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学生参观文物图片 师生参观文物照片 近日,甘肃肃北县文化馆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让师生在校园内参观文物,猜知识趣味性于一体的蒙汉双语谜语,了解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丰富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据了解,近期“流动博物馆”还将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让更多的农牧民和居民了解肃北悠久的民族文化。
近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文物部门在该县清源镇柯寨村书院社发现了一面2000年前的精美汉代铜镜。 这枚铜镜呈圆形,直径13厘米,薄体,平边,为规矩铜镜。该铜镜背面为青铜色,其主体纹饰精致、对称,做工讲究,似花草,又似带冠鸟兽纹,或者是二者的巧妙融合。主体纹饰中分布着4枚凸起的乳钉,与中间的圆形凸起相呼应呈“十”字状。镜边无铭文和纹饰。另外,文物工作者在出土现场还发现少量绳纹灰陶罐、灰陶锤、奁妆盒等...
3月14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评审组对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的全省长城资源系列分布图编制项目进行了验收。来自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地图出版社、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西北大学、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参加评审,省文物局副局长肖学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王有弢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关于甘肃长城资源系列分布图编制情况的报告,审阅了技术方案...
3月19日,丝绸之路系列展之四《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特展》在省博与广大观众见面,共有328余件(套)文物展出,该展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茶马古道”文物巡回展览。当天吸引了众多学者专家和观众前往参观。 据悉,“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特展”是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发起,云南省博物馆主办,内蒙古博物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西藏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
3月14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评审组对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的全省长城资源系列分布图编制项目进行了验收。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杨招君、中国地图出版社副编审雷京华、西北大学教授段清波、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研究员何双全、城乡规划设计院高工王凤宇等专家参加评审,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肖学智、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王有弢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关于甘肃长...
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2日通报,甘肃近日启动了国家一级文物东乡族古籍千年手抄本《古兰经》再生保护工作,该手抄本《古兰经》将以仿真版“面世”。 2010年,甘肃东乡县韩则岭拱北发现了东乡族古籍手抄本《古兰经》,经国内外考古、纸张、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手抄本研究专家们鉴定,该经书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书年代上限为公元9世纪,下限为公元11世纪,已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可能是迄今全世界最古老的手抄本《古兰经》...
记者从甘肃省文化厅了解到,甘肃今年将新建10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并计划投资建设一批其他博物馆项目。 甘肃省文化厅介绍,甘肃将投资3000万元,在大地湾博物馆等5个单位举办数字化特色展览;投资9.3亿元,建设甘肃简牍博物馆和5个市州博物馆、15个文物大县博物馆;投资1.3亿元,实施3个县级博物馆及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与此同时,甘肃还将加大文物保护维修力度,分步实施长城保护工程,开展莫高...
记者从甘肃省文化厅了解到,甘肃今年将新建10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并计划投资建设一批其他博物馆项目。 甘肃省文化厅介绍,甘肃将投资3000万元,在大地湾博物馆等5个单位举办数字化特色展览;投资9.3亿元,建设甘肃简牍博物馆和5个市州博物馆、15个文物大县博物馆;投资1.3亿元,实施3个县级博物馆及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与此同时,甘肃还将加大文物保护维修力度,分步实施长城保护工程,开展莫高...
掩于黄土2000余年,流失海外20 余年,如今,它们终于“回家”。7月20日,曾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32片春秋时期秦人金饰片,在甘肃省博物馆完成了交接,同时,“大堡子山 流失文物回归特展”拉开序幕,免费展览将持续到10月31日。这是中法两国间首次通过协商合作,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成功案例。 回归 32件金饰片正式移交展出 20 日,流失海外20余年,包括秦人图腾鸷鸟在内的32件大堡...
甘肃省民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古籍处2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披露,甘肃搜集、整理完成《藏传佛教高僧弘法手迹珍典》,涵盖十四世纪以前诸多藏传佛教高僧的传记、著作等珍贵手迹。 《藏传佛教高僧弘法手迹珍典》全书一百二十函,其中第一辑整理出版四十函,包含了传记22函,教法史6函,世系1函,注疏、口授教法3函,传记目录1函,道歌5函。 这是迄今为止最原始、最完整的藏传佛教高僧手迹典籍,也是搜集范围最广、抢...
在丙申新春来临之际,甘肃省博物馆以2016年猴年春节为契机,配合新展“申猴朝岁——丙申新春猴文物图片联展”,推出“欢乐春节·猴德载福七天乐”亲子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奉献了一场“猴文化”的饕餮盛宴。 本次活动与以往单一的亲子活动不同,活动期间每天内容丰富多样,各不相同:“猴德载福·神猴闹春”主题,通过了解中国独有的生肖文化与十二生肖的渊源和中外神猴形象对比,感知中外猴文化的魅力;“猴德载福·听猴物...
记者从有关会议获悉,我省立足实际,着眼全局,确定了我省“十三五”时期全省文物事业发展“1234”的总体思路。 “十三五”时期,全省文物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得到持续优化,尤其是文物保护利用与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不仅成为我省文物事业发展的有效抓手,也将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为此,我省确定了围绕“一个核心”,依托“两大平台”,着眼“三业”并举,实现“四项重点突破”的“1234”发展思路。其中,“一个核心...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我省文物部门一手抓文物保护、一手抓文物考古,两项工作齐头并进,比翼双飞,双双取得突破性发展。 我省是历史上修筑长城最多和保存长城遗迹最丰富的省份,被誉为中国长城的历史博物馆。2015年,我省从基础建设和重大项目两方面同时入手,不断加大长城保护力度。截至2015年底,我省实现了分布有长城遗迹的38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保护标识和界碑界桩竖立工作,除西固区和民乐县外...
1月24日,甘肃省文物局在兰州召开2016年全省文物局长会议,回顾总结2015年全省文物工作,明确当前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安排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表彰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省公务员局副局长周兆晖,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肖学智,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坚,各市州文物(文化)局负责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省直各文博单位负责人及局机关全体干部,新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