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备受瞩目的“紫禁城·扬州·大运河——故宫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在扬州市博物馆开幕,120件珍贵展品汇聚了两地的文物精华。 此次展览展线呈“回”字形,扬州博物馆古代艺术厅展出玉器、杂件和瓷器,书画厅展出书画作品,既保证了展出效果,又满足了不同类型文物的展出要求。展品陈列也彰显了依托运河的文化交流:故宫博物院的青玉卧马与扬州博物馆的羊脂白玉羊因有同样的“干隆”款识而相邻布展,体现...
昨天上午,备受瞩目的“紫禁城·扬州·大运河——故宫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在市博物馆正式开幕。120件珍贵展品汇聚了两地的文物精华,将在接下来的3个月时间内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缘起 扬州、故宫时隔30年再“联姻” 据悉,此次故宫博物院与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展,是故宫文物首次大规模来扬集中办展。而扬州与故宫的首次合作可以追溯至30年前。文物专家顾风回忆,...
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运河申遗,八年梦圆,正在扬州参加学术会议的我校阮仪三教授表示:“作为活的遗产,大运河申遗成功是保护的新起点。” 大运河,今天仍在使用 今天仍在使用的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从北到南全长1794公里,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
古石像观世音 不久前,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保健村在拆除一处观音堂时,意外地发现三块清代石碑和两尊古石像(观世音、弥勒佛)。记者多次采访发现,石碑年代分别为康熙二十七年十月(1688年10月)、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1702年12月)、乾隆三十三年四月(1768年4月)。内容涉及皇帝圣旨、运河治理、开凿泄洪等情况记载,石碑保存完好,古石像亦保存不错。 惊!古村落发现石碑、石像,记载了...
为了加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理论水平,提升文化遗产对经济旅游、社区环境、公共文化生活的贡献度,更好地保护、管理世界遗产地,扬州市委组织部、扬州市申遗办利用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时机,组织扬州市世界遗产及历史城镇保护与管理培训班。 昨天上午,该培训班在同济大学逸夫楼开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阮仪三给来自扬州的40余名学员上了第一课。 培训 遗产保护要创...
淮安漕运总督公署遗址,门前雄狮威风凛凛。 是钟寅摄 洪泽湖大堤秋色。 淮安市文物保护处供图 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已初具规模。 淮安市文保处供图。 2014年6月22日,记录了千年漕运史的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淮安这座因运河而繁荣的城市,共有5处文保单位列入了遗产点名单。如今,淮安仍沉浸在申遗成功的喜悦中,传承漕运文化的“里运河文化长廊”正在建设,如何处理大运河资源开...
大运河(通济渠)开凿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由河南省永城市入安徽境,经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泗县,进入江苏省泗洪县,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安徽省境,长180多公里,其中淮北市境内40多公里,宿州市境内130多公里。运河安徽段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穿越宿州市城区和多个小城镇、村庄,有一部分被现代公路占压,沿线人口密集。现绝大部分已淤塞湮没于地下,少部分地段仍可见河道遗迹和隆起的堤坝,...
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23日在南京表示,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是一件令人非常振奋的事,要以此为契机保护好京杭大运河。 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大运河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南北流经京、津、冀、鲁、豫、皖、苏、浙8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江苏是大运河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多、保存状况最...
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23日在南京表示,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是一件令人非常振奋的事,要以此为契机保护好京杭大运河。 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大运河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南北流经京、津、冀、鲁、豫、皖、苏、浙8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江苏是大运河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多、保...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只是大运河遗产保护刚刚迈出的第一步。昨天,市文物局召开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培训会,布置下一步保护计划。海淀区黑龙潭及龙王庙、朝阳区平津闸、通州区大运河古建筑群等将进行修缮。玉河南段将进行考古,考古面积约5000平方米。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文物局编制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本市共有两处河道和两处遗产点入选直接申报名单。河道分别为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括什刹海...
在阮仪三看来,大运河保护中存在着问题。 在参与规划丽江、平遥、西塘、平江路等古镇的过程中,“修旧如旧、保持原生态”一直是阮仪三倡导的理念。面对依旧具有交通运输功能的大运河,阮仪三认为,一些城市忽略了保护,而着力于新建。在对大运河沿线40多座城镇的考察中,他为很多城镇依旧保有精彩的文化遗存而高兴,却也为那些遗存在一些开发项目中遭到破坏而痛心。 对于一些城市保护大运河的措施,他...
画家孟宪奎 在风景秀丽的运河之畔,在中国魅力名镇古镇杨柳青,有一个闻名津城的中年画家,著名书画大师孙其峰先生、天津美协副主席郑连群、天津美院原院长张世范、天津美协副主席张德育、著名画家阎茂如、张锡武、天津画院著名篆刻家孙家潭等先后来过这里和他交流国画艺术,不仅为他所创办的运河画院题匾,还给他留下珍贵的墨宝,这个画家就是孟宪奎先生。 孟宪奎《太行人家系列》 孟宪奎,1962年生人,孟子第7...
大运河申遗成功,曾经为此付出巨大心血的前辈学者不应被忘记。昨天,大运河文化遗产研究专家齐欣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建议用已故著名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先生的名字,为一段大运河“遗产小道”命名。 大运河申遗成功,有三位老人不应忘记,就是并称“运河三老”的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2005年12月,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三位当时平均年龄达79岁的专家,联名致信京杭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市长,呼吁用创新的思路,加...
画家孟宪奎 在风景秀丽的运河之畔,在中国魅力名镇古镇杨柳青,有一个闻名津城的中年画家,著名书画大师孙其峰先生、天津美协副主席郑连群、天津美院原院长张世范、天津美协副主席张德育、著名画家阎茂如、张锡武、天津画院著名篆刻家孙家潭等先后来过这里和他交流国画艺术,不仅为他所创办的运河画院题匾,还给他留下珍贵的墨宝,这个画家就是孟宪奎先生。 孟宪奎《太行人家系列》 孟宪奎,1962年生...
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隨著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大運河北京段沿線遺產的保護修繕進一步加強。北京第二批運河遺產點將陸續公布,目前有38處待選。 作為大運河的北端城市和漕運終點,大運河北京段共有兩處河道、兩處遺產點入選申遺名單:通惠河北京舊城段(包括什剎海和玉河故道)、通惠河通州段和西城區澄清上閘(萬寧橋)、東城區澄清中閘(東不壓橋)。 2012年,北京市文物局編制了大運河北京段遺產保護規劃,確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