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15日,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洪洞县政府、县文物旅游局承办的“洪洞坊堆——永凝堡遗址考古综合调查”启动仪式在洪洞举行,从全国招募来的12位科技人才齐集在洪洞坊堆——永凝堡遗址,将用30天时间多角度寻找史料中记载的两周时期古杨国。 来自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对此评价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开纳贤,多学科合作调查洪洞坊堆——永凝堡遗址,这是中国考古史学上的第一次。这次公...
今年7月,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的北部湾海域水下考古调查。目前,考古调查取得了较大突破。11月11日上午,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通报了此次考古取得的进展情况。会议上,国家文物局还确定将防城港作为水下考古研究基地,并给予大力支持。 据介绍,此次考古,是为了推进防城港市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遗存点的水下遗产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
发现了疑似人工石铺地面、石器打制现场、用火遗迹等重要考古文化现象—— 丁村遗址是世界著名的含有古人类化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60多年过去了,依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解决。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汾河以东塔儿山至汾河黄土台塬区间,调查发现了50余处旧石器和化石地点。4月15日至今,选取了其中的老虎坡、九龙洞和过水洞三处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疑似人工石铺地面、石器打制现场、用火...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昨天启动。此前出土的万余件文物让人们对海昏侯生前的奢华生活有了初步了解,墓主人的身份等四大谜团答案将随着主椁室的清理工作而揭开。考古人员昨天上午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和两块马蹄形状鸡蛋大小的金器。屏风表面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其中一块内容丰富,上有题字,为墨写隶书,能辨识出‘孔子’字样...
为配合公路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今年在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园北侧发现多处建筑基址,目前虽不清楚其性质,但出土遗物以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为主。这是考古工作者首次对许皇后陵园进行考古发掘。 据介绍,为配合西安市公路局南横公路(周至哑柏—蓝田安村)建设,考古人员对位于长安区大兆村的许皇后少陵北侧的一处汉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处遗址位于大兆街道办南约560米,北距汉宣帝杜陵南约6.5公里...
2015年11月2日-8日,自治区考古所工作人员来焉耆县对千间房南烽火台遗址进行抢险加固工程前期考古清理工作。并对烽燧周边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此次清理的烽燧是焉耆县6座烽火台之一,这座烽火台外有长方形围墙,为土坯建筑,压缝平砌,内有房屋建筑遗迹,这次清理的就是西墙内侧的遗迹,通过一周紧张的考古清理,基本了解了这些房屋的形制、外观、体量、砌筑材料、建筑工艺和布局,为后期的抢险加固工作提供了科学...
11月7日至9日,由陕西省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史前考古龙岗论坛在陕南汉中举行。来自全国21家考古科研院所、15所高校的新旧石器的专家学者130余人参会。与会学者考察了南郑龙岗寺遗址发掘现场,观摩了遗址出土的标本,听取了大会主旨报告并分旧石器和新石器两组,分别对龙岗寺遗址发现的旧石器和新石器遗存、近年旧石器考古的新成果、汉水流域史前至商周考古学文化序列、以汉中盆地为中心的...
11月14日上午,距今2000多年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对主椁室的清理工作就此拉开帷幕,墓主人身份这一最大悬念或将有答案。 来看看都有哪些新发现吧: 海昏侯棺椁系重棺,由樟、杉等木材建造,象征官位显赫 11月14日,检测到棺椁的摆放位置和材料。 “现在能确定海昏侯使用了重棺,虽然具体几重还无法知道,但这是对确认墓主地位身份的又一个证据。”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副...
丁村遗址群2015年考古现场研讨会于11月11日在襄汾县丁村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十多位专家在参观了遗址发掘现场、观察了标本后,一致认为丁村遗址群2015年发掘取得了重大的、新的突破,其中的九龙洞遗址是典型的首个原地埋藏石器制作场,是17万年前原始人类“丁村人”打制石器的加工厂。 丁村遗址是世界著名的含有古人类化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2014年至今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一个盗洞的发现,引出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目前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庞大、体系之完备,即使在最严谨博学的考古专家眼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秦汉考古史上重大发现,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具有重大展示利用价值。”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说,发掘之初...
省考古研究院日前透露,在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寨峁梁遗址,发现了保存较好、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当时人们住房为“一室一厅”。 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介绍,这处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房址和灰坑等。考古人员清理房址109座(组),房址为前后相接的直线联套式结构,相当于现在的“一室一厅”。考古专家表示,从前室进入后室的“门洞”为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之一,保存最好的门洞...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近日在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园北侧发现多处建筑基址,目前虽不清楚其性质,但出土遗物以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为主。这是考古工作者首次对许皇后陵园进行考古工作。 据介绍,为配合西安市公路局南横公路(周至哑柏—蓝田安村)建设,考古人员对位于长安区大兆村的许皇后少陵北侧的一处汉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处遗址位于大兆街道办南约560米,北距汉宣帝杜陵南约6.5公里。 据《汉书·...
在广州市的地下文物埋藏区,总能挖掘出新的历史。昨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中山四路南侧的建设工地,勘探挖掘出五代南汉大型建筑基址,建筑面积超过700平方米,为近年广州市区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遗址之一。 本次考古挖掘的工地,位于中山四路与德政中路东南角地块,东侧为省实验中学,该区域处于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工程建设之前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先进行考古勘探发掘。 工地...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14日正式启动,作为考古界的知名专家——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国内知名秦汉考古专家信立祥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海昏侯墓在内的庞大汉墓群及其近旁的海昏侯国都城紫金城遗址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国家文物局对海昏侯墓的发掘高度重视,将其定为2015年度国家重点考古发掘项目。” 信立祥介绍,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坚...
11月14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启动仪式在海昏侯墓园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宣布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启动。省委常委、副省长朱虹在启动仪式上讲话。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龚建华,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励小捷出席启动仪式。 朱虹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文物事业的国家文物局表示感谢,向为南昌西汉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