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南博,来自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的宋信德先生小心地从一个锦盒中取出一件小巧的紫砂壶,壶盖上像有个鸡头的造型,他说这把壶称作“凤凰壶”,壶身雕刻了祥云托珠的造型。宋先生说,1721年德国德里斯顿博物馆的登记册中能找到与之相同的壶,证明是康熙年间造的。他又拿出另一件镂空的“梅花纹紫砂圆壶”说,欧洲人有在高档工艺品上镶金属的习俗,这把镂空梅花纹紫砂壶的壶嘴、壶纽和座子上都加镶了金饰,纽的金饰为梅花形,...
明代中叶以后,唐宋饮茶之风再次在宜兴士大夫中兴盛,于是,集壶艺、诗词、书画、篆刻于一体的紫砂壶文化,应运而生,成为茶文化的标志。 据《宜兴县志》记载:明代陶都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制壶巨匠供春,他从金沙寺僧处学到制壶技艺,供春被尊为“陶壶鼻祖”。明清紫砂陶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茶具,即“阳羡茗壶”;另一类是陈设器,即“文房雅玩”。紫砂陶原料被誉为“五色土”,主要种类有:白泥,色呈灰白、桃红和象牙白...
此紫砂四系壶高度为12厘米,口径为2.5厘米,形状扁圆,壶嘴置于壶肩处,短小略弯,与壶口齐平,壶身两边有四半圆形环,为系绳之用,下部椭圆为底托,十分平稳,底托之中有孔相通,用绳穿出经过四系将壶整个兜起来,背在身上携带方便。 此器构思看似简单,但使用起来极其合理。用料泥色深紫,装饰印模,壶身一面一枝花卉,有明代遗风。此壶缺盖,因使用时将酒灌满,行动时为不使酒满泼洒,乃使用木塞一塞,方便实用,久...
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在前代的基础上,仍继续生产传统品种。而且因为外销瓷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制胎原料的进步,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因而能烧造出颇有气势的大型器物。再者是高温颜色釉瓷的烧造成熟,结束了元...
2017西泠春拍拍品“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百衲壶”,为清末收藏大家龚心钊旧藏,瘿木盒外由龚氏题签“曼生百衲壶”,内衬亦有多方藏印与一纸题记,十分珍贵。壶形制小巧,把下钤“彭年”小章。壶底钤“香蘅”长印,“香蘅”即陈曼生之子小曼宝善。 此壶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简洁质朴,气度不凡。壶身大小如拳,手感极佳,入手温润可人。胎身宝光煜煜,灿若朝霞,泥色褐中泛红,错落披饰着黄、褐深浅色泥,斑驳一似...
玉壶春瓶创始于宋代,它由诗句中的“玉壶先春”而得名,其撇口、细颈、溜肩、圆腹、圈足的造型体现了柔美、高雅的情态,是中国古瓷中的典型器物之一,为历代文人墨客和文物收藏家所珍爱。 这件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为中国长三角收藏研究会荣誉理事、资深藏家胡平先生所珍藏。瓶高27.5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8.5厘米,青花发色呈铁灰色,胎质粗糙,圈足平切,纹饰流行于元明时期。对此瓶的断代,唐恺、宋...
友人董先生喜爱收藏瓷器,一年前董先生在皖南山区得到一把晚清时期的三号软提梁直壶 见图 .观此壶的造型极为普通,与之配套的还有藤子编制的保温提篮,提篮内棉花和布做的保温层都完好无损,由于已有一百多年时间,提篮的藤子已成咖啡色。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画面内容,此壶正面画了一幅一轮满月高悬之夜,一叶扁舟承载着一头与小舟极不对称的大肥牛,一个船夫吃力地撑起竹篙,使小舟离岸朝向茫茫无际的彼岸驱动,牛首望着月亮...
东周嵌赤铜鸟兽纹铜壶,盛酒或盛水器,高32厘米,1923年出土于山西浑源县李峪村。 (国家博物馆供图)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嵌赤铜鸟兽纹铜壶,此壶侈口,窄颈,鼓腹,圈足,附器盖,器盖及器颈各有两个带环铜耳。整器纹饰较为简洁,仅器盖和铜耳上有部分纹饰,壶颈有两行鸟形花纹,上腹有两行兽形图案,其余皆为素面。不过壶颈与壶腹的鸟、兽形图案皆以红铜镶嵌而成,极具特色,可能是受到北...
元 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 高18.7厘米、底径4.5厘米、口径4厘米。 造型奇特。小口短颈,矮圈足,腹体扁圆。壶流塑成凤鸟的头部,羽毛长而飘洒。壶柄拳曲作凤尾,配上用青花勾画的两翅垂至壶体两侧,下面绘缠枝花卉。好像凤鸟飞翔于花丛之中。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有晕敌现象。 扁壶造型新颖独恃,将天鸡壶和马蹬壶的造型合二为一。配上精美的青花纹饰,相互衬托,使其更增添...
瓶高40厘米,藏友定为明代洪武时期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从照片中看其呈色接近于青花料,当然这是一件水平不高的仿品,画法粗看仿自洪武,但细部摹描仍不到位。
在民间收藏中,鼻烟壶是一种人见人爱的收藏品,它精巧玲珑,工纯艺精,形制娇小,摩挲把玩于掌中,令人趣味无穷,是所谓“盈握乾坤,掌中珍宝”之藏品,故而极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鼻烟壶是盛放鼻烟的小瓶子,在中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一般由壶盖、壶身和铜匙或者银匙组成。应该说,它既是中国文物界的宠儿, 又是中国艺术花苑中各艺术门类的缩影。 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刻、镶嵌等工艺。它细巧精...
唐云绝笔紫砂壶 众所周知,唐云爱壶、藏壶、画壶、设计壶。他藏有的曼生壶件件是精品,把把有故事,然他不是为藏而藏,他把玩,他研究,他使用,他用精壶泡茶,他说:“用精壶泡茶是养壶的最好办法,何况好壶泡好茶,原本就是生活的一种享受。”难怪唐云作画后,便喜一壶在手,静坐小憩,悠悠品茗,情趣万种。 唐云喜欢在紫砂壶上画画,画完后再请竹刻名家沈觉初铭刻。他说:“陈曼生与杨彭年、邵二泉就是这样合作的...
青釉盘口壶是隋代寿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这件寿州窑青釉莲瓣纹盘口壶(图1),高36.8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1.8厘米。壶盘口外撇,长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壶的肩部置六个圆孔桥形系,系与系之间刻划两道凹弦纹,上腹部饰一周覆莲瓣纹,腹中部饰一周仰莲瓣纹,两组莲瓣纹间刻两道凹弦纹分隔开。壶身大半施釉,釉色青翠,玻化程度较好,晶莹透亮,略有细小的开片。腹中部向下腹部有自然垂釉现象,俗称“蜡泪痕”。...
乾隆时期,窑工已可用多层釉彩成功诠释古铜锈色,本器金属质感逼真,点饰石青斑彩或绿彩,一如青铜古物,让人铜瓷莫辨,是众多乾隆御制仿生瓷中的匠心独运之作。众多乾隆御制仿生瓷中,尤以此类仿古青铜瓷器最受推崇。众所周知,乾隆素来喜爱研习、搜集古代青铜礼器,尤其钟爱商晚期至西周时期之器,并以此为蓝本,烧瓷摹之。 本品鼓腹,呈梨形,造型源自商周青铜壶,而略加变更,器型愈加饱满,且两侧未饰环耳。此外,本应...
清代康、雍、乾时期,经济繁荣,工商业兴盛,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窑也兴旺发达。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种,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清中期之后到清晚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