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说到今年国内艺术品拍卖的明星单品,那绝对还是那件在香港会展中心以2.9亿港元天价成交的北宋瓷器“汝窑天青釉洗”,这件水洗可谓是刷新了瓷器拍卖纪录~ 汝窑天青釉洗 说起瓷器收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清三代,原因就在于清三代的瓷器无论是工艺还是造型方面都达到了历史顶峰,这也使得清三代的瓷器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对象,价格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抬高。 然而俗话说“玩高古是收藏...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合称“五大名窑”。故宫博物院是收藏传世“五大名窑”瓷器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且多数藏品属于原清宫旧藏,可谓流传有序、自成体系。2010年至2015年,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曾先后举办了官窑、定窑、钧窑、汝窑瓷器特展。今年,此系列展的收官之作:“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正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在“五大名窑”中,由于烧造传...
11月12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协办的“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在延禧宫西配殿一层展厅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8月31日。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合称为“五大名窑”。故宫博物院是现收藏传世“五大名窑”瓷器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且多数藏品属于...
哥窑与官窑类同,也有紫口铁足,也有开片,不过至今其窑址不明,学界对其烧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认为并非是宋代,而是元代。 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 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它的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釉面浑厚滋润,开有大小纹片。器物以瓶、炉、洗、碗、罐为主。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按颜色分有:鳝血、黑蓝、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哥...
中心窑场在浙江龙泉县的大窑和金村。这是浙江西南部一个瓷窑体系,在龙泉、遂昌、青田、云和、丽水等处都有类似的窑址,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生产能力很强的瓷窑体系。这里宋代属处州,故又称其作品为处器、处州瓷。生产时间从北宋至明代。明朝嘉靖万历以后逐渐衰落。 龙泉青瓷生产最发达的时期是宋元时期,产量很大,无论内销或是外销,无论在陆路交通线上还是在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都发现很多,其他各窑无法和它相...
桌案上,一个香炉、一个香盒、一个瓷瓶,寒梅相伴,焚香听雨,这便是从两宋到明清几代文人最爱的风雅日常。5年前,湖州长兴的一处明代古墓里,就曾惊现其中的一瓶一炉,而且出身名窑,甚是稀有。这一期,就让我们在一对稀世哥窑里回味明清文人的“炉瓶三事”。 无香何以为聚。焚香,是古代文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历代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爱香...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大家都知道。而笔墨纸砚以外的文房用品知道的就不多了。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经过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们的发展,笔筒的文化品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笔筒的出现最早也应在毛笔出现之后,汉及汉以后就有了贮笔的器具,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其他形的。笔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品之一,它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观赏。 笔筒虽是古玩收藏...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记载,清代干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加上其他流...
明代《宣德鼎彝谱》载:“宣德三年,内府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汝、官、哥、钧、定。 但哥窑至今窑址尚未发现。哥窑一直是考古学家、古陶瓷学家和收藏家重视、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哥窑瓷器非常珍贵,传世稀少,据统计全世界仅有一百余件,比元青花数量还少。 天津博物馆藏宋哥窑盘高3.2厘米、口径18.6厘米、足径5.6厘米。胎骨呈土黄色,米...
南宋·哥窑葵口碗。口径20cm该碗口沿造型为六瓣葵口式,是常见的宋代碗类造型。但其通体开冰裂纹。“金丝铁线”特征明显,亦属于典型的传世哥窑器物,特别珍贵。1992年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览。现藏上海博物馆”。 金·白唇黑釉油滴盏。宋、金时期,福建建阳窑生产的黑釉盏最为著名,称“建盏”。其器型主要有两种:一为敞口浅腹盏,一为敛口深腹盏。其胎色青黑,胎釉均厚,下部垂釉严重。由于窑变作用,釉色品种有兔...
人曾统计过宋哥窑传世绝品的存世量大约在300件以上,比汝窑器的存世量大约要多3倍左右。这300多件传世哥窑器是根据什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确定的,我们不可能件件均知、一一都明。我们认为,要真正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宋代哥窑器传世绝品,起码应当具备下述种种特征。 一、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是唯一未发现窑址的瓷窑。但在传世瓷器中,却有较多哥窑瓷器,这些传世器物,器身施有粉青、灰青或米黄色釉,通体开有细小纹片,形制精雅细巧,古朴而又素净。数百年来,人们十分喜爱这类瓷器,一直是收藏家赏玩的理想佳品,其市场价值甚高,因而,后世屡有仿制和作伪。 我们鉴定宋哥窑器,首先应当注意其胎釉、造型方面。我们通常所说的宋代或元代哥窑器的胎质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瓷胎,胎土色调有黑...
浙江龙泉,这是一个僻静的小山村,但是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纷至沓来的各种古董商以及疯狂的盗挖者,打破了小山村应有的宁静。所有外来者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金银财宝,而是为了找到传说中一种贵比黄金的宋代瓷器,它的名字叫哥瓷青瓷,产自文献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然而,从元代以来,人们对哥窑就一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没有人见过真正哥窑的模样。到了近史,考古学者也只是依据文献中的只言片语的描述,来到这个据说...
一、哥窑瓷器的特征: 1、胎色分两类,一类是紫黑、深灰、浅灰,多有“紫口铁足”。一类是土黄,没有“紫口”,仅是足端多呈酱褐色“铁足”。 2、釉色多为乳浊状,滋润肥厚。以灰青为主,也有浅灰青、炒米黄、浅米黄,其中炒米黄油层尤厚。 3、炒米黄釉面布满开纹片,开片有大有小,大者深褐色,小者褐黄色,匀整清晰,故称“文武片”,或称“金丝铁线”,也称“鳝血”。 4、灰青、浅青的开片为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