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19日,甘肃敦煌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对移交文物进行清点。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在敦煌发掘出土的4297件(套)文物移交给了敦煌博物馆。据了解,这批移交的文物包括敦煌祁家湾墓群出土的文物,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出土的文物。器物类型主要有陶器、青铜器、古钱币、画像砖、木器、丝绸、石板砚等七大类。此次移交使敦煌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截至11月13日,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已组织审核并向国家普查办提交文物信息数据234815条,占普查信息平台上全省申报文物数量的55.2%,审核提交数量居全国前列。 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以来,全省纳入普查范围的317家国有单位已审核并提交到省普查办的文物信息数据已达319765条,占平台申报文物数量的75.1%。全省14个市州中,兰州、金昌、嘉峪关等3个市已完成全部文物信息数据的...
11月14日至15日,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省博物馆协会承办的全省非国有博物馆馆长培训班在兰州举行,全省18个非国有博物馆负责人、业务骨干共25人参加了培训。 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张正兴出席了开班仪式。白坚副局长在开班仪式上简要介绍了我省非国有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目前我省非国有博物馆存在的问题以及举办本次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提出三点要求:一要珍惜学习机会,切实...
(1)11月19日,甘肃敦煌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对移交文物进行清点。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在敦煌发掘出土的4297件(套)文物移交给了敦煌博物馆。据了解,这批移交的文物包括敦煌祁家湾墓群出土的文物,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出土的文物。器物类型主要有陶器、青铜器、古钱币、画像砖、木器、丝绸、石板砚等七大类。此次移交使敦煌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2)11月19日,甘肃敦煌博物馆工作...
记者16日从甘肃省广河县政府了解到,当地正在实施保护工程,对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命名地齐家坪遗址进行保护和综合展示。 广河县政府介绍,保护方案重点包括齐家坪文化遗址的进一步保护和齐家文化资源的综合展示。 保护方案将建设齐家坪遗址公园,在保护齐家坪遗址原貌基础上,对遗址区居民进行整体搬迁,复原原始生产生活聚落;同时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5104平方米的齐家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主要用...
11月15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于日前首次运用无人机对白银明长城遗址景泰十座墩至索桥堡段进行文物安全巡视。 据悉,我市现存明长城墙体大约220公里,明长城自靖远县越黄河进入景泰县,东自索桥嘴起,经芦阳镇北部,跨马鞍山——草窝滩——八道泉——三眼井——陶家山——红水乡——龙口——长岭山——牦牛圈,西入古浪县。其中景泰县境内明长城修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纵贯景泰县长约69公里,其中...
记者从甘肃省广河县政府了解到,当地正在实施保护工程,以对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命名地齐家坪遗址进行保护和综合展示。 广河县政府介绍,保护方案重点包括齐家坪文化遗址的进一步保护和齐家文化资源的综合展示。保护方案将建设齐家坪遗址公园,在保护齐家坪遗址原貌基础上,对遗址区居民进行整体搬迁,复原原始生产生活聚落;同时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5104平方米的齐家博物馆,主要用于彩陶等齐家文化文...
10 月28 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承担的甘肃尖川出土竹木漆器和玉门花海毕家滩墓地出土棺盖板《晋律注》两项保护修复项目进行了结项验收。与会专家通过听取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现场查看保护修复后的文物后,一致认为两个项目技术路线合理,使用的保护材料符合要求,工艺成熟,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结项验收。专家同时就文物保存环境的控制及后续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近日,灵台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在馆藏档案中,发现了1张清朝宣统二年“安徽师范学堂”颁发的《毕业文凭》,具有较高的历史保存价值。 该《毕业文凭》历经100余年,保存完好,通体高74.5厘米,宽57.5厘米,四角楷体书写“毕业文凭”4字,四边每条边各对镶2条龙纹。右起写有“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内阁奉上谕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左半部分起书“安徽优级师范学堂给发毕业文...
11月7日,大型公益项目“佳能影像发现丝路之美”甘肃站影像展在甘肃省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影展展示了我省丝路沿线丰厚的文化积淀,并以此让这些文化遗产更加鲜活地“走出去”。据了解,本次发现丝路之美项目成果画册将捐赠给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以及省博物馆等机构,用于后续的文化保护性研究和传播。影展将持续至11月15日。
(1)11月2日,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三趾马动物群古生物化石。 近日,为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和提升展示效果,国内最大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之一——甘肃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组织技术骨干和科研人员对馆藏的近万件古生物化石进行整理修复,并对展厅重新规划布置,以系统展示奇蹄类三趾马、鼬鼠、巨鬣狗、巴氏剑齿虎等古生物化石。此次大规模布展工作预计11月底结束,届时部分珍贵古生物化石将在布置后的新展厅...
10月24日下午,甘肃临洮至渭源高速公路第五标段施工单位在渭源县祁家庙乡金家坪村花园社施工过程中发现元代古墓一处。次日,渭源县博物馆进行抢救性挖掘,出土了方形素铜镜、陶罐、瓷碗、侍女图墓室墙砖、花卉纹墓砖等,其中部分器物残破。 据渭源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朱亮介绍,古墓呈长方形,由墓门和墓室组成。墓门南开宽0.94米,墓道深0.9米,穹顶四角攒尖。墓室总长1.98米,宽1.5米,高2.01米。20块侍...
10月24日下午6时,甘肃临洮至渭源高速公路第五标段施工单位在渭源县祁家庙乡金家坪村花园社施工过程中无意发现一处古墓(元代合葬砖室墓)。次日,渭源县博物馆进行抢救性挖掘,出土了方形素铜镜、陶罐、瓷碗、侍女图墓室墙砖、花卉纹墓砖等,其中部分器物残破。 据渭源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朱亮介绍,古墓呈长方形,由墓门和墓室组成。墓门南开宽0.94米,墓道深0.9米,穹顶四角攒尖。墓室总长1.98米,宽1.5米,...
甘肃省渭源县境内高速公路日前施工时意外发现一处长方形古墓,由墓门和墓室组成。墓门南开宽0.94米,墓道深0.9米,穹顶四角攒尖。墓室总长1.98米,宽1.5米,高2.01米。经当地博物馆考古研究人员初步发掘,确定为元代墓葬,随葬器物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的富足生活。 10月24日下午6时,甘肃临洮至渭源高速公路第五标段施工单位,在渭源县祁家庙乡金家坪村花园社施工过程中无意发现一处古墓。次日,渭源县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