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扬州市邗江区发现隋炀帝陵墓。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摄 扬州市邗江区发现隋炀帝陵寝的古墓。古墓出土的文物鎏金铜铺首。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摄 中新网扬州4月14日电(记者 崔佳明)近期扬州市邗江区发现疑似隋炀帝陵寝的古墓。14日,扬州召开新闻通气会,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证实,4月12日,国家文物局派出刘庆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专家现场考察,专家们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 据...
扬州市邗江区发现隋炀帝陵墓。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摄 扬州市邗江区发现隋炀帝陵寝的古墓。古墓出土的文物鎏金铜铺首。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摄 近期扬州市邗江区发现疑似隋炀帝陵寝的古墓。14日,扬州召开新闻通气会,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证实,4月12日,国家文物局派出刘庆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专家现场考察,专家们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 据束家平介绍,为配合城市基...
3月25 至26日,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办公室会议和2013年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会商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出席会商小组办公室会议并作讲话。励小捷强调,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七、八月国际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定要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工作协调,处理好申遗与保护、申遗与使用、申...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转向文明。 仓颉,史皇氏,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据《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近期,一连串的证据表明,仓颉造字,有可能就发生在扬州。 日前,江都六河史氏宗亲理事会筹备组一行4人向江都档案馆捐赠了一套《史氏族谱》,这份据称是造字先祖仓颉后裔的族谱,由开天...
昨天,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在市双博馆挂牌。这个历经一年时间筹备的工作站,将为扬州2000多件木漆器文物穿“防护衣”,深埋地下千年的木漆器将在这里被脱水、修复,成为易保存文物,见证扬州2500年历史。 现状 2000多件木漆器浸水保存 “扬州漆器在战国时期就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准,汉代时已非常发达。”市文物局局长...
技术人员观察漆器保存现状。 核心提示 扬州地区发掘出土大量精美的饱水木漆器亟待保护修复。昨天上午,“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在扬州博物馆挂牌成立。有了先进技术加以“呵护”,我市出土的珍贵木漆器将延年益寿。 为何成立工作站? 扬州的饱水木漆器亟待保护 扬州漆器起源...
明清时期,我国竹刻呈现两大流派:一是始于明代的嘉定派,以朱氏祖孙三代人为主,在制作风格上是以深刻和圆雕技法为主,以“高、深、透”为特色;一是金陵派,以濮澄为代表,在雕刻技法上以浅刻为主。扬州竹刻历来被认为是传承金陵一派雕刻风格,以浅刻著称于世。笔者认为:自嘉庆年后,由于著名书法家、画家、印家吴熙载“以刀代笔”参与竹刻艺术,以其为代表的扬州浅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因而扬州竹刻之浅刻不同于金陵竹...
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大运河申遗将于明年见分晓,记者昨从相关部门获悉,上世纪80年代我市在疏浚大运河河道时,曾在高邮御码头附近河段出土了大批钱币,其中绝大部分为铁钱,尤以南宋铁钱为众。业内人士首度披露,此次出土的铁钱,有的是首次面世,有的久已失传,从早期的出过货币,在西汉、东汉,再到清十多个朝代和政权的货币,时间跨度二千多年,这些发现无疑为运河申遗再添一抹馨香。 哪里出土? 高邮出土铁钱填补考古...
汉代,广陵国易名江都,金属工艺传承依旧,我们可以通过2012年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出土的席镇(压席之物)一窥汉代扬州金属工艺之精美。汉代人是席地而坐,席作为坐具,在人们起身和落座时,常会移动,席又容易卷角,因此,席镇的功用,就是在四角将席压住,使其服帖,席镇通常四件一组成套使用。大云山汉墓共出土错金银嵌宝石虎噬熊铜镇一组、错金银说唱俑铜镇一组、错金银虎镇一组(残存3件)、错金银虎铜镇一组(仅存1件)...
唐镜 记者昨获悉,一位身在上海的扬州籍收藏家向双博馆捐赠了一面唐镜,为扬州的文物专家研究铜镜的发展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前段时间,扬州博物馆、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仪征博物馆、宝应博物馆联合在扬州双博馆举办“流光溯影——汉唐铜镜艺术展”。有三位外地收藏家也携带着自己珍藏多年的铜镜一同亮相,其中一位收藏家田国强是扬州人,如今在上海工作。在展览撤展...
笔者一直醉心于扬州地产古代金属制品的集藏和研究,多年集藏的过程中也查阅了不少相关的文献资料,今借前贤们的研究笔录,以先秦、秦汉、隋唐等分期的形式略述关于扬州本土的金属工艺发展史,与同好交流。 商周时代,生活在今天扬州地区的先民属于“南淮夷人”,而先秦时期的古扬州地区(今天的扬州被包含在古扬州的地理范围内)一直是我国重要的铜产地之一。因此,在西周金文中有关周王朝用兵征伐淮夷...
大禹治水(局部) 清代,扬州玉器制作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两淮盐政在建隆寺设有玉局,承制清廷各种大型陈设玉器,同时,大量生产玉器,将其中精品进贡朝廷,因而产生了名闻遐迩的“乾隆工”,亦称“扬州工”。被誉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则是扬州玉雕史上巅峰之作。 开栏语 自2013年起,本报《绿杨风》文化周刊新增...
清代扬州朝贡的玉器尚存20多件 清代,扬州两淮盐政除了要为宫廷加工琢制大件玉器外,还需为宫廷承做大量陈设玉器,每年还要分春秋两次由两淮盐政从生产的玉器中选购上等玉器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据清宫档案《进单》中不完全统计,在乾隆年间,两淮盐政进贡玉器300余件。现故宫博物院有关专家在众多的玉器藏品中,根据清代扬州玉器雕琢风格,鉴定出清代扬州朝贡的部分“乾隆工”(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