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16日,信阳博物馆接收一批明代石刻文物,其中包括石碑、石造像等共7件。 这批文物是浉河区文物局在十三里桥乡叶桥村调研时发现,在叶桥村“鸡鸣寺”放生塘遗址中清理并运回。 “鸡鸣寺”建于明未清初,始叫“罗汉寺”,因为庙里供奉有10个石头雕刻的罗汉而得名。但为什么把“罗汉寺”改叫“鸡鸣寺”呢?浉河区文物局的同志,给我们讲述了在当地广泛流传的一个传说。 有一天,“罗汉寺”一个小和尚在后山捡到一只...
石刻上脉络很清晰 日前,广元市昭化区大朝乡,在剑门蜀道的保护开发中发现一块大石头,上面的图画脉络清晰。当地村民怀疑神秘石刻是三国时期作战巡警图,有的也怀疑是蜀道线路分布图,甚至有村民怀疑是藏宝图。 昨日,广元市昭化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张凯铌介绍,根据石刻所处的位置、纹路及雕凿的痕迹,初步推断该石刻是明清时期由当地工匠雕刻的蜀道线路分布图。目前,省市文物专家已介入调查和论证。 记者另悉,攀枝花米易...
早期哺乳动物与恐龙一同生活在中生代 (Mesozoic) 时代(2.52 亿至 6600 万年以前)。它们曾被认为是仅有的小型夜间食虫生物,但在过去十年中从中国和南非发现的化石表明其发展存在针对觅食与移动的不同适应性,包括滑行、挖掘及潜泳。图为豪式欧罗巴龙。 中国文物网7月29日编译报道:早期哺乳动物与恐龙一同生活在中生代 (Mesozoic) 时代(2.52 亿至 6600 万年以前)。它们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近日正值暑期游园高峰,加上圆明园第20届荷花节的举办,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本该是一派热闹的赏花游园景象,而中新网记者却在走访中发现一些“美中不足”:“圆明园十二生肖衍品展览馆”外部墙面上的“海晏堂十二生肖简介”有错误;圆明园古桥遗迹虽然竖起了警示牌,但仍有游客攀爬。 “圆明园十二生肖衍品展览馆”位于长春园西南部,展馆外部墙面上贴有“海晏堂十二生肖简...
近日,中国木雕艺术博物院正式落户泰宁明清园。中国民协在《关于在福建省泰宁县建立中国木雕艺术博物院的决定》中评价到,明清园是以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文化的民间收藏大观园,是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和现代休闲文化产品的创意,也是对泰宁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伸。 省重点项目明清园总投资6.5亿元,整个园区占地面积248亩,建设包括古民居展示区、收藏品展示区、古建筑和古典家具修复加工区、会员俱乐部等4个功能...
圆明园长春园内一处古桥遗址遭游客攀爬。唐云云 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近日正值暑期游园高峰,加上圆明园第20届荷花节的举办,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本该是一派热闹的赏花游园景象,而中新网记者却在走访中发现一些“美中不足”:“圆明园十二生肖衍品展览馆”外部墙面上的“海晏堂十二生肖简介”有错误;圆明园古桥遗迹虽然竖起了警示牌,但仍有游客攀爬。 “圆明园十二生肖衍品展览馆”位...
近日,鼎湖区坑口街道蕉园社区的梁氏祠堂里的一座牌坊引起了肇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业务科长吴才的惊叹:“我考察过肇庆地区的无数个古祠堂,还是第一次发现牌坊建在祠堂里。” 梁氏祠堂里的这座牌坊建于清末,约有4米多高,三门两柱,中间是方门,两侧是圆拱门。牌坊的正面石刻着“绩著通州”,背面石刻着“恩荣奕世”。 据蕉园社区的《梁氏族谱》记载,梁氏祠堂里的“绩著通州”四字是明代英宗皇帝朱祁镇题写。明代永乐年间,...
从1990年度到2014年度,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开展25年以来,文物大省河南几乎历年都有发掘项目荣膺“十大考古”,入选总数达到42项,数量居全国之首。7月17日起,本期红楼橱窗展推出这42项考古大发现图片展。 这些重大考古发现也是河南省总量近2000项考古发掘的重中之重。在时间跨度上,广涉上下十万年,灿若星河,缤纷绽放。有改变人类进化史的许昌人化石,石器时代交接点的李家沟,仰韶时代...
“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浙江杭州西湖的著名景点“三潭印月”历来是诗人咏颂的对象,其中建于明代的三座石塔还是“三潭印月”景观的核心要素,记者了解到,26日起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管理处将对三潭石塔进行维护保养,此次亦是三座石塔自明代以来首次“大保养”。 “三潭印月”为“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岛南部水域,水域范围约7.67公顷,是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
陈玉文明熹宗天启(1621-1627年)共七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政权日暮西山,社会动荡,内外战事不断,国力严重衰竭。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十分萧条,因此传世出土制作精致的瓷器相对前几朝要少,大都不带年款。这种造型古拙,工艺粗疏,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晚明瓷器,虽然未被醉心官窑精瓷的国内收藏人士看重,但深受日本古陶器收藏者的青睐。 十几年前,我去苏州,在地摊上发现数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
今天起,“三潭印月”上三座标志性石塔,将迎来建成后的首次“大保养”。 这次“大保养”的时间来得有点久——因为它们建成于明代,这是几百年来,三座石塔第一次集体“大保养”了。 昨天,三塔附近的警戒线已经拉好。本次维护保养约需35天,预计8月30日前后完成。 禁航区扩大到直径30米 “三潭印月”上的三座石塔,算是杭州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了。 它是浙江唯一登上人民币的建筑,也是很多人对杭州的最初印...
早在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就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当地政府决定也以申遗为目标,表示要做好明城墙本体及两侧风貌的保护。 然而,时隔3年不到,南京却规划了一条市政道路,将要“紧贴”明城墙而建造。这引发当地民众的忧虑:无论是施工过程中的挖掘机、破碎机等重型机械,还是道路建成后的车来车往,都有可能会损及明城墙的安全。 7月9日,澎湃新闻报道了上述事件。澎湃新闻获悉,7月2...
7月24日,州考古勘探队经过3天的艰苦工作,将位于高乐山镇小模村的一座墓葬进行考古清理,现场出土一批精美陪葬饰品。 据了解,此墓葬位于一建筑工地内,施工过程中被工作人员发现,并第一时间上报给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县文化综合执法大队迅速对施工现场予以保护,并上报省考古研究所。 专家介绍,此墓葬为明代早期夫妻合葬墓,属散毛土司属地,保存相对完整,在我县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中,实属罕见,对研究我县明代时期土...
嘉兴博物馆征集到《明故杨孺人墓志铭》一套两块,尺寸为35x30cm,材质为青石。墓主人为金养晦其继室。金养晦,嘉兴人,明末人士,官河南布政司照磨、南京中军都督府都事。撰写墓志的作者是沈棨(1436-1503),平湖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升贵州参政。 今年以来,嘉兴博物馆已征集或接受捐赠嘉兴相关墓志铭已接近50块,为研究嘉兴地方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嘉兴博物馆)
7月23日,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召开。甘肃临夏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者永明,广河县委书记赵廷林介绍了有关情况。 齐家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存,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在国际、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就是在这里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地处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