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按照传统分类,羊脂玉是和田玉中的极品,“宝石级材料”,全世界只有新疆出产,并且仅存在于籽料中。之所以叫做羊脂玉,是因为其外观观感洁白,质地细腻,光泽滋润,体现出强烈的油脂感,甚至有抓不牢、怕化掉的感觉。从物理学角度看,羊脂玉中的透闪石含量高达99%以上,远非其他软玉所能及,因而极其稀有而珍贵。 现在真正的羊脂玉可以说少之又少,市面上很难见到,即使有,也仅限“圈内”流转,并且价格奇高,据称每克...
在玉龙喀什河资源匮乏的今天,一枚上好的和田玉已经是千金难求,更何况是和田玉中的精品羊脂玉呢?何为羊脂玉?实际上,羊脂玉并非是和田玉中的某一个品种,而是一种评价和田玉精品的标准,那么羊脂玉的标准又在哪?柔润细腻而富有奶白色的光泽,不张扬、不耀眼却无法遮挡住清雅素净的靓丽,这便是人们对于羊脂玉的评价,就是凭借着这种内敛的光芒,千百年来,羊脂玉深受和田玉玩家的喜爱,被推上最美和田玉的宝座!而就在羊脂玉凤...
三国后期,魏国国力日渐强盛,公元263年,魏国吞并了蜀国,占领了长江上游地区,司马昭命大将王濬在蜀中督造战船,吴国的长江防线面临崩溃的危险。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立晋,一方面修养民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吴战备。而东吴孙皓即位之后,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屡次兴兵攻晋,残杀大臣任用奸佞,国力疲惫人心涣散。面对强大的西晋,吴国的灭亡只在旦夕之间。时势造英雄,末世往往有棋逢对手的双雄会,这一次,身系国运的羊祜与...
汉代 青铜质 长11.4厘米,宽5.3厘米,厚0.4厘米 1972—1983年宁夏吴忠市关马湖汉墓出土 长方形,正面浮雕有虎、羊图案,虎头在近扣孔处,扣孔椭圆形,羊头在另一端,羊咬虎尾,背面有两个凸起的扣钮。该牌饰虽锈蚀严重,但动物搏斗场面仍十分生动,引人注目。
柏姑娘说,冬者岁之余,念首唐诗给你听。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任何一样为人反复提及的事物,大都有所依托。 孟浩然这首诗特别出名,大概多是因为那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而位于湖北襄阳的岘山,则与西晋名臣羊祜关系紧密。 诗中所说的“羊公”,正是羊祜...
三羊铜罍 三羊铜罍(局部) 在中国古代,“羊”是“祥”的通假字,人们常以“羊”来指代“吉祥”,一些瓦当上的“大吉祥”就写作“大吉羊”的字样,羊也成为吉祥的化身。 祭祀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神圣的国家大事。在祭祀活动中,羊是较为高等的祭牲,占有相对重要的一席之地。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以羊祭祀的记录。而在众多出土的青铜礼器中,以羊作为主要装饰造型的器物也不为罕见,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
我们现在一般把尊叫做“樽”,“樽”就是酒杯的意思,这个大家都知道,只不过在古代,尊是流行于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酒器,像著名的“四羊方尊”,高近60厘米。 商晚期 青铜祭祀礼器 四羊方尊 高58.3cm 重34.5公斤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商晚期 青铜祭祀礼器 四羊方尊 高58.3cm 重34.5公斤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不同于青铜尊的典雅、大气,古瓷尊中还有一类小巧、优美的器型,这种器型微...
在开封城南的那片著名的“红洋楼”,在外人眼里是承载一段历史的碎片遗存。而对于艺术家杨媛媛而言,就是维系过去和现在情感、生活间的记忆。杨媛媛的童年随父亲所在空军,驻军在“红洋楼”。始建于1917年巴洛克式建筑的“红洋楼”曾是国共“黄河归故”谈判的旧址,后被驻汴某部队使用。其小礼堂是驻军指挥部经常开会、看电影的地方,也是杨媛媛童年经常光顾的地方。2013年她把这段依存儿时情感的图像,放入作品《最后的晚...
祭祀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神圣的国家大事。在祭祀活动中,羊是较为高等的祭牲,占有相对重要的一席之地。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以羊祭祀的记录。而在众多出土的青铜礼器中,以羊作为主要装饰造型的器物也不为罕见,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可谓家喻户晓,北京出土的三羊铜罍也堪称青铜礼器中的珍品。 三羊铜罍:青铜礼器中的珍品 1977年的一个夏日,京郊平谷刘家河村,一位普通的农民正在村东池塘边取土。突然,他...
在中国古代,“羊”是“祥”的通假字,人们常以“羊”来指代“吉祥”,一些瓦当上的“大吉祥”就写作“大吉羊”的字样,羊也成为吉祥的化身。 祭祀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神圣的国家大事。在祭祀活动中,羊是较为高等的祭牲,占有相对重要的一席之地。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以羊祭祀的记录。而在众多出土的青铜礼器中,以羊作为主要装饰造型的器物也不为罕见,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可谓家喻户晓,北京出土的三羊铜罍也堪称青铜礼...
西汉 青铜质 长8厘米,高5.5厘米.重665克 1974年宁夏固原古城公社出土 铜羊做蹲卧式,盘角,回首,双眼凝视,似乎闻声欲起,体型肥硕,神态温顺,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铸成之后,工匠利用传统的错金银工艺,用金丝银线镶嵌全身,凸显出羊首轮廓和纤细卷曲的绒毛,金光银彩交相辉映,更显得生气盎然。两汉时期不但继承了先秦时代的错金银技术,而且还有一定的创新,工艺更为精湛。
商中期 来源:首都博物馆 1977年平谷刘家河出土。敛口,口沿外折,方唇,颈粗短,折肩,深腹,高圈足。颈部饰以两道平行凸弦纹,肩部饰一周目雷纹,其上圆雕等距离三个大卷角羊首,腹部饰以扉棱为鼻的饕餮纹,圈足饰一周对角云雷纹,其上有三个方形小镂孔。此罍带有商代中期的显著特征。其整体造型,纹饰与河南郑州白家庄M3出土的罍较相似。此器造型凝重,纹饰细密,罍肩上的羊首系用分铸法铸造,显示了商代北...
汉(前206-220) 直径8.8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泥质灰陶。扁圆形,两面模印花纹,边缘为锯齿纹,中心为花卉纹,中间以细小乳钉为底纹,印有鱼纹动物图案。轻轻摇之,哗哗作响。
商中期 通高27厘米,口径20厘米 1977年平谷刘家河出土。敛口,口沿外折,方唇,颈粗短,折肩,深腹,高圈足。颈部饰以两道平行凸弦纹,肩部饰一周目雷纹,其上圆雕等距离三个大卷角羊首,腹部饰以扉棱为鼻的饕餮纹,圈足饰一周对角云雷纹,其上有三个方形小镂孔。此罍带有商代中期的显著特征。其整体造型,纹饰与河南郑州白家庄M3出土的罍较相似。此器造型凝重,纹饰细密,罍肩上的羊首系用分铸法铸造,显...
汉 东汉 2006年征集 高21厘米,口径23.6厘米 此樽为隆盖,盖顶中间有—环钮。外有3个卧羊形钮。器身如圆筒形,直壁,腹两侧有兽衔环耳。平底,下承3个立虎形足。与这件樽形制相近的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建武廿一年乘舆樽,后者通体鎏金,配有圆形的承旋,承旋上刻有63字铭文,记述了制造年代、名称、尺寸及工匠姓名等内容。建武廿—年即公元45年,属东汉早期。 樽亦通作尊,是汉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