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隋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34厘米 此两俑头戴盔,有护耳、护项,身穿明光铠,胸前左右各有一圆护,腰束带,肩部绘有黑花,下着袴,足穿黑靴。右手下垂,拳间有孔,似原执武器,左手曲于胸前,下按一长方形盾牌。盾脊微凸,中心绘一黑彩兽面饰。制作时,头与身躯分别模制,再将头部插入躯体粘合,全身先涂白粉,再于一定部位施以朱色或墨色。隋朝统治时间虽短,但战争频繁,因此...
隋 明器 1953年湖北省武汉市出土 高63.3厘米、59厘米 武士俑挺胸直立,双手抚盾。怒目隆鼻,头戴缀有鳞形甲片的铁兜鍪,两侧有护耳,身着有领扣、肩部用皮襻联缀鳞形甲片的裲裆铁甲,有金属打制的圆形护胸。肩臂有筒袖。腰束皮带,甲长过膝,露出袍裾和靴。俑腹下部靠立一面木牌,包以皮革后用金属铆钉固定,再施彩绘及镶金银饰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流行筒袖铠、裲裆铠、明光铠...
战国 秦 照面用具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 直径10.4厘米 这件青铜镜为桥形方钮,背面以细线勾连纹为地,上有两位勇猛的武士左手持盾,右手握剑,各自面对一个凶猛的金钱豹作斗兽状。全镜制作精湛,是战国时期秦国青铜镜中的佳作。 秦是战国时期地处西陲的大国,疆域自今甘肃东南沿渭河到达今陕西腹地,都雍(今陕西凤翔),后迁泾阳(今陕西泾阳北)、栎阳(今陕西富平北)...
据考古发掘证实,在今天湖南长沙市郊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曾经存在着一个古代烧瓷窑址,我们习惯称之为“长沙窑”。长沙窑创于唐代,终于五代。时间虽不长,但却首创了釉下彩在瓷器上彩绘的装饰技法。据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一书介绍,长沙窑烧制的器物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壶是其中一种较有代表性的产品。而且前期与后期有明显变化,主要集中在腹、流、柄等部位。同时,“瓷器的胎质,前期较粗松,胎色为暗红色,后期胎质...
这对用于镇墓的武士陶俑,原出土于内蒙林西的金代墓葬中,从陪葬品的规模判断,墓主人可能是在公元1120年金兵攻打辽上京时战死的一位将军,不知何故,这对陪葬的武士俑在上世纪初竟流落到西宁后被一古玩商所收藏,现陈列于他的店铺中,供人欣赏。 这两个武士彩陶俑,通高85厘米,宽30厘米,头戴女真族人传统的发冠,身披胄甲、双目圆睁,两拳紧握呈持兵器状,脚踏草原的神兽雄鹿,一副好战的神态,不禁使人联想到千...
此俑通高20厘米,宽8厘米,狮身长16厘米,骑兽俑的整体造型浑厚有力,抬首望天,气宇轩昂,武士身披甲胄,跨骑于兽背之上,左手抓兽头,右手若举剑,二目凌视前方,如临战敌,呈现出那种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俑体由赭红、浅绿、墨黑三色描绘而成,制作粗犷,人兽之间比例尺寸失当,这种夸张的制作手法,具有辽金时代墓葬陶俑工艺的风格与特征,虽经漫长的岁月沦桑,但品相仍然完整无缺,尽管表面色彩大多已退化剥落,但局部仍...
9月16日,美国《西雅图时报》官网刊发消息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联合考古团队的最新成果显示,维京武士并不都是男性,女性也可以成为战场上威风凛凛的战士。 考古团队对瑞典小镇比尔卡附近一个10世纪中叶墓穴中的维京战士骸骨进行了DNA检测。这位维京战士一直被认为是男性,但此次检测显示该战士是一名女性。结合墓穴出土文物,考古团队成员表示,“全套武器装备表明她是一位职业武士”。这些出...
6月18日,微博网友@河森堡 表示,他在殷墟调研时被一个场景触动了。 河森堡这样写道:“在宫殿遗址大门旁边的坑里,有武士手持长戈,凛然跪坐,他守护的宫城和王朝早已归于尘土,而已化为白骨的武士们却从未离开岗位半步。” 然而,仔细看照片就能刚发现,坑里有人扔钱…… 河森堡气愤地说:“本来是个特别凝重肃穆的场景,结果却有混蛋往坑里扔钱,还不是个别坑,而是好多坑里都被扔了钱,真气死我了,...
品鉴专家:张宝舰(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委托人:王先生 这是我几年前收藏到的一件带钩,根据自己了解的收藏知识,觉得这是一件春秋战国时期的物品。这件带钩的特别之处在于非常厚重,造型精美,上面错金银的工艺很精细,请专家老师给予点评。 专家鉴评: 这件带钩是一件战国时期的藏品,造型是较为常见的琵琶型。表面为错金银工艺,虽然大部分已经磨损,但是从细微之处还是可以看到。由于带钩...
三彩武士俑,唐,高105cm,宽44cm。 武士俑面部敷粉画彩,不施釉,颈下施黄、绿、白三色釉。头束发髻,二目圆睁,双眉浓重,大鼻头,鼻下胡须向两侧上翘,面相异常凶猛。身穿明光甲,胸前左右各有一圆护,肩覆披膊作龙首状。右手握拳上举,左手叉扶于腰际。足蹬高靴,直立于镂空座上。 此件武士俑形神兼备,气宇轩昂之态显露无遗,精工制作,是一件上佳的艺术珍品。
近日,希腊文化部宣布美国考古学家在该国发现了 3,500 年前保存完好的古代武士遗骨和大量宝藏,并表示这些珍宝是“65 年来在希腊本土发现的最重要的”考古珍品。图为在武士古墓中发现的六个象牙梳之一。 此前,相关工作人员在希腊伯罗奔尼撒 (Peloponnese) 半岛的迈锡尼文明时期内斯特宫 (Palace of Nestor) 遗址处发现了无名武士的木棺。其遗骸旁边布满了各类黄金珠宝陪葬品...
腾云驾雾、威风凛凛的青龙。(四川省考古院供图) 在墓室内雕梁画栋、有高大武士“看门护院”,还有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神”拱卫,这样的墓葬是不是特别威风?近日,四川省考古队在广安邻水的一处工地里,就发现了这样两座“高大上”的墓葬。考古人员介绍,这种石室墓是唐宋时期南方很常见的一种墓葬形态,但墓室之高大、室内雕刻之精美,可以推断墓主身份非富即贵。 考古现场:古墓内竟雕“宅院” 这处墓葬是在邻...
因历史等因素的纠结,当下国人对日本的理解易走向意气用事。对于日本文化,常见的误解有:认为它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简单模仿,认为它是不健康、怪诞的,认为它是不健全的集体人格产物,认为它是凝固不变的……凡此种种,均非正见。 不论世事如何纷纭,在文化上应该互相交流、彼此尊重。今年,中信出版社推出了著名学者李冬君的《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 日本人怎样看一朵花...
隋代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1959年河南省安阳县张盛墓出土 高73厘米 俑站立于覆莲座上,头戴盔,身着甲,左手似原执兵器。通体施白釉,釉厚处略呈青色,正表明了白瓷源于青瓷的渊源关系。
俄出土近4千年前武士盔甲,由动物骨骼制成。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8日报道,一副埋藏地下近四千年之久的稀有武士作战盔甲近日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南部鄂木斯克市出土,其价值不菲,震动俄罗斯考古界。 据悉,这副在鄂木斯克市额尔齐斯河流域附近出土的盔甲保存状况堪称“完美”,由麋鹿和马等动物的骨头制成,属青铜器时代所有,埋藏在地底下已达3500年至3900年之久。 考古学家称这幅盔甲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