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位于陕北清涧的辛庄遗址,自2012年考古发现以来,因其建筑群酷似西藏布达拉宫,而且规模仅次于殷墟,备受社会关注。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该遗址今年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多件铸铜陶范的出现,证明当地居民当时已会铸造青铜器。 奇特:当时陕北人竟然住在地下 据了解,自2012年至今,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已连续4年在辛庄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座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规模宏大的晚商城址,建筑群外形颇似布达拉宫,...
10月21日,被誉为“金色布达拉宫”的松阳县三都乡杨家堂村在夕阳下的照耀下格外亮眼。日前,在以“寻梦”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最美村镇”评选活动中,杨家堂荣获“寻梦·2015年中国最美村镇榜样奖”,这是继“发现·2013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后又一张古村落金名片。
每年秋冬交替时节,布达拉宫就会开始一年一度的粉刷工作,布达拉宫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和拉萨信众自发参与其中。布达拉宫建成在玛布日山上,主体分为红宫和白宫,是一座融宫殿、庙宇和灵塔于一体,规模浩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房屋多达近万间,建筑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布达拉宫粉刷的时间在每年藏历的九月,并且必须要在藏历九月二十二之前完工。 每年秋冬交替时节,布达拉宫就会开始一年一度的粉刷工作,布达拉宫管理处的工...
《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举将使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更加严格的法治化轨道,有利于增强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西藏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这一条例,适用于在布达拉宫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的保护管理、基本建设、生产生活、宗教、文化活动、参观游览、科学研究、经营服务等活动。 条例规定布达拉宫保护范围内禁止13种行为,并...
7月30日,西藏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一致表决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条例》的通过使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纳入了法治化轨道,对切实有效保护布达拉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建筑群及其环境风貌,进一步明确规划、管理、科研、保护等工作,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将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了解,《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保护管理办法》自1997年11月18日发布实施以...
西藏自治区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及其扩展项目罗布林卡、大昭寺的文化遗产保护已正式纳入人大立法保护范畴。 7月30日闭幕的西藏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二审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 自治区负责编制布宫规划 文物部门和拉萨市组织实施 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荣少华汇报表示,在《条例》一审中,很多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提出,...
西藏自治区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及其扩展项目罗布林卡、大昭寺的文化遗产保护已正式纳入人大立法保护范畴,近日在西藏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将于11月1日起施行。 编制布宫保护规划 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荣少华介绍,为进一步明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立法意图,避免社会公众理解上的差距,条例用了解释性条款作出表述:“布达拉宫...
昨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连续三个年度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陕北清涧县辛庄遗址揭露出了一座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的宗教礼仪建筑群。建筑外观呈三重环围式楼宇,一定程度上具有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的外貌特征。 据省考古研究院专家介绍,辛庄遗址距清涧县城约20公里,位于无定河下游支流川口河的上游,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内涵以商代晚期遗存为主。由于遭到盗掘,2012年,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单位...
遗址复原图 今年年初,华商报曾报道陕北清涧辛庄遗址发现一组大型殷商建筑群。华商报记者获悉,考古专家对建筑群全面发掘后,发现其与拉萨布达拉宫的外貌颇似,而且在附近还发现了与建筑相关的先民居住区。 这个建筑群什么样? 规模大,有木地板 省考古研究院专家介绍,清涧辛庄遗址位于清涧县辛庄村东的梁峁上,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面貌以商代晚期遗存为主。由于遭到盗掘,2012年省考古研...
10月30日,工作人员正在对布达拉宫进行刷粉维护。每年秋冬交替时节,布达拉宫管理处组织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粉刷“美容”。布达拉宫建立在玛布日山上,主体分为红宫和白宫,是一座融宫殿、庙宇和灵塔于一体,规模浩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房屋多达近万间,建筑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记者近日从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了解到,布达拉宫可移动文物登录工作已正式启动,此次登录工作涉及近10万件文物,有望两年内完成。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素有西藏“天然博物馆”之称的布达拉宫文物库房内的文物大都杂乱地堆放在一起。1991年,布达拉宫管理处开始对宫内文物进行分类、登记、建档,2008年,完成了8万余件文物的登记建档工作。 2013年11月,西藏启动覆盖全区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布达拉宫近十万件可移动文物的登录工作刚刚开始,争取在2016年完成。”布达拉宫管理处负责人丁长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丁长征近日对记者表示,布达拉宫文物藏量丰富,中央政府要求对所有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登记、建档,并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表格,记录文物的名称、尺寸、来源和完损情况等详细信息。 “这是一个摸清家底的过程,通过进一步了解文物详细信息,更有利于对文物的保护。”丁长征说。...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七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丰采。大昭寺是一组极具特色的佛教建筑群。建造于公...
晨光熹微,雄踞在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折射出神圣的光辉。千百年来这座神秘的宫堡式建筑在让无数人神往的同时,也让大家好奇不已:何以能够屹立千年仍稳如磐石?如此神圣之地为何积存垃圾?传说中的地宫是否真的存在?有无精确的房间数?本文将带你走进布达拉宫,为你一一探秘。 谜一:布达拉宫为何稳如磐石? 巍峨壮观的布宫主楼有13层,高170多米。这座用无数石块累积而成的宫殿在风雨中历经千年,仍稳...
承德小布达拉宫昨天失火 昨天中午,世界文化遗产河北省承德市普陀宗乘之庙东罡殿发生火情。殿内13件国家三级文物全部抢救出来,殿内受损情况将请文物专家评估。相关责任人已分别被停职、免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