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宋)哥窑灰青釉葵花式洗 当你剥开一个茶叶蛋,是否会被褐色蛋壳上破碎的纹路所吸引?有谁会认为这是一种美的纹饰?恐怕没人会这么想。可是,中国古代瓷器烧造史上出现过这样一种瓷器,它的表面布满了像碎蛋壳一样的裂纹,一道道纵横交错,仿佛乍暖还寒时节河湖之上开裂的冰面,裂纹的开合,天然取之,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因为这样的裂纹,这种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就是宋代的哥窑瓷器。前人论宋代五...
瓷器杂项开挂,秋拍首超中国书画 2017年春拍,中国书画的成交额占比为41.54%,瓷器杂项的占比为40.93%,紧追其后。2017年秋拍,瓷器杂项迎头赶上,成交额占比首超中国书画,在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统计下,瓷器杂项与中国书画分别占据市场的44%和41%的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突出的亮点是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43亿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
元代哥窑倭角方洗“芝为华彩玉为肌,火气全无古气披,恰是白描吴道子,观音妙相手中持。”这是清代好古天子乾隆帝夸奖哥窑的一首诗。在他赞美瓷器的近200首诗中,描写哥窑的就近20首。清代丁观鹏所绘《弘历鉴古图》中摆满古物的案台上,就摆着传世哥窑的瓶、炉、盘等器皿。被列为“宋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在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命风雅的乾隆,对哥窑瓷器自然也是倾心不已,将其视为珍品。 2017年秋,...
(南宋)哥窑灰青釉葵花式洗 (南宋)哥窑青釉贯耳壶 当你剥开一个茶叶蛋,是否会被褐色蛋壳上破碎的纹路所吸引?有谁会认为这是一种美的纹饰?恐怕没人会这么想。可是,中国古代瓷器烧造史上出现过这样一种瓷器,它的表面布满了像碎蛋壳一样的裂纹,一道道纵横交错,仿佛乍暖还寒时节河湖之上开裂的冰面,裂纹的开合,天然取之,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因为这样的裂纹,这种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史上...
明代《宣德鼎彝谱》载:“宣德三年,内府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五大名窑,即汝、官、哥、钧、定。 但哥窑至今窑址尚未发现。哥窑一直是考古学家、古陶瓷学家和收藏家重视、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哥窑瓷器非常珍贵,传世稀少,据统计全世界仅有一百余件,比元青花数量还少。 天津博物馆藏宋哥窑盘高3.2厘米、口径18.6厘米、足径5.6厘米。胎骨呈土黄色,米...
烧造缺陷成就哥窑之美 哥窑瓷器上布满了黄黑相间的裂纹,即“金丝铁线”,金丝指细碎的开片,呈黄色,铁线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金丝铁线的形成是因为瓷器在烧造过程中,由于胎质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开裂。收藏家马未都曾举例说,自家的一件新仿制的哥窑瓷器,夜深人静时能听见嘣嘣作响的炸裂声,这声响一直能持续一两年时间。釉片炸开后,粗的开片会渐成黑色,而细小的开片由于间隙过小,颜色进不去,时间长了,气体进...
宋 南宋 陈设品 高8.8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9.2厘米 此炉为哥窑仿古器。口微侈,束颈,鱼形耳,鼓腹,圈足,通体米黄色,釉色柔和润泽,上布满开片,金丝铁线。 传世哥窑瓷器为数不多,多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及海外。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碗和罐,三足鼎、鱼耳炉、乳钉五足炉、双耳乳足炉、觯式瓶、胆式瓶及折腰盘等是其中典型的南宋器物...
哥窑是宋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一。南宋时期,处州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龙泉各设一窑,烧造瓷器,生一之窑出品称哥窑,生二之窑出品称弟窑,弟窑也称龙泉窑。但哥窑窑址至今未发现,故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 哥窑以开片“金丝铁线”著称于世,所谓“金丝铁线”即黑色的大开片与黄色的小开片交错形成,纹片还有“鱼子纹”和“百圾碎”的俗称。釉色有粉青、灰青、月白、米黄诸色,由于胎骨为紫黑、铁...
龙泉青瓷分黒胎开片和白胎青瓷两类,即传统所说的哥窑与弟窑。经考古调查,南宋中期龙泉大窑杉树连山、亭后山、溪口瓦窑垟等诸窑址中,曾发现黒胎开片瓷标本堆积。这类瓷器专为宫廷特殊需要烧造,供皇室及宫廷御用。黒胎产品主要特征是紫口铁足,薄胎厚釉,釉面布满纹片,即《龙泉县志》记载的哥窑产品。 我国五代时期,人们创烧了“龙泉青瓷”,人们用“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来形容龙泉青瓷。龙泉青瓷的制作在宋代发展...
从制瓷艺术的角度,如果说汝窑器物以其釉色的美丽动人使人流连倾倒的话,宋代青瓷器皿中的哥窑瓷器,则以周身冰裂、变化万千的另一面目—瓷釉的裂纹美而别开生面。 哥窑在过去也被列入宋代的五大名窑,但未见于宋人的记载。较早涉及哥窑并且点明其时代的是明嘉靖五年(公元1566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编》一书,内中有这样的记载:“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
汝窑创烧于北宋神宗到徽宗(1068-1125年)期间,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素有“汝窑为魁”之称,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原为民窑,产品风格近似陕西铜川耀州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之所以被官家选中,是因为“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入禁中,惟用汝器”(顾文荐《负喧杂录》、叶真《坦斋笔衡》、陆游《老学庵笔记》)。 汝窑是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
哥窑是我国南方青瓷产品发展到宋代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据故宫博物院专家耿宝昌文章介绍:“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 台北故宫博物院 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约计也只有300件...
宋代五大名窑:哥、汝、官、定、钧,就数哥窑没有确定窑址,所以缺少地下考古物的依据,于是造成了宋代哥窑器的鉴定难度。同一件东西,各路专家说法迥异,使藏家无所择从。据说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皇家哥窑传世品还需重新认定。宋哥窑器的神秘莫测也就不足为怪了。 笔者藏有一件宋哥窑炒米黄釉贯耳瓶的残件。该器高11.5厘米,腹径7.5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5厘米,瓶颈长7厘米,口沿旁有两只直筒形贯耳。底足...
文房四宝之一的笔洗是收藏家热衷的珍品。哥窑笔洗因数量少而受到收藏家喜爱。 鉴别哥窑笔洗除了看釉瓷,应仔细观察胎骨上的“火焰红”与“跳刀痕”。现代有多种仿冒品,但对于彰显制瓷工人技艺与功力的“跳刀痕”却难以模仿。 哥窑上品釉面光泽莹润 收藏爱好者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笔洗。它浑身布满了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裂痕。收藏专家黄浩全说,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的主要...
2017年11月14-15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哥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学者来自包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台北故宫博物院、鸿禧美术馆、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等国内外的众多文博单位。同时为了配合会议的召开,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