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15日,尚未开放的故宫慈宁花园修缮工程已经竣工。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故宫平面图 想不想看看甄嬛住哪儿?神秘的慈宁宫又是什么样?按照修缮计划,明年十一前,故宫西部的慈宁花园、寿康宫等处将向公众开放。 据故宫博物院介绍,明年即将开放的区域还有午门、东华门等处,并会在故宫博物院院庆90周年之际,设置11个主题展览供游客参观。 慈宁宫将展出雕塑文物 “故宫西部地区过去称作‘女性的世界’...
石庄《松壑静居图卷》 在即将开拍的2013西泠春拍中,有一幅清代画僧石庄所作的《松壑静居图卷》,曾作为扬州桃花庵的镇山之宝而被长期保存,具有独特的艺术及文献价值。 纵览扬州美术的发展史,最为辉煌的时期当为清代中期,其时的扬州是中国的艺术中心之一,产生了以“扬州八怪”为主体的清代扬州画派。继扬州画派的开山鼻祖石涛仙逝后,又一位寓扬的著名画僧石庄与他一样,对扬州的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
吴镇(1280—1354),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魏塘镇(今浙江嘉善)人。工诗文书法,擅画山水、梅花、竹石。为人“抗简孤洁”,隐居不仕,与达官贵人很少往来。以卖卜卖画为生,一生穷困潦倒。他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自有一种深厚苍郁之气。其绘画题材大多为渔父、古木竹石之类。现存作品有《渔父图》、《芦花寒雁图》、《双松平远图》、《水村图》、《洞庭渔隐图》、《竹谱》、《嘉禾八景图》等。 ...
汪镛《杜鹃百合图》 汪镛《杜鹃百合图》局部 汪镛,清代书画家。初名铭,字笠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清时期,松江地区人文荟萃,书画鼎盛。汪镛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影响,青少年时就在艺术上取得一定成就。稍长,师从玉壶山人改琦,诗、书、画均得其指点,画艺大进。改琦见其天质聪慧,遂把爱女小茶(允??)许配给汪镛为妻。凡人物、花卉、山水,尽得其传,笔墨生动,敷色清雅,具华??画风。又时与松壶(...
吴历《泉声松色图》 纸本,纵64.6厘米,横38厘米。同样是分远、中、近铺设,层次分明。山峦层层叠嶂;溪水,曲行贯穿;树木,更加苍劲。整个画面,以凝练的笔法,展现出山水间、自然界的浑重拙朴、深醇沉郁的气韵。皴法繁密,明暗分明。较之前面两幅,笔力显得更加雄浑,墨色更加酣畅,色彩对比更加强烈。整个画面,上上下下,有众多房屋,而不见人影;有桥梁,却无人来渡;除水声外,不见人声,不闻鸟鸣,一切处在...
吴历《静深秋晓图》 纸本设色,纵95.3厘米,横24厘米。以近、中、远三段铺设,有条不紊,布局合理,展现出金秋时节江南山水的秀丽景色。近景,苍秀的松柏,长满青草的山石,弯曲的古松,枝叶均“弯”在溪水之上;溪水是弯弯曲曲地自上而来;右岸深入溪水的巨石坪上,有一老者席地而坐,在观赏着深山之中的秋景,幽然安泰,注目凝视,表现出老者对山间秋景的眷恋之情。中景,在弯曲的溪流两岸,极为稀疏地散落着四木...
高14厘米,口径8厘米。黄褐色,象牙质,圆筒形。缺底。筒身上小下大,外壁采用铲地浅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技法,雕刻出荷塘鹭鸶图主题纹饰。口沿雕刻几组竹叶,叶片向下伸展,与荷塘里田田的荷叶、盛开的荷花、俏立的芦苇、惬意的鹭鸶相映成趣。 整只笔筒构思巧妙,雕工精细,打磨光洁,立体感十足,充分发挥了象牙细腻的质感,使纹饰造形栩栩如生。只见在荷塘之中,数只鹭鸶栖息其间,或翩翩起舞展翅欲飞,或安静嬉游,...
西方的中国美术史研究者似乎比我们本土的美术史家更在意明末吴门名家张宏,这使得他的山水画在国际上享有了盛名,并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美国著名学者高居翰对张宏尤为推崇。他曾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邀,发表讲演。在讲到晚明绘画的时候,第一章便是“张宏与具象山水之极限”。他讲道:“17世纪的中国绘画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无疑地,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的画家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这一时期之所以引人注目,并不仅仅...
图1 图2 图3 谢环《杏园雅集图》手卷(图1),为绢本,设色,纵37、长401厘米;绘于明代正统二年(1437),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再现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九位内阁大臣在杨荣府邸杏园聚会的历史画面,画法工细,衣纹挺拔,色彩鲜艳,是一幅具有肖像性质的雅集图;现藏于镇江博物馆。 该卷卷首题“杏园雅集”四字(图2),纵37、横113厘米,故名。卷后保存有当...
宋代马远《王羲之玩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羲之生性爱鹅,据唐代《晋书》记载:“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许多学者认为,王羲之是大书法家,他的爱鹅,应从书法的角度找原因。历史学家陈寅恪经考证认为,王羲之“写经换鹅”和书法毫无关系。此语一出,轰动了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
说到荷塘风情,盛夏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美景,赋予了荷塘多少盎然生趣。然而,秋天的荷塘较之夏天并不逊色多少,虽然荷叶在瑟瑟的秋风中肃杀枯黄,鲜艳的荷花在秋日的夕阳中花瓣落尽,但枯卷的荷叶上经脉分明,仿佛在展示一种生命的历程,那更具艺术张力的丰姿造型,是秋日最生动的荷塘情趣。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而在清代画家边寿民的笔下,就成了一幅笔法苍润、色调清淡的《秋莲图》,一枝一叶都是...
商周礼制十五而笄;西汉深衣制,上襦下裙,街市罗衣飘飘;南北朝衣身紧贴,对襟直领衣袖细窄,引入胡服风范;唐中前期小头鞋履窄衣裳,披帛半臂兴盛;晚唐时世宽妆束,衣裙宽松;宋尚素雅;明霞帔比甲兴盛;清汉族传统服饰终结,满族特色的旗袍影响至今。
象牙以其柔韧细腻、光洁如玉的质地,历来为人珍爱。牙雕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至明清两代,象牙与犀角雕刻一直作为高级享用品而被统治阶级所垄断,其造型、纹饰、雕刻、镶嵌等工艺也随着豪门贵族的审美需求而更臻精美华丽、高贵珍稀。出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珍视,现行的政策对牙雕艺术品予以适当掌控,这也是符合情理的。 清代康、雍、干三朝皇帝皆酷爱艺术,并身体力行,参...
吴冠中《长江万里图》 1973年,吴冠中从农村调回,参与创作北京饭店的大型壁画《长江万里图》。《我负丹青》一书中,吴冠中写道:“又遇上好运气。北京饭店约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和我共同绘制巨幅壁画《长江万里图》”,“那图由设计师奚小彭总负责,绘制者有袁运甫、祝大年、黄永玉和我,袁运甫联系各方面的工作,稿子酝酿很久,待到需去长江收集资料,我们从上海溯江上重庆,一路写生,真是美差。” 回...
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为后人留下了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物资料,8月11日上午,由奉贤区博物馆主办的文物古迹图片展就在南桥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本次图片展共有40多个展板,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近50件馆藏精美藏品,有战国时期青釉旋纹单柄三足杯,东汉时期的酱釉陶都树,唐代抬蹄红陶马,清道光年间的黄地绿龙梅瓶等。这些藏品有出自奉贤本土,也有近几年从河南、长三角等地区征集而来。这些文物古迹,无声地记录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