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乐亭大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近平对博物馆讲解员进行培训。刘萌摄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乐亭大鼓这一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参观游客,自5月4日上午起,乐亭县博物馆诚邀乐亭大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近平先生对乐亭县博物馆讲解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乐亭大鼓专业培训。 培训过程中,讲解员认真听取张近平老师的细心指导、深刻领悟唱腔韵调、准确掌握动作要领,指导老师对讲解员的表现给予充分肯...
5月1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欢乐社区行活动在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办事处礼堂隆重举行。这也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活动首次走入社区,让本就来源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回归于民间百姓。 本次活动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工委、景山街道办事处主办,邀请5位非遗传承人进行非遗知识普及讲座,15位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展演非遗项目,向社区居民发放《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22日至27日,省政协副主席黄选平带领调研组在武威、酒泉、张掖市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天祝县、肃州区、阿克塞县、肃南县各文保单位、非遗展馆、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及研发中心等地,了解非遗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现状,并与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文保专家学者座谈交流。 黄选平指出,河西地区作为自古以来连通欧亚的重要节点,历史文化资源厚重富集,要保持...
巍巍武陵,神奇梵净。乌江、锦江犹如两条生命之脉环绕着黔东大地,孕育着汉、土家、苗、侗、仡佬、羌等四百多万各族儿女,千百年来,他们勤劳勇敢、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丰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 江口云舍土家族村寨、松桃苗王城村寨、石阡楼上古寨和尧上仡佬族村寨、瓦窑苗族花鼓舞村寨、思南郝家湾土家族石头村寨等民俗文化村寨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万山汞矿遗址、石阡万寿宫古建筑群、铜仁东山古建筑群、松桃...
夕阳镶出西天的一抹绛红,漫天斜阳铺洒在一座简易棚子。棚内,一个消瘦的人影,一袭黑衣盘膝于地上,双膝之间赫然横着一枚枪头,隐隐散发着龙吟般的低吼。 黑衣人慢慢抬起右手,轻抚枪头,缓缓地说道:“终于成了,也到了该现身的时候了!” 这不是武侠小说里的桥段。 甲午年冬,北京。黑衣人自报家门王加明,以北方冷兵器第五代传人的身份,向世人展示了失传百年的陀龙枪,震惊江湖。 流亡塞...
4月28日上午,广西粤剧、邕剧、壮族歌圩、坭兴陶、跳岭头……南宁和钦州非遗项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在深圳图书馆的展厅,引来了很多观众驻足观看,也由此揭开了“情系江海”——南宁、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序幕。 此次展览由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深圳图书馆主办,共展出国家级、自治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0个,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集结展示两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节目汇报演出 舞蹈《舍巴女》 舞蹈《勃尼茅古斯》 4月28日,记者从张家界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张家界天门小学、张家界崇实小学北校、张家界旅游学校、武陵源区索溪峪镇中心学校、慈利县零阳镇第一完全小学、桑植县第四中学、桑植县贺龙中学等7所学校成为张家界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余怀民,...
2009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9)148号文件公布了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县雎水春社踩桥会项目名列其中。 四川安县雎水镇,古称“雎水关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镇北2公里外虎头岩下一座古桥横跨雎水河两岸,此桥名曰“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自桥建成后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来自五湖四海的数万名群众自发云集在此桥畔,祈福礼佛,踏青游乐,...
在绵阳市公布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游仙区的聋派指画项目榜上有名。 指画,又称“指墨画”、“手指画”,是中国传统国画的一个绮丽分支,也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指画主要用手指和手掌蘸墨代替毛笔作画,稍带有其他辅助工具的媒介,从心到手,直接入画,所以很能传神、写意,独具一格。真是“以笔难到处,指能传其神;而指所到处,笔勿能及也。由于手指、手掌不善吸水的特点,又不善于大块面涂抹,所以指...
羌族草编 羌族草编 日前,绵阳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羌族草编项目名列其中。 羌族草编主要是在北川羌族聚居地多年流传的各种草编技艺,其中以草鞋编织、棕编生肖动物昆虫和草制麦秆画为主。 5.12大地震以前,羌族草编在北川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5.12大地震的影响,无论是对草编传承人或者是与草编的相关工具和草编的原材料来源,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基本没有完...
苗族蜡染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2010年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宜宾珙县苗族蜡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史载,早在秦汉时代,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宋代时,珙县南部山区的罗渡苗族乡、洛亥镇、洛表镇、王家镇等地已很盛行。明、清时代他们也多蜡染衣料,用来制作衣裙。《珙县志·光绪版》记载:罗渡苗民取蜡...
大坝高装,其历史源远流长。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说康乾年间,在春暖花开时节,大坝大小鱼洞的鲵鱼成群出游,吸引来了远近人群观赏,年复一年,大坝集镇逐渐成了云、贵、川商贾云集,聚亲访友,多民族参与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为丰富会期内容,大坝高装因此应运而生,而且把办装时间固定在农历的二月初一初二日,称为:“高装会”。 会期八方商贾云集,进行商品交易,有似当今...
水磨漆座盘 2009年7月,川府函[2009]148号公布了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族水磨漆艺名列其中,四川省文化厅为其颁发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 水磨漆围棋罐 羌漆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夏商时期。《史记》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而北川是大禹故里,据此可知,古羌水磨漆工艺在北川民间流...
梁山县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武术之乡”。梁山武术源远流长,民间尚武、习武之风盛行,素有“喝梁山的水,都会伸伸胳膊踢踢腿”之说。近日,在国家文化部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中,梁山武术成功入选,标志着济宁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将增至18项。 梁山县拥有子午门、梅花拳、少林拳、太极拳、洪拳等百余种武术门类,武术馆校遍及城乡,经常参加习武健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