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研究院18日对外发布重大考古发现,已坍塌1500年之久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西立佛,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整理研究,根据100多块出土石块的形状,基本确定了大佛的佛衣及手印等形状,这是该佛像自北魏坍塌后其形态首次被世人所识。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
9月18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属云冈早期造像——“昙曜五窟”之一,由于窟顶崩塌,西立佛像原形态一直不为人知。目前,经考古专家整理研究后发现,西立佛原形态依据现有的残存石块数量,有望恢复佛身主体,重现高约9米西立佛北魏时的风采。 云冈石窟研究院书记王雁翔介绍,从去年开始,该院组织考古研究人员,对1992年窟前出土的文物进行考古整理。早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
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人员在整理发现的石块。 云冈石窟研究院供图 第20窟西立佛有望重现北魏时的风采,高约9米 9月18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属云冈早期造像——“昙曜五窟”之一,由于窟顶崩塌,西立佛像原形态一直不为人知。目前,经考古专家整理研究后发现,西立佛原形态依据现有的残存石块数量,有望恢复佛身主体,重现高约9米西立佛北魏时的风采。 云冈石窟研究院书记...
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人员在整理发现的石块。 云冈石窟研究院供图 9月18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属云冈早期造像——“昙曜五窟”之一,由于窟顶崩塌,西立佛像原形态一直不为人知。目前,经考古专家整理研究后发现,西立佛原形态依据现有的残存石块数量,有望恢复佛身主体,重现高约9米西立佛北魏时的风采。 云冈石窟研究院书记王雁翔介绍,从去年开始,该院组织考古研究人员,对...
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广为世人所知,东立佛的形态也清晰可见,但已坍塌1500年之久的西立佛是什么样子?因没有记载一直是一个谜。从2014年开始,云冈石窟研究院对1992-1993年窟前出土文物进行考古整理研究,从现存痕迹和考古发掘出的坍塌的西立佛一百多块大小石块看,西立佛的佛衣及手印等形状基本可以确定,这一发现,是西立佛自北魏就坍塌后其形态首次被世人所认识,对于研究西立佛和20窟洞窟形态提供了重...
云冈石窟窟前考古研究又有新成果——早已大部坍塌的第20窟西立佛,可望重现高约9米多的北魏时的风采。 第20窟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标志性造像,属云冈早期造像的“昙曜五窟”之一。大佛两侧为立佛,东立佛保存完整,立佛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下垂提拎袈裟衣裾,面西偏南。而西侧立佛仅存下身膝以下局部以及头光局部,其余身躯随窟顶和西壁一起坍塌。云冈石窟研究院对1992—1993年窟前出土文物通过一年多的整理研究,近...
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现仅存主佛及东立佛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出土的130多块西立佛石块研究分析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研究院18日对外发布重大考古发现,已坍塌1500年之久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西立佛,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整理研究,根据100多块出土石块的形状,基本确定了大佛的佛衣及手印等形状,这是该佛像自北魏坍塌后其形态首次被世人所识。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现存...
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中心近日使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开始对第五窟进行扫描及修复工作。第五窟的壁画及佛造像最为精华。图为游客经过石窟。
记者从大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两座新近发现的辽代墓葬壁画日前被整体搬迁至云冈石窟,并将在这里全面修复后与世人见面。 “云冈石窟研究院目前正在为两座墓葬壁画修建专门的工作室,待里面设施完善并达到恒温恒湿的条件后,我们将打开包装进行全面修复。”大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说。 今年4月,大同市发现了两座辽代墓葬,墓室四壁绘有彩色壁画。其中,西侧墓葬壁画面积为6平方米;东侧墓葬因有残缺,壁画面积...
山西大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两座新发现的辽代墓葬壁画日前被搬迁至云冈石窟,并将在这里全面修復后与世人见面。 「云冈石窟研究院目前正在为两座墓葬壁画修建专门的工作室,待里面设施完善并达到恒温恒湿的条件后,我们将打开包装进行全面修復。」大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说。 今年4月,大同市发现了两座辽代墓葬,墓室四壁绘有彩色壁画。其中,西侧墓葬壁画面积为6平方公尺;东侧墓葬因有残缺,壁画面积为4平...
记者从大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两座新近发现的辽代墓葬壁画日前被整体搬迁至云冈石窟,并将在这里全面修复后与世人见面。 “云冈石窟研究院目前正在为两座墓葬壁画修建专门的工作室,待里面设施完善并达到恒温恒湿的条件后,我们将打开包装进行全面修复。”大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说。今年4月,大同市发现了两座辽代墓葬,墓室四壁绘有彩色壁画。每幅壁画中间都用暗红色竖线隔开,上面绘有奏乐等内容,展示了墓主人...
2010年发掘北魏寺庙遗迹 2011发掘铸造场和塔院遗迹(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北魏寺庙与铸造场遗址) “两座寺院遗址不仅是我国目前出土的规模较大、年代较早的石窟寺遗址,遗址中的辽金地穴式铸造井台、熔铁炉布局也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荣登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榜,这也是我省第12次跻身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行列。发掘由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山西...
云冈石窟:重现1500年前佛境 云冈石窟 如今,近8个年头过去了,云冈石窟的治理提升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遥想当年创5A时的情景,大同市旅游局局长张佃生说:“自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面对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云冈石窟的未来发展该怎样谋划?怎样着手?怎样在有效保护文物和周边历史环境的同时,让千年佛光福泽世界、惠及百姓?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绕不过去的课题,而...
作者:王天銮 著 出 版 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01 《岩·时·空:云冈石窟空间艺术》从大视觉艺术的角度,宏观地看云冈石窟,主要关注其视觉艺术的重要价值,分析云冈石窟的整体建筑形式,每个洞窟空间的建筑结构,雕塑与建筑的结合,分析其利用装饰艺术规律和特点,以雕塑为手段构建的特殊佛教建筑空间。云冈石窟作为佛教建筑在内容上极大地宣传和弘扬了佛法,在建筑形式上创...
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高级研究院专家 3月22日上午,来自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高级研究院(ISCR)的专家一行5人,在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的陪同下参访了云冈石窟。 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高级研究院是1957年意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商定的国际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中心,以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国际合作为目的的政府间组织,是享有国际盛誉的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机构。主要从事收集、发行有关文物保护修复的资料,安排并促进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