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辽金时期 长3.4厘米,高2.2厘米 器凹部凸起一钮,有穿孔,可佩戴。羊距骨俗称羊拐,东北地区沿用满语发音叫嘎拉哈,是北方常见的儿童玩具。以此为造型做成的玉佩,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晋 高4.2、径14.2厘米 1960年罗伯昭先生 捐赠 圈为圆形矮墙式,墙面有15个内外相通的圆孔,一羊安卧于圈内,耳目清晰。该器通体施青釉,釉色莹亮,有冰裂细纹。羊,是人类最早豢养的六畜之一,牛羊满圈曾是当时人们所理想的幸福生活。在江、浙、闽、赣等省三国至两晋的墓葬中,曾有较多的羊猪狗圈随葬品出土。 (张燕)
汉 高12.6、口径29.18厘米 1959年杨德樊先生 捐赠 敞口,外折沿,鼓腹,平底。腹部有三道弦纹及一对兽面铺首衔环(环已失)。器内底中间阳文隶书“大吉羊宜用”五字,其左侧为一鹤形图案,右侧为一鱼形图案。洗是古代盛水器,“大吉羊”即为“大吉祥”,是汉代常用的吉语。 (杨桂梅)
三国 吴 (222-280年) 生活用具 1958年江苏南京清凉山出土 长30.5厘米,高25厘米 烛台呈跪伏羊形、羊昂首张口、双角绕耳弯曲、额上有一圆孔,可用于插烛。羊躯肥壮,脊背长毛分披,腰间划双翼,臀部贴短尾,四肢卷曲。其胎质灰白,青釉绿中微微泛黄。 在古代羊与祥音通,羊即代表吉祥,用羊随葬以避不祥。该羊形烛台,造型设计巧妙,装饰手法夸张醒目,其形态安祥,温驯可...
战国 通高1.5厘米、长1.5厘米、宽1.5厘米 印章的起源大约可追溯到周代。印章盖印后为正体文字,不管是阴文还是阳文的印章,其文字都必须刻成反体的,这一点与印刷的原理十分相似。
商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酒器 1938 年湖南宁乡黄材出土 上口最大径4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 四羊青铜方尊,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
通草画,相信对于不少市民来说“名字”相当陌生。但不要紧,现在您就有机会见识它的“庐山真面目”了,并且通过认识通草画,您也就“游历”了一回清代羊城。 为加强茂名市与广州番禺区的文化交流,推动两地文化发展与繁荣,茂名市博物馆与番禺博物馆合作举办的《羊城遗珍——19世纪外销通草画中的广府旧事》实物展,4月20日在市博物馆举行了开展仪式,受到市民的热捧。 16世纪以来,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通...
4月10日,湖南涟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梁育清代表市委政府授予主动上交五件战国青铜剑文物的龙塘镇新石桥村村民李新定“涟源市文物保护功臣”称号,并按国家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2017年8月13日下午,龙塘镇新石桥村56岁的村民李新定在湄水(新石桥段)河边放羊时,发现被洪水冲垮的田坎上五把古剑插在泥土里,他随即把古剑取出带回家中,并迅速向龙塘镇派出所报警。市文物管理所在接到龙塘派出所报告后,立即...
汉 西汉 餐具 195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查布哈河采集 长23.3厘米、宽3.9厘米 此铜刀为古代乌孙族的典型器物。乌孙于西汉前期西迁后,其活动中西移至伊犁河流域。乌孙人过着随牧逐水草的游牧生活,多良马。墓中常出羊骨,并往往与小铁匕首共存,有些匕首还插在羊骨上,反映了乌孙人“肉食酪浆”的生活习俗。
晋 东晋 插置蜡烛器具 1976年江苏镇江出土 长17厘米、高14.7厘米 青瓷羊呈昂首跪卧姿态,全身施晶莹的青色釉,在羊的头部和身上点缀着几处褐色的斑点。羊头顶部的圆孔用于插放蜡烛。 褐色点彩是两晋南朝时期出现的瓷器装饰技法,它是将褐彩涂绘在瓷器的胎体上,然后罩上青釉,再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点彩的面积不是很大,有的是在器物的口沿、肩和器盖盖面上加数点褐彩;有的是在器物...
晋 明器 直径9.8厘米 这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明器。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中,猪圈、羊圈、鸡鸭笼等模型明器并不少见,皆汉代以来在葬俗中表现庄园经济的一种风气。
汉 东汉 车饰 1967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出土 高7.7厘米 东汉初年,匈奴族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北匈奴雄据漠北,坚持与汉朝为敌,后在东汉军队的强大攻势下远遁西逃,从此在中国古代史上消失。南匈奴则入居边郡,成为汉帝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件铜饰,作双羊伫立状,羊首低俯,双目圆睁,长角盘曲,短尾上翘,显得活泼可爱,为南匈奴遗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窑中,以越州窑、婺州窑和瓯窑的青瓷最具代表性。 笔者有幸征集到一件与婺州古窑有关联的青瓷羊,此青瓷羊为灰白胎,通体施釉,釉面不平,釉层不匀,釉色青黄,开细碎的冰裂纹。由于胎釉结合不牢固,在釉面上有沿竖直方向流淌下来的剥釉条纹和凌乱散布的碎斑状的剥釉现象。在羊的耳、角、眼和羊尾、羊腿的边楞折角处均有受土侵腐蚀作用形成的脱釉痕迹。釉面上还有若干细小的缩釉点,釉层内亦有少许点状的...
在西藏的许多寺庙及其附近,常常会有单独的、或三三两两的脖颈上系着红布条没有主人的羊只。 其实这些羊本来都是有主人的,主人都是藏传佛教的忠实信徒,是主人把它们放生了,使它们重归自然,成为自由的羊,免去了挨宰遭杀之罪。习惯上,这些羊就叫做放生羊。 在它们的主人看来,放生羊可以消灾避祸,可以逢凶化吉,可以积累功德,换来幸福,因此,放生羊是一件很郑重的事。牧民家里自己养有羊,随便选一只放生是很...
有时候想想现代人的生活过得真是好像流水线作业,连生日都完全模式化了,无非是K歌和吃蛋糕,几句祝福和欢呼,每个人好像活的模式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好在中国民族多,各种民族还保存了古老的民俗风情,连过生日他们都可以过得与众不同。 “六十曰老,七十称稀”。在张家界一些白族地区,人到了六十多岁,假若父母均已辞世,他就可以杀猪宰羊大摆生日宴席以示庆贺。老人家的亲朋好友,一般都要捎些土特产,背着背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