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秦代虽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兵马俑,但是秦人的玉器遗物发现的数量比较有限,其面貌特征不很鲜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玉器与山东诸国玉器,秦代玉器与战国、汉初玉器都难以清楚地区分,这在玉器研究界是有共识的。 秦代玉器 说道秦,不讲和氏璧说不过去。和氏璧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玉器,秦赵和氏璧之争可以看作两种玉文化的激烈冲突,故将罗列如下。 卞和的故事尽人皆知,他冒着生命危险...
震撼的美 东方式的写实之美 上世纪70年代对兵马俑的发掘与展出,在中国文化界乃至世界的文化界都是一件大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改变了人们以往对短暂的秦帝国的认识,并以此类推,扩延至对先秦、秦及秦汉以后文化的认识。 到了兵马俑前,你才能感觉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美,这种美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仿佛几千年前的人突然地复活。这种美首先是大:气场大,气魄大。秦始皇一...
上世纪70年代对兵马俑的发掘与展出,在中国文化界乃至世界的文化界都是一件大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改变了人们以往对短暂的秦帝国的认识,并以此类推,扩延至对先秦、秦及秦汉以后文化的认识。 秦陵兵马俑(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到了兵马俑前,你才能感觉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美,这种美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仿佛几千年前的人突然地复活。这种美首先是大:气场大,气魄大。秦始皇一统天下,铸十...
记者从秦皇岛市文物局了解到,《北戴河秦行宫遗址保护与展示设施方案》已经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今年将开工,预计明年对外开放。 秦行宫遗址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金山嘴路8号,占地41亩,1986年至1991年期间,河北省和秦皇岛市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及发掘,共发掘遗址面积15800平方米,发现了4大组14个单元的宫殿建筑基址,先后出土了云纹瓦当、空心砖、石柱础等大量建筑构件和盆、甑、豆、釜等众...
古代衙门大堂上常常悬挂“明镜高悬”的硕大匾额,引申出官吏办事、断案精明清正之意。其源于“秦镜高悬”、“秦镜照胆”的成语。但“秦皇镜”的威望历朝历代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震撼力,知道的人就很少了,而铜镜现作为一门具有潜力的收藏品,能见到一面真正秦代的侯王级的秦镜,就少之又少了。 笔者三年前欣赏到一面与战国镜形制相同,但镜纽明显不同的带巨大桥形纽的四叶花蒂龙纹镜。按比例它带地纹的桥纽纽长是通长三弦纹纽的一...
大约十年前,我就听说有个两千多年前秦代的造船工厂遗址,在中山四路城隍庙旁边。很想看看那时造的船是什么样的,不是说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锚码头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艘大型船舶满载货物漂在海上的情景。 到了遗址,入口墙上挂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国宫署遗址 秦代造船遗址”标志, 巨大的两扇红色铁门从里面反锁着,不对外开放。从门缝看里面,只是施工工地,正在建南越国宫署博物馆。从那时起,每次...
秦代服饰主要是沿袭了战国的形制,样式比较简单。纵观秦朝,自始至终都充斥着一股严酷、硬朗的肃杀之风。受其影响,秦朝的服饰冷峻而严肃。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后,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崇信“五德终始”说,自认以土德得天下,崇尚黑色。秦始皇本人废周代六冕,常服通天冠,郊祀时只着“袀玄”——一种祭祀礼服,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的大礼服。嫔妃服色以迎合...
中国秦代兵马俑的发现,改变了人们认为伊特鲁里亚陶塑是世界上最大的陶塑这一看法。秦俑的制作无论在数量、规模及艺术风格上远远超过伊特鲁里亚陶塑。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骊山脚下相继发现几个兵马俑坑,发掘出数以千计的陶俑。这些形体高大的陶人陶马以各种姿态组成一个雄伟的军阵。武士身着铠甲战袍,手持各种兵器,按照一定的队形,井然有序地排列,整个军阵威武雄壮、严整统一,展示出当年“北却匈奴,内平六国,...
中央政府自然是心有灵犀,最终批准这个申请,但是在数额上打了折扣,15000名中原寡妇和未婚女子浩浩荡荡加入支援边疆的行列。 宝安县图(1924年曾宪尧绘制) 清朝农民劳作情形 晚清时期宝安家庭的手摇纺织机 如果你懂得深圳遥远而漫长的移民史,你自然会懂得,这里没有正统观念意义上的“传统”,变革和创新是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特殊遗传基因。 迁徙: 中原50万人渗透岭南 深圳是众所...
5月5日,陕西考古研究院透露说,西安市的一处古墓群,可能跟秦始皇有关。 据介绍,考古人员2013年在西安市临潼区境内清理发掘了一处古墓群,距离秦始皇帝陵约5公里。他们推测,有可能是修建秦陵的工人墓。这个猜测是怎样得出的呢? 数以千计,应为城邑墓地? “我们挖掘出的墓地,距离秦始皇陵不远。”陕西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部主任孙伟刚说,“我们一共挖出了45座秦墓,周围有上千座,这只是一小部分。” 墓...
2月26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外披露,考古人员在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中清理出一件较为完整的弓弩,弓弦清晰可见,这是秦俑考古中首次发现比较清楚的弓弦。自2009年开始的秦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考古成果不断。图为发掘现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图 图为弩的复制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图 图为发掘现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图 图为发掘现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图
陕西西安咸阳的周陵镇,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发现有战国秦代君王的陵墓,而最近,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这里又发现了163座保存完整的战国秦墓。根据墓葬的形制特点,考古专家初步判定,该墓葬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偏晚至秦代,墓葬主人的身份应属于平民阶层,这为研究了解当时秦人社会结构提供了珍贵资料。 为配合陕西恒盛预制管桩(恒盛)和凝远水泥生产基地(凝远)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2...
图1 边7、7厚0.3孔径1.1厘米 图2 长7宽1.5厚0.3厘米 图3 长8宽1.8厚0.5厘米 载商代晚期,秦先祖“在西戎,保西垂”,西周中期孝王时,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赢氏祀,号曰秦赢”,始有“秦”之称。以后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图为秦代玉人,可以看到男子的面部轮廓 图片由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本月在宝鸡发现了8座汉代古墓葬组成的家族墓地。出土70余件文物中一个扁平玉人较特别。专家推断,这是秦国祭祀品,应是传世后放进墓葬,有镇墓压胜之意。 发掘 8座墓年代从西汉到东汉初 本月省考古研究院与宝鸡市考古队在宝鸡市马营镇凉泉村东,对宝兰专线客车场工程范围内发现的8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