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为配合杭温铁路一期工程建设需要,永嘉县文广新局与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签订考古挖掘协议书,即将对永嘉县文物保护单位坦头坟山窑址展开抢救性考古挖掘。 坦头坟山窑址位于永嘉县三江街道瓯窑小镇龙下村坦头坟山山麓,窑址出土文物烧制时间约为唐至五代,是瓯窑窑系典型的代表性窑址,1983年被列为永嘉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今年初,省文物局局长柳河、省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
昨天,记者从温州博物馆获悉,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我市登录一级文物183件(套),其中东晋瓯窑青釉褐彩瓷鸡首壶、北宋瓯窑青釉观音菩萨瓷坐像、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瓷执壶等3件极为罕见,为瓯窑艺术的代表作,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尤其是执壶,它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物,也是迄今为止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东晋瓯窑青釉褐彩瓷鸡首壶: ...
高17.5厘米,1956年瑞安丽岙东晋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无论是从造型、釉色、褐彩装饰,还是从烧成工艺等方面判断,这件牛形灯都堪称东晋瓯窑青瓷精品,无愧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牛”文物。造型上,塑造了一头调皮可爱的小牛犊。它前肢直立,后肢着地,玩起了直立行走。牛肚被巧妙地设计成灯柱,牛尾被设计成连接灯盏盘口和灯柱口的半环形把手。为了将小牛犊表现得更为生动,牛鼻和牛眼上被装饰了东晋瓯窑青瓷最为流...
唐代青瓷,以越窑青瓷生产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在各大窑系中名列榜首。越窑中心窑场在浙江上林湖地区(以前属余姚县,现在属慈溪县管辖)。根据考古调查发现窑址达100多处。在宁波的东钱湖也是一个巨大的生产越窑青瓷的窑群。越窑生产主要集中在余姚、慈溪、上虞、宁波、鄞县、绍兴、临海、黄岩、象山等地。这些地区古属越州,故称越窑青瓷。越州地区瓷器生产历史悠久,可能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早在商周已开始生产原始青瓷,春...
近日,温州博物馆携《涅槃的火凤凰——瓯窑陶瓷器图片特展》来到泰顺县泗溪镇。 展览包括30多块展板,介绍了温州文化遗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瓯窑陶瓷器的发展、制作与特征,呈现了古老瓯瓷的精湛工艺。展览现场,温博讲解员仔细地为村民介绍展览内容,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活动受到大家欢迎。 从2006年始,温州博物馆已连续10年开展送展下乡、进社区校园活动,将免费服务向农村延伸,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文博知识...
瓯窑瓷器位于浙江省温州一带,此地古属瓯越地,史称"东瓯",故瓷窑称瓯窑。瓯窑创烧于东汉末年,到元代即衰亡。晋代潘岳的《笙赋》中有"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之句,所至"缥瓷"可能就是对瓯窑青瓷的赞誉。 东晋中晚期,越窑产品相对减少,而温州地区的瓯窑产品却丰富起来,从江苏省镇江发掘的东晋、南朝墓来看,其随葬的瓷器以瓯窑为大宗,越窑瓷器占少数。瓯窑瓷器檀釉特征愉悦窑不同,胎色较白,釉色淡青,玻...
“翠峰春色——胡嗣雄瓯窑藏品展”由瑞安市文广新局主办,温州瓯窑学会、瑞安博物馆之友联谊会、瑞安博物馆之友协会协办,瑞安博物馆承办。 瓯窑瓷器是温州地区在东汉时期创烧,并于两晋、南朝时期发展并繁荣的一种青瓷,因色泽淡青且质感如玉被誉为缥瓷,具有浓郁的浙南特色。本次展览将展出瑞安博物馆之友联谊会副会长胡嗣雄先生的60余件(套)瓯窑青瓷藏品,其中不乏三国三国堆百戏人物青瓷谷仓、三国堆铺首网纹三兽足洗等...
古代瓯窑实物橱窗展示、瓯窑烧制技艺图文、瓯窑分布图、瓯窑造型花艺……昨天,在雪山路景山公园入口段近500米长的道路两边,温州瓯窑文化街的相关布置已基本完毕,不少路过的市民纷纷掏出手机拍照,也有不少人驻足观看。 记者在已布置好的温州瓯窑文化街右侧看到,最吸引人的就是瓯窑器皿与造型花艺的完美结合,有青釉盘口壶与石磨盘、花草组合,有青釉褐彩鸡首壶与花草组合,还有瓯窑花盘、花瓶等立体造型。最有历史文化的...
温州古称“瓯”,西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为东海王(东瓯王)驺摇都城。瓯字从瓦,说明东瓯先民擅长陶瓷制造。“瓯即盂,今浙瓯一带出土新石器晚期的盂就比其他地方要精致美观,而具有独特风格。”(《百越源流史》)按考古发现来看,瓯窑创烧之前,西汉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东瓯先民就已经掌握制作陶器和原始瓷技术。 瓯窑从诞生之日始,其胎釉之玉润奇美、纹饰之简约生动,造型之栩栩如生,既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咏,...
“温州方言有句话叫‘自讲自念’,那我今天来这里是‘土人土讲,瓷讲瓷念’。”来自永嘉瓯窑陶瓷艺术研究所所长的陈景炜,一坐下就用幽默诙谐的温州俚语,顿时把观众的兴趣调动起来。而他的一句“土人土讲,瓷讲瓷念”,也向听众道明自己与泥土、与陶瓷打交道的身份。11月6日晚,在县图书馆四楼,由陈景炜主讲的《瓯窑文化和永嘉精神》的讲座,让市民了解了千年瓯窑的魅力。 畅谈瓯文化 讲座开始前,来自瓯窑陶瓷艺术研究...
今年冬天的第一波冷空气今天朝江南小城浙江瑞安袭来,淅沥的冬雨敲击着玉海楼百余年的青瓦,四合院垂挂的屋檐水将人的思绪追溯至古代,此刻楼内正首次展出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中国瓯窑古青瓷。 一批古陶瓷专家今天上午亦现身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浙江瑞安玉海楼。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先生,被称当代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他在仔细看完四个展区的展品后道:“今天是第一次展出瓯窑古瓷。这是中...
“2010瓯窑青瓷精品展”12月15日在温州博物馆开幕,作为瓯窑主要产地之一的瑞安,同日在玉海楼揭幕“魂铸瓯窑”瓷器展,并邀请来自中国古陶瓷学会、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瓯窑窑址及出土器物,专题研讨挖掘瓯窑文化价值。 瓯窑制瓷历史长达1300多年,瓯窑青瓷釉面光亮明快,薄而透明,以“通体淡青”闻名,曾与越窑一道享誉全国。宋绍兴元年,温州设立市舶务,瓯窑青瓷曾作为对外交流的礼物...
因瓯窑在温州,“瓯”成为了温州的简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瓯,小盆也。东瓯先民擅长烧制陶器,瓯江两岸早在商周时期就烧制原始青瓷及印纹陶器,经销远处,晋时温州设港,通商外贸。如今温商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同他们祖先遗传的善于经营的基因有关。 1937年夏,中国陶瓷田野考古先驱陈万里先生在西山护国岭脚下发现了窑址,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而我在写《寻访中华名窑》一书时,却忽略了瓯窑,这实在是一个缺憾。此...
瓯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其窑址多分布于浙江温州、永嘉一带,迄今为止,已发现瓯窑古窑址二百余处。温州古称瓯,故得名瓯窑。瓯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东汉末年创烧,自晋代开始成熟并进入繁盛期,唐、宋时臻于极盛,至元代渐衰。瓯窑青瓷器型多样,釉面光亮明快,釉色清淡,薄而透明,以“通体淡青”闻名。历史上,瓯窑曾一度被誉为“缥瓷”。南宋绍兴元年,温州设立市舶务,瓯窑青瓷得以远销海外。
北宋鸥窑青釉 东晋瓯窑青釉褐色点彩鸡首壶 五代瓯窑青釉瓜形带盖曲流壶 瓯窑地处浙江南部,窑址主要分布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永嘉、乐清一带。这里东临东海,南邻福建,西北面为括苍山区,瓯江、飞云江由西向东直入东海。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袵,收瓯越之民也。”有人考证说,瓯字从“瓦”,说明瓯越人在远古就会烧制陶瓷。 瓯窑瓷胎色泽浅灰白,釉色清淡,有玻璃质感。晋人潘岳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