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市文化委、市非遗保护中心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重庆有5项上榜,我区的广阳民间故事会位列其中,自此南岸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至2个。 “广阳民间故事会”是广阳镇广泛流行传播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的总称。广阳民间故事讲述在当地蔚然成风。“摆龙门阵”在当地人眼中就是一种日常生活习惯。从故事内容看,有神话传说、地方风物故事、历史人物故事、生活故事及笑话等。 广阳...
清朝末年,禹州神垕镇有个老窑工名叫王金。王金老伴早早死去,身边只有一个养子,家境贫困,靠捏泥巴烧窑湖口。 一天夜里,王金在梦地里听见有人轻轻喊他:“王金醒来,王金醒来!”王金睡得正香,心里很是不快,看看周围连个人影也没有,翻个身又睡着了。不大一会儿,只见一道红光,把小屋映得如同白天。王金爬起来一看,一位红光满面的白发老人坐在床前。老人对王金说:“你辛苦劳累了一辈子,一直不得温饱,立志为穷人...
(一)女娲补天遗石寿山 据说在远古的时候,天柱折,天倾东南,大雨如注,下了七七四十九日,把东南方下成了一片泽国,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都因此“或为鱼鳖”,令人惨不忍睹。话说最感到伤心的却是那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女娲娘娘。想当初她与伏羲悄悄地下了“天界”,用地上的黄土泡了溪里的水,捏成一个个的“小人儿”。“小人儿”都活了,而且都长大了。他们一起唱着美丽的歌,跳起快乐的舞。那日子过得多么快活啊!可是,...
谭振山,男,著名民间故事讲述家,祖籍河北,1925年农历十一月十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市罗家房乡太平庄村。谭振山的家在法库县、沈阳市新城子区、新民市交界处的最东北端,那里是清咸丰年间的移民村,居民来自山东、河南、河北。谭振山能讲述600个民间故事,内容多为风物传说、鬼狐精怪故事、历史人物传说及生活故事和笑话。这些故事基本通过家族、亲朋传承。谭振山在养育了他的黑土地上生活劳作了80年,在田间、炕头、街口、...
喀喇沁及东蒙各部的蒙古族较早就定居下来,由游牧转向农耕。在由猎转牧、由牧而农的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里的民众所创造的民间文学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民间文学相比,是独树一帜的,折射着鲜明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相融的特色。 以东蒙民间故事为主要样式的口头叙事方式既承继了草原游牧文化的传统,又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了中原汉民族农耕文化的营养,对定居后的农耕生活有全方位、广角度的反映,因而形成了与草原蒙...
古往今来,辽河口海域的二界沟小镇一直是特殊的打鱼人群体——“古渔雁”的落脚聚集之地。持这一生计的打鱼人没有远海捕捞的实力,只能像候鸟一样顺着沿海的水陆边缘迁徙,在江河入海口的滩涂及浅海捕鱼捞虾。因这一群体沿袭的是一种不定居的原始渔猎生计,故辽河口民间称其为“古渔雁”。 二界沟的古渔雁主要是从华北的冀中、冀东地区通过旱陆和水陆迁徙到此地的打鱼人,他们是古渔雁民间文学的创作者与传承者。由于生计...
走马镇是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一个镇子,这里流传着一种由以“走马”(赶马)为职业的人群口头创作并传承的民间故事,人们通常将其称作“走马故事”。走马故事起源的确切年代无从稽考,但走马场建立于明末清初并很快得以兴盛,故事应与之同步发展,其产生形成至少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由于“走马”人群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阅历与常人不同,所以他们创作和讲述的故事显示出某些特点。走马民间故事内容庞杂、类型多样,除了民间传...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崇山峻岭间,自古以来,这里富庶稳定,教育文化事业相对兴旺,但交通却十分不便。特殊的地理、经济、文化和 历史条件构成了当地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承传的特殊环境,因而民间文化积淀十分丰厚。 据调查,下堡坪乡及周边流传的民间故事有两千多个。这里能讲50个故事以上的有一百多人,其中能讲100个故事以上的有二十多人,能讲200个故事以上的有4人。 ...
伍家沟村系湖北省丹江口市西部六里坪镇的一个行政村落,毗邻丹江库区,素有“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说。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已经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集,共76万字。20世纪80年代,在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一千多个,民歌千余首,该村因此被相关机构命名为“民间故事村”。 伍家沟民间故事传承状况与河北耿村齐名,民间...
耿村隶属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属中山国。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于此地。为纪念耿再辰而设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贾。庙会中有唱大戏、说书、担经舞、打扇鼓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目表演。20世纪40年代,耿村仅有四百余人,大小店铺、作坊却有一百余家,故有“小村大集”、“一京二卫三耿村”之美誉。外出经商、游历、当兵的耿村人,返乡时带回了天南地北...
伍家沟村系湖北省丹江口市西部六里坪镇的一个行政村落,毗邻丹江库区,素有“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说。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已经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集,共76万字。 20世纪80年代,在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一千多个,民歌千余首,该村因此被相关机构命名为“民间故事村”。...
【人物档案】 江帆,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先后获“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学术成果多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励。 民间故事家谭振山 4月中旬,以唯一个体项目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宝...
【项目简介】 杨幺(1108-1135),名太,龙阳(今汉寿)新兴乡人。出生雇工,幼时读私塾2年,辍学后在商船上佣工糊口。建炎四年(1130)至绍兴五年(1135)期间,他多次参加各类保家卫国的战役。1135年2月,宋高宗以右仆射张浚为监军,从抗金前线调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置使,发起对义军的第七次“围剿”。岳飞引诱黄诚、杨钦等投宋,并用杨钦之计,掘闸放水,伐木塞港,以杂...
由河北省隆化民族博物馆、隆化职工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组织、搜集、整理,徐德祥等担任主编的《隆化民间故事传说》已于近日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130万字,分五卷:地理卷、风光卷、生活卷、温泉卷和物产卷。由隆化县委书记刘振洲任编委会主任,隆化县政协副主席王振平、隆化民族博物馆馆长姜振利、隆化县职工研究会会长徐德祥等任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一民为本书作序。该书的出版...
三亚公布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黎族民间故事等七项入选 本报三亚8月13日电(记者郭景水)三亚市日前正式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传统民俗等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 记者今天获悉,三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三亚市黎族民间故事(民间文学)、海螺姑娘(民间文学)、疍歌(民间音乐)、苗族三元舞(民间舞蹈)、黎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