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最新入选的“世界记忆名录”,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又称世界文献遗产或世界记忆遗产,是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档案保护项目。该名录主要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介质的珍贵档案、文件等,每两年评选一次。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
记者11月22日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公布了最新一期“世界记忆名录”名单,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又称世界文献遗产或世界记忆遗产,是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档案保护项目。该名录主要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手稿以及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介质的珍贵档案、文件等,每两年评选一次。 甲骨文出土于安阳殷墟遗...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方块汉字就来源于甲骨文,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华人至今还在使用。而我们今天能与古代先贤们对话,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靠的就是方块汉字。2001年安阳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名列首位。 去年我应邀参加沪上书法名家李志贤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书法展时,顺便参观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遗址木制的红漆大门是依据甲骨文“门”的象形文字构造的,颇具特色。...
在19世纪末的一天,河南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的一位农民耕作之时,偶然从地下挖掘出数片龟甲和兽骨。他拿起来看时,发现上面刻有文字,但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一地带的农民农耕之时,常常能发掘出铜器、古钱、古镜等物,并转卖获利。此人发现甲骨后,以为自己这次又能得些意外之财,便继续挖掘,结果发现很多甲骨,于是,他把这些甲骨拿回家中,准备出售,不料却无人问津。后来,小屯村又有许多甲骨出土。许多农民就把甲骨充作龙...
“殷商王后——纪念殷墟考古发掘九十周年?妇好墓出土文物特展”开展。周顺摄 10月27日,“殷商王后——纪念殷墟考古发掘九十周年·妇好墓出土文物特展”在长沙博物馆正式开展,共展出包括司母辛铜方鼎、妇好铜钺、对尾玉鹦鹉等在内的474件珍贵文物,展示了商代巾帼英雄妇好的传奇人生。 殷墟作为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众多考古遗址中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揭露面积最大的遗址,被...
6月18日,微博网友@河森堡 表示,他在殷墟调研时被一个场景触动了。 河森堡这样写道:“在宫殿遗址大门旁边的坑里,有武士手持长戈,凛然跪坐,他守护的宫城和王朝早已归于尘土,而已化为白骨的武士们却从未离开岗位半步。” 然而,仔细看照片就能刚发现,坑里有人扔钱…… 河森堡气愤地说:“本来是个特别凝重肃穆的场景,结果却有混蛋往坑里扔钱,还不是个别坑,而是好多坑里都被扔了钱,真气死我了,...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祖国的悠久历史与壮丽山河,为今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这既是今天我们建构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题材。对于这些珍贵而独特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我们应当予以尊重、保护、了解与研究。 安阳是坐落于河南、河北两省交界处的一座城市。近代以来,它如同北方其他城市一样,安静地徜徉于华北大平原的母腹之中,冬春交际,也会默默承受着...
5月15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大司空村少数民族特征墓葬发掘现场,工作人员在进行发掘工作。 近日,在河南安阳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考古人员发现一处具有北方草原少数民族特征的墓葬群。从土层和出土器物判断,这些墓葬处于东汉晚期到魏晋时期,距今1800年左右。随葬器物多数有铜或铁鍑、铁剑或刀、陶罐,有的还有玛瑙和绿松石串珠、铜镜、金耳环、银手镯等,这对于研究少数民族和汉文化的相互交融具有一定的意义。...
近日,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大遗址保护区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18座匈奴墓葬。这些匈奴墓葬保存完整。 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的匈奴墓葬排列整齐,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的器物判断,这些墓葬晚于殷墟时期,且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考古站研究馆员 申文喜:都是一些小型的砖室墓,应该不属于典型的中原式的墓葬,它的时代应该在东汉末年到魏晋,距今1800年左右。...
近日,在河南安阳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考古人员发现一处具有古代游牧民族特征的墓葬群。从土层和出土器物判断,这些墓葬处于东汉晚期到魏晋时期,距今约1800年。 墓葬群位于安阳市殷都区大司空村集中安置区工地,属于殷墟大遗址保护区范围内,目前已清理出90多座包括商、汉、魏晋等多个朝代的墓葬。其中有18座不是典型的中原汉族居民墓葬。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文博馆员申文喜介绍,大司空村早在...
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近期发掘出18座古墓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5月3日证实称,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初步判断,该墓葬是少数民族的家族墓葬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大司空村集中安置项目考古发掘领队岳占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经上报国家文物局,今年3月底对此处考古项目进行了发掘,截至目前,项目考古发掘第一期发掘面积约5000平...
日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在殷墟宫殿区以东的大司空村进行考古发掘。18座保存完整的匈奴墓葬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殷墟文化的内涵。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片被揭露的区域下层为殷墟时期的遗迹,而在遗迹上层一个区域,发现了这些与殷墟遗迹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墓葬。它们葬排列整齐,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判断,这些墓葬晚于殷墟时期且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 中国...
3月28日,河南省文物局对外公布了该省2016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安阳辛店商代铸铜遗址与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的殷墟有着相同的族属。 经过考古界权威专家评审,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新郑市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洛阳西朱村曹魏墓、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宫院西南角遗址、荥阳明代周懿王壁画墓等五个考古项目入围“2016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上述位于河南安阳的“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