠”发现更为重要,此前见诸于史书,并未见过实物。 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考古领队申茂盛告诉中新网记者,近日,在一号坑的考古发掘中清理出一件完整弓弩,其弓弦、弓背、弩机等均轮廓鲜明、保存较好。其中,弓背弯曲长度14...
3月18日上午,“‘待发现的立陶宛’山东—立陶宛文化周暨马流斯·尤外莎大师摄影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立陶宛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罗兰达斯·克瑞斯丘纳斯、驻华大使丽娜·安塔纳维切涅女士、著名摄影家马流斯·尤外莎等外宾,山东省副省长夏耕、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刘渊、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世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侯贺良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展览共展出37幅航拍摄影作品,全部选自立陶宛著名...
记者从山西省长治市文物旅游局获悉,该市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在长治一中图书馆发现一套珍贵善本、清代康熙年间内务府印制的四色套印本《古文渊鉴》。据考证,该书是清代官方套印本的开山之作。 《古文渊鉴》 图片由长治市文物旅游局提供 此次发现的《古文渊鉴》共六十四卷,每卷前皆有本卷目录,其雕镌、套色、刷印皆极精工,朱、墨、黄、蓝四色鲜明艳丽,代表了清初内务府多色套印技术的高水平。 据史料...
陕西村民垃圾坑内发现明朝古墓葬 日前,泾阳云阳镇居智村发现一处明朝古墓葬群,经上报县市两级文保部门后,已对该处墓葬暂行掩埋,等待省文保部门批复意见,是否进一步发掘清理。 墓碑上有字 还刻有兽形图案 “当时我开车从村边填埋垃圾的大坑过,发现土崖上露出半截石板,好奇之下就停车去看,没想到竟然发现一个墓碑,上面写着‘明太学生云门韩公之墓’。”昨日(3月15日)下午,发现古墓葬的村民韩明山称,古墓葬...
山西省垣曲县博物馆18日发布文物新发现,在当地一座东汉土穴残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件距今千年的铜权(即“秤砣”),此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的珍贵实物,可佐证中国古代度量衡和青铜器发展史。 2014年8月,垣曲县尾矿库扩建工程中,库区东北段黄土断崖出现一东汉土穴残墓。当地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此墓进行抢救性清理,此墓尸骨无存,唯有墓室一角出土铜器两小件。 一件为兽钮铜印章,阳刻篆体“秦宗私印...
西安出土八百年前的酒水 西安首次发现金代墓葬,墓主人是当时陕西东路转运使兼六部尚书,是金代陕西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随葬品中有个梅瓶,出土时瓶口还是封着的,装有清澈的液体。梅瓶是古代盛酒器具,专家推测梅瓶里装的是当时的酒,因器物密闭性较好,此酒得以保存八百余年。
《古文渊鉴》 图片由长治市文物旅游局提供。 记者17日从山西省长治市文物旅游局获悉,该市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在长治一中图书馆发现一套珍贵善本、清代康熙年间内务府印制的四色套印本《古文渊鉴》。据考证,该书是清代官方套印本的开山之作。 此次发现的《古文渊鉴》共六十四卷,每卷前皆有本卷目录,其雕镌、套色、刷印皆极精工,朱、墨、黄、蓝四色鲜明艳丽,代表了清初内务府多色套印技术的高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