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三彩陶器。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钴是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呈色十分稳定。但是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景德镇陶工在元代发明高温钴蓝釉后,又于明清时发明了回青、洒蓝和天蓝等釉色,绚烂多彩,耐人寻味,现分别介绍如下: 1、元代蓝釉 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
紫砂壶艺术是反映时代风格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味,也规范其茶壶的造型及纹饰。纵观紫砂壶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一般都表现为由粗趋精、由小趋大、由简趋烦,复而返璞归真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历代紫砂艺人在细心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及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和古代陶器、漆器、玉器、秦砖、汉瓦、唐镜、瓷器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获得了高度的艺术素养。 造壶艺术是指以设计意识为主...
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白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我国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了青花瓷器,但数量很少,产品在胎、釉、纹饰等各方面均带有明显的原始性,尚未形成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独立品种。直到元代,景德镇的制瓷匠师才掌握了青花瓷器的烧造技术,从此,青花以它鲜艳稳定的色彩、丰富多彩的画面以及釉下彩绘永不褪脱的特点,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 青花是以釉下彩绘图案为装饰,其...
位于河南省太康县的明代古建筑“寿圣寺塔”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因如此,河南睢县男子徐某以为塔上佛像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便伙同另外三人进行盗掘。不料事后销赃只获八千元赃款。 15日,记者从太康县人民法院获悉,该院以犯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判处被告人徐某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个月;被告人刘某、赵某获有期徒刑十二年;被告人张某获有期徒刑十年,均并处罚金一万元。 经查,2014年3月份的一天,徐某找到张某...
“南北驱驰报国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是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一首题为《马上作》的七绝诗,从中不难看出他矢志立志报国的抱负和决心。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戚继光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
为营造新郑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全面提升市民文明旅游意识和旅游行业文明程度。近日,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在所属景区开展了一系列“文明旅游引导”活动。 此次活动,该局要求所属各景区:一是设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站点,开展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倡导文明行为,为游客提供出行、引导、游玩等咨询服务及其他力所能及的帮助;二是引导广大游客树立“做文明人、文明出游”理念,自觉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爱护...
明、清两代的御器厂,称作御窑,也称官窑,在明、清两代,涌现了众多著名的窑器,它们品种兼备,风格齐全,光彩夺目,精美绝伦。明代御窑产品,按习惯皆冠以帝王年号,如洪武窑、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等。 洪武窑 洪武(1368-1398 年)为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窑瓷器,土质细腻,胎体很薄,釉分青、黑二色,以纯素者为佳。洪武窑讲究坯体干燥,须经年才施以薄釉,釉干之后,才入窑焙烧,如有漏釉,经修施后再烧...
服务于至高无上的皇帝本人及皇室的宜兴窑品种繁多,有茶具类:茶壶、茶叶罐;文具类:砚台、笔筒、水丞、水注、笔洗、臂搁、镇纸、墨床等;文房清供(陈设观赏品)类:各式炉、杯、瓶、陶塑等;以及盆栽盆景盆、鱼缸等。明清时的宜兴窑主要代表品种是宜均与紫砂,这是两类差别很大的陶艺制品。宜均是一种挂釉陶器,其胎土主要有两种:缸泥及白泥,缸泥呈浅红棕色,白泥呈灰白色,缸泥是由几种不同的矿土配制而成,颗粒较粗质地疏松...
200多年来,世界上最伟大的几个发现都出自埃及。借助科学分析,现代考古学将带我们从这些发现中解开不为人知的秘密。考古学家甄选出埃及最重要的十大发现:从主要战役到宏伟建筑,从宗教信仰到魔法巫术,这些发现将娓娓讲述奇特…… 10、胡夫法老的船 PHARAOH KHUFU'S BOAT 4500年前,胡夫建造了金字塔,在他的坟墓陪葬品里,有一条巨大的木船。这艘船立起来有13层高,1200多个零件手工...
一、“孔雀蓝釉”简介 “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坦言讲,不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人们根据该类色釉的日常视觉发色不同而进一步划分所得,统称时可用“翠蓝”一词。限于“翠蓝”不太为人熟知,笔者在本文中就使用“孔雀蓝”统称该类色釉。 孔雀蓝在制作初期种类并不丰富,随着它的呈色、胎釉结合等诸多...
就梅瓶自身的发展历史看,明代的梅瓶在造型上经已完全程式化,但众多材料表明它们在用途与使用方式上却一反传统。本文试图通过对该 问题的探讨,来加深对明代梅瓶所具社会功用的了解与把握。 梅瓶的本名及传统用途 我们称之为梅瓶的东西始见于宋、辽,小口、小矮颈、窄弧肩、深细长腹、小底是其基本特征。这种瓶子虽不乏实物传世,且多年来也常有实物出土,同时,图画(包括书画、墓葬壁画两种)材料也多见描绘...
一、福建平和等窑: 1991年6月接薛翘先生来信,得知在文物普查过程中.福建平和县山区发现了仿晚明景德镇外销瓷的窑址,产品 主要为青花瓷及釉上红绿彩瓷 。并得知这类遗址已发现十几处,均有一定规模。经初步比较,发现它们与景德镇同期产品有如下不同: 1 平和窑碗盘的成形工艺特征是先旋挖圈足,后施外壁釉。但景德镇晚明瓷器却是先施外釉,再旋挖圈足,成型工序刚好相反。故平和窑碗盘圈足端面及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帝王之家一般都不重视工艺技术。《论语·子罕》记载,孔子曾用轻篾的口吻说:"我不去做这些事,是因为它属于技艺之列的缘故。"这样一个有四大发明,有伟大古代文明的大国,传统官方文献中关于工艺技术的系统记载仅有战国初期齐国的《考工记》。但有一点值得一提。宋代以下,历代都有或官方或民间绘制的耕织图。它以图说的形式表述农耕、蚕织的技术。至康、雍、乾三朝,每朝都有耕织图。特别是在乾隆朝时期,...
近些年,福建地区的陶瓷考古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漳州境内一批古窑址的发现,使长期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领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应刃而解。其中平和县田坑素三彩瓷器窑址的发现,为东南亚各国及日本收藏甚多的各类素三彩瓷器找到了归宿,同时也为研究中外陶瓷技术交流史和陶瓷贸易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另外,以往人们仅知景德镇烧造素三彩瓷器,田坑素三彩瓷窑址的发现,则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认识。笔...
看峥嵘岁月,听历史故事,感崇高使命……随着“红色旅游”之路蔓延开来,我们已然开启了怀念与纪念的模式。何不走进遗迹,重温教科书中所提及的历史。也许重温的路又短又长,“短”的是,仅仅几个景点就把历史还原开来;“长”的是一段段悲壮的记忆令人痛彻肺腑。而当每每触摸着历史肌肤上的烙印,我们需要做的是跨过时间的距离,把历史和现实熔为一炉。因为让每一个中国人铭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应该是对未来责任的思考。 吉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