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23日上午,安阳博物馆与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共建“安阳师范学院考古实习基地”签字授牌仪式在安阳师范学院文博楼举行,安阳市政协副主席、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院长郭旭东、副院长李彦雄、考古系主任苗丽娟,安阳博物馆馆长周伟、党支部书记史军红以及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多名学生参加了签字授牌仪式。 仪式上,安阳博物馆馆长周伟对博物馆现状、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双方对未来的合作进行了...
11月20日上午,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在尧城迎宾馆举行。发布会向媒体介绍了华龙洞遗址考古的重大收获,展示了近年来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省政协副主席、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等出席发布会。会前,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雍成瀚及部分市领导看望慰问了考古专家一行。副市长桂林,县领导孙革新、李明月、朱福民、柯春平、路文敏等看望专家或出席...
11月19日,由桂林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文化厅、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等主办的“大遗址保护与旅游融合高峰论坛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第五届联席会”在桂林举行。国内顶尖的文保专家和旅游专家齐聚桂林,就大遗址保护与旅游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进行探讨。 考古遗址除了存在于教科书、纪录片和资料图片上,还能不能变成公园或旅游景点,让普通民众有机会一睹风采?这个美好的设想正在广西慢慢地变成现实。 桂林有...
记者15日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获悉,由于文物保护难度大,考古发掘中运用了低压氧仓文物保护设备等大量高新技术,这在世界考古史上属首次。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列侯墓园。经过5年考古发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已出土上万件珍贵文物,创下多个首次和“考古之最”。从14日开始,该墓进入主椁室考古发掘这一重要阶段。 在主椁室考古发掘现场,虽历经200...
近日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对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寺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与研究后,确认该遗址早在10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再次证明汉水流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种新石器文化和旧石器文化在同一个遗址上共存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罕见的。
日前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经过对位于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寺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确认该遗址早在10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它的发现再次证明汉水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龙岗寺遗址(又称龙岗寺古人类遗址)位于汉中市南郑县梁山镇汉江南岸,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汉代墓葬群、龙岗寺宗教等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经济...
2005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蓟县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10年后,这场旷日持久的考古迎来了新发现和国内专家的首肯。11月20日,天津市文物局委托有关单位,对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2015年5月期间联合开展的蓟县旧石器考古调查成果进行了评估论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等专家们提出了评估和建...
【摘要】当前我国的考古研究工作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在完善,考古学者在实际的工作中用宏观的角度对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如果使用传统的考古方式是很难得以实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遥感信息技术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在不断的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考古工作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主要分析了遥感信息技术在现代考古领域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遥感技术;考古;遥感考古 《赤子(上...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11月20—21日,在广州召开的“十六至十七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沉船考古、水下文物以及海洋史等相关课题成为与会学者深入探讨的热点。 “南澳Ⅰ号”是我国近年来重要的水下考古项目之一,有关“南澳Ⅰ号”沉船年代的问题成为此次研讨会关注的焦点。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从历史文献与出水文物互证和同类出水文物的对比研究角度提出,根据文献记...
近日,辽宁“丹东一号”水下考古工作取得新进展:从出水文物判断,“丹东一号”基本确定为致远舰,这引起大家对我国各地水下考古情况的关注。为此,我们策划了“水下考古扫描”栏目,选取了浙江、山东、广东、辽宁等地,将其近年来的水下考古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最新进展呈现给大家。以下为第一期—— 蔚蓝的海洋,神秘的水底,蕴藏着无数水下遗珍,而宁波水下考古的18年风雨历程,则是揭开宁波水下文物秘密的一幅动人篇章。 ...
山西丁村遗址是中国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数次调查与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制品、动物骨骼化石和数件“丁村人”骨骼化石,但是这些遗物基本都是在河流相的砂砾层中被发现,并不是原地埋藏。 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丁村遗址群东部黄土台塬约20平方公里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50余处,并对其中的九龙洞遗址、过水洞遗址和老虎坡遗址进行了8个多月深入细致的考古发掘。这是丁村遗...
23日,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发掘出来的马蹄金等文物进行清洗,尽管已经埋在地下2000多年,但马蹄金依旧黄灿灿不失本色。 目前,海昏侯墓已经出土187枚金饼,25枚马蹄金,其中罕见的麟趾金10枚,大马蹄金5枚,小马蹄金10枚。考古人员介绍,随着海昏侯墓的不断发掘,会有更多2000年的文物重新“面世”。 海昏侯墓园位于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2011...
11月14日上午,随着新闻媒体对新建区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进行全方位直播后,这一考古“国家工程”逐渐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 目前,已经出土的文物总数超过1万件。这些汉代考古文物珍品,不少是首次发现。这些珍贵文物,也从侧面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特殊与高贵,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也越来越令世人瞩目。但在这一“国家工程”的背后,除了考古人员外还有那么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为了这次考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
11 月14 日,备受社会瞩目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M1)主椁室考古发掘正式启动。此次发掘,除了使用目前考古发掘中已逐渐普遍使用的电子全站仪测量、构建GIS 地理信息系统、三维扫描成像、无人机航拍等技术以外,建立低氧工作仓也是一大工作亮点。 国家文物局驻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专家指导组组长信立祥表示,此次发掘采用全程水处理和水保护,工作人员对椁室东南角出现的文物不断喷水便是其中的一种做法...
市民在参观海昏侯墓出土的雁鱼灯(11月20日摄) 观众在江西省博物馆门口排队入场(11月20日摄)。 近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展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青铜器、玉器等110余件汉代珍贵文物,引发市民观展热潮。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6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