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代铜镜的铭文,文字繁杂、书体丰富、蔚然大观,俨然是一部文字书法历史辞书,是研究文字、书法发展史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铜镜铭文除了内容涉及纪年、干支、宗教、人物、冶炼、民俗、寓言等诸多方面外,就书法书体而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能清晰窥见篆—隶的书体演变过程。 篆书是秦代的标准字体,是经过丞相李斯等人的整理、改造、加工而成的小篆。秦篆的特点为:用笔圆转,字形长方,笔画瘦劲,结构匀称,整齐端...
书法的传统是前人创造性劳动成果的不断积累,是一种具有勃勃生机、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是历代优秀书法家和优秀作品的共通思想理念与规律法则。传统中的精华是每位习书者必须享受的营养,舍此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足以言书法。 书法的生命在于求变创新。求变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创新推动了书法的发展,我们对传统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语言与形式,所以创新本身是对传统的一种延续,也...
一、历史回眸:书法史上隶书发展的两次变革 众所周知,古代书法史上隶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即先秦至汉时的“隶变”与汉隶的繁盛、清代碑学期隶书的复兴。值得注意的是,“隶变”结束了使用数千年的古文形体,为以后近二千年的隶书和楷书形体开辟了新路,而且隶书独特的实用功能也帮助其确定了自身的历史地位。当然,“隶变”的结果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书法艺术中至关重要的要素——“用笔”这一核心内容。两汉数百...
昔传章草起于汉,而前人每为驳说,今观隶之潦草,即后世草书之滥觞,渐成新体,本不能定指何人为创作之祖也。东汉碑刻无美不臻,而熹平石经更工整精美。学书者各趋所好,原不可执人人而使强同。兹择其可寻变化之迹者,亦演进之概要,又选其可为临摹楷范者,亦八法之准绳。 分隶之殊,初无的解,其实分隶未必果二体也。隶之初出,本因篆书难成,吏不能记,程邈作隶,趋简便也。今所见秦时度量咸刻诏书。存世既有如此之多,...
隶书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珍珠。它是在经济急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急速记录及交流信息的需要而由篆书演变而来的。隶书的出现,是我国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的产生,开创了今文的先河,是我国文字和书法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秦代小篆虽然较大篆规范统一,而且较大篆趋于定型、简化。但固其结构仍较复杂,而且笔画曲孤较多,写起来较为费事,...
清 纸本 邓石如,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原名琰,因避爱新觉罗颙琰讳,遂以字行。安徽怀宁人。干隆八年生,嘉庆十年卒(公元1743-—1805年)。工书法篆刻。刻印出入秦汉,自成一家,世称“邓派”。书法结体严整,浑融无间。擅四体书,尤精篆隶。为清代杰出的书法篆刻家。 此屏共四幅,内容为“世虑全消,见几点落华(花),听数声啼鸟;尘缘割断,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
纸本,墨笔。纵长183.5厘米,横宽53厘米。 邓石如: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原名琰,因避爱新觉罗颙琰讳,遂以字行。安徽怀宁人。干隆八年生,嘉庆十年卒(公元1743-—1805年)。工书法篆刻。刻印出入秦汉,自成一家,世称“邓派”。书法结体严整,浑融无间。擅四体书,尤精篆隶。为清代杰出的书法篆刻家。 此屏作于清嘉庆10年乙丑(公元1805年),时邓琰62岁。首幅康有为题,未幅有包世臣...
隶书始于秦代,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在石头上刻字,秦代谓刻石,汉代始称碑。刻铜墨盒始于晚清,文字墨盒是刻铜墨盒的主要一项,内容多为警句、格言,名诗、佳词,楷、隶、行、草、篆五体俱全,但隶书字体较少,把碑文用隶书刻在铜墨盒上少之又少。 此方隶书刻铜墨盒,内容名为《夏承碑》。盒长方形,15厘米x 10厘米,高4厘米,黄铜质。盒面从右到左依次刻有59字碑文(节选),左下两行小字为:庚申、...
李可染《隶书》180万落槌 新浪收藏讯2012年12月8日,荣宝斋(上海)2012秋拍在上海四季酒店举槌开拍。在书画专场中,李可染《隶书》以120万起拍,最终以180万的价格落槌。此件拍品之前估价为150万-200万,尺寸153×83cm 约11.4平尺。 隶书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
由中国书协、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残联宣传文化部、浙江省文联主办,浙江省书协、富阳市人民政府承办,杭州市文联、杭州市残联、杭州市书协协办的“家在富春山”羊晓君隶书展于8月22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将展出中国残疾人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羊晓君精心创作的作品40余幅。孙过庭的书法、黄公望的山水长卷、郁达夫的文学作品、胡震...
郑板桥 隶书轴 有清一代,能在帖学盛行的书坛上力图创新求变、另辟一方天地的书法家当属“扬州八怪”,而郑燮(号板桥)和金农(号冬心)可谓其中的佼佼者。对此,康有为有过精辟的评价:“康乾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看到这段评语,再看郑板桥的一幅《隶书轴》,领略板桥体“六分半书”的旨趣神韵,让...
湖北武汉 尔雅 有清一代,能在帖学盛行的书坛上力图创新求变、另辟一方天地的书法家当属“扬州八怪”,而郑燮(号板桥)和金农(号冬心)可谓其中的佼佼者。对此,康有为有过精辟的评价:“康乾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看到这段评语,再看郑板桥的一幅《隶书轴》,领略板桥体“六分半书”的旨趣神韵,让人顿生眼前一亮之感。 这幅《隶书轴》,纵84.5、横49厘米。识文...
新浪收藏讯 6月4日,北京匡时(微博)2012春拍中国书画夜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举槌。王时敏《隶书李憕诗》从160万起拍,最终以310万的价格落槌,此件拍品之前估价为RMB 2,500,000-2,800,000,尺寸是:196×76cm。 作品说明 笔精墨妙 益臻神化 ——王时敏《隶书李憕诗》赏析 贺炜炜 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崇碑之风日盛,书法开始冲破帖学的束缚,隶书继东汉,...
文/郑欣淼 尽管韩亨林先生已出版过数本书法集,尽管他在书法界已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但这本《白云山赋》隶书字帖的问世,无疑是他在攀登书坛高峰漫漫长途中迈上的又一个新台阶,是他书法艺术日益精进、渐臻妙境的代表作。 韩亨林先生的字不拘一格,比较起来,更长于行草。但品位《白云山赋》字帖,其隶书的卓尔不群不让行草。韩先生的隶书,清逸活泼,稚拙遒劲,宽博雄浑,敦厚有力。这幅作品,通篇看结体严谨,布局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