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凤纹卣(如左图所示)为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盖高11厘米,腹纵14.9厘米,腹横17.9厘米,底纵10.8厘米,底横12.6厘米。 卣是古代盛酒器。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一卣”的话。秬(音巨),黑黍;鬯(音畅),香草。秬鬯就是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是专门盛这种香酒的酒器。在祭典结束后,常常将香酒洒在地上令“鬼神”享用或赐给有功的诸侯。 西周...
青釉双系卣 青釉双系卣,高23.7cm,口径11.7-10.6cm,底径16.4cm. 卣直口,短颈,平肩,垂腹,腹下饱满,圈足外撇,通体呈扁圆形状。卣的肩部前后两面各贴塑兽首,其下各立一系。肩左右两边分别塑有龙首系,龙鼻下卷构成圆环。两对系大小相间,形成稳重平衡之美。施青釉,釉面匀净,微黄。外壁上部印纹饰4组:中间为4行菱形模印纹饰一周,其上下分别戳印圈点纹,最下方由一周山形纹托起上...
古代模型复制品 青铜器是在公元前1600年首次铸造的。通常在仪式上使用,向祖先供奉食物和酒。成套的青铜器与其所有者下葬。皇帝及其妻妾比皇室贵族们拥有更多的精致器皿,皇室贵族比一般贵族更为富有,富贵程度由社会等级来划分。在墓穴和宝库里发现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器皿,这让我们了解到了它们的历史和样式的发展。 卣是商朝(公元前1500-1050年)至西周朝(公元前1050-771年)中期使用的仪式...
四祀邲其卣(图1)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发现,是商辛四年商王赏赐亚貘家族的酒器。原为张效彬所藏,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购得并修配。该器通高34.5厘米,口径10.3厘米,重4.2千克。圆壶长颈鼓腹圈足,颈两侧有耳,连犀首提梁。盖有圈形捉手,面饰方格纹、联珠纹。原器破残,颈部兽面纹以下、圈足以上的腹部多有修配。器盖与内底各铸相同铭文四字“亚貘父丁”(图2、3)。圈足外底有...
山西博物馆曾展出过一只商晚期青铜鸮卣(见图)。器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器型为一个翅膀紧贴着身体、看起来肉乎乎的猫头鹰。因表情呆萌,造型卡通,引发了全国网民的围观,称之为“最萌的文物”。鸮卣的形象,甚至成为了流行的卡通图案。然而,很多人关注的只是鸮卣的可爱造型,卣这种青铜器的起源、用途,以及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都不是很清楚。实际上,能够了解一件文物于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所积淀的...
2011年夏天,一位年轻网友在山西省博物院“夏商踪迹”展厅里惊异地发现——商代青铜器鸮卣外形酷似网络游戏里“愤怒的小鸟”,于是将图片发到网上,被网友疯转,网友称鸮卣是最“萌”的文物,成了当之无愧的“大网红”。而这种现代、新潮的解读文物方式,激活了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 山西省博物院讲解员刘琳介绍,鸮卣,鸮,指猫头鹰;卣,指盛酒器。传统民间认为猫头鹰是不吉祥的鸟类,有“夜猫子进宅,...
朱然家族墓出土 青瓷卣形壶 安徽马鞍山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为邻。近几十年来,这个地区先后发掘六朝墓葬近百座,出土大量各式各样的青瓷器,其中不乏高规格墓葬的随葬品。朱然墓就位于马鞍山市南郊雨山乡安民村一个微微隆起的小土岗上。朱然墓是目前已发掘的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大、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朱然墓中出土不少青瓷,其中有一...
虎卣,商代后期,高35.7厘米,重5.09千克。虎以后肢及尾部支撑站立,前爪抱持一人。此器具提梁,为运酒器卣的一种。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日本泉屋博古馆卷》28日在京发布,该书系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世界上诸多著名博物馆合作编辑出版的大型学术性系列丛书之一。 日本泉屋博古馆是以收藏、展览中国古代青铜器与明清绘画为特色的博物馆,创建于1960年。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介绍,《日本泉屋博古馆...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凤纹卣为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盖高11厘米,腹纵14.9厘米,腹横17.9厘米,底纵10.8厘米,底横12.6厘米。 卣是古代盛酒器。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一卣”的话。秬(音巨),黑黍;鬯(音畅),香草。秬鬯就是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是专门盛这种香酒的酒器。在祭典结束后,常常将香酒洒在地上令“鬼神”享用或赐给有功的诸侯。 西周前期卣的数量倍于商,并...
鸮卣 资料图鸮卣 资料图 商周时期的中国人对鸮还是很喜爱的。这可以从虽占总数不多但比较集中于商周时期的鸮造型青铜器上反映出来。《周礼·鬯人》中有“庙用修”的记载,“修同卣,卣,中尊,谓献象之属”。可见,卣是一件集实用与礼制于一身的器物。商代青铜卣有很多做成鸮形,而已见的鸮卣又多做成这种两鸮背立的形状。 鸮是猫头鹰,卣是一种酒器,而“鸮卣”合起来理解就是“猫头鹰造型的酒器”。山西博物院珍藏的这件...
青釉双系卣,高23.7cm,口径11.7-10.6cm,底径16.4cm。 卣直口,短颈,平肩,垂腹,腹下饱满,圈足外撇,通体呈扁圆形状。卣的肩部前后两面各贴塑兽首,其下各立一系。肩左右两边分别塑有龙首系,龙鼻下卷构成圆环。两对系大小相间,形成稳重平衡之美。施青釉,釉面匀净,微黄。外壁上部印纹饰4组:中间为4行菱形模印纹饰一周,其上下分别戳印圈点纹,最下方由一周山形纹托起上部图案。器壁的菱形纹饰...
掐丝珐琅兽面纹提梁卣,清乾隆,造办处珐琅作造,通高26.5cm,口径10.2-13.2cm。 卣扁圆腹,器身上敛下阔,有盖,方提梁,圈足外撇。器身上部饰一条铜镀金回纹带,界出颈、腹两部分图案。颈部正、背面中心饰兽面,两旁配飞凤;腹部饰双凤相向飞舞。盖面饰4条螭纹。足内光素镀金,中心錾阳文楷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款。 卣为商代盛酒器。此卣造型仿古青铜器,制作精美,工艺细致,无论掐丝、釉色还是磨工...
商 高34.8厘米。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盛酒器,整体如椭圆形。龙首形提梁,饰方格纹。腹部花纹由雷纹、目纹、夔纹和蝉纹等组成倒置的兽面纹,圈足饰有一圈云雷纹。商代晚期。
斝和卣 斝,盛酒器和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斝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一般来说,商早期斝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