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17日,衡阳县文物局在台源镇柳树村发现,该村至今完好伫立一座民国时期贞节牌坊,该县文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贞节牌坊。 位于柳树村祖堂组的贞节牌坊,被衡阳县文物部门定名为“祖堂贞节牌坊”,它建于1921年,是为表彰当地廖黄氏所建。柳树村村民廖洪扬说,廖黄氏丈夫在世时有20多亩田地,其丈夫去世后,她在这里守寡,孝敬公婆,含辛茹苦抚养儿女成才。为了表示对她的纪念,村民自发建立...
昨天,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研究人员在内蒙古中部阿巴嘎旗宝格达乌拉的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了600万年前的契考三趾马化石。 三趾马广泛分布于北美和旧大陆,它们在欧亚大陆的晚中新世和上新世期间特别活跃,是地层对比和环境重建的重要生物标志。目前,已有丰富的三趾马化石标本发现于我国许多化石地点,主要产自红土堆积中。此前,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河湖相沉积中发现了大量小哺乳动物化石地点,但其...
在10月15日出版的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Nature)上,中国学者发表了湖南省道县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牙齿化石的研究成果,这表明8至12万年前,现代人在该地区已经出现,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 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古人类学研究与争议的热点。近1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在周口店田园洞、湖北郧西黄龙洞和广西崇左智人洞等...
近日,一块刻有“佘梦鲤”等字样的明代牌匾在福州福清市海口镇前村一处建筑工地被发现。据介绍,佘梦鲤是福清海口镇人,曾担任湖南、湖北、广东、广西4个省的按察司按察使,即相当于担任上述4个省的法院院长。该牌匾的发现,对研究佘梦鲤家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被发现的佘梦鲤牌匾是一块牌坊,为青石材质。长306厘米,宽77.5厘米,厚11厘米。正反两面均阳刻“明赠中大夫、广...
中国现代人的祖先是谁?如何迁徙?昨日,《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吴秀杰等在湖南省道县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的研究论文,表明8万——12万年前,现代人在该地区已出现,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这比地中海东部和欧洲出现具有完全现代人形态特征的人类要早3万——7万年。 昨日,仍在安徽野外调查的刘武研究员接受了本报记者电话采访。 牙齿确定为...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南京栖霞山乾隆行宫。该行宫规模宏大,是乾隆南巡所建行宫中最大的一座,里面的建筑鳞次栉比,工匠动用大量的岩石建造,但这些石头从何而来,一直没有定论。昨天记者从栖霞山景区获悉,这一谜团终于解开,工作人员近日发现了栖霞山乾隆行宫外宫墙的古采石场。 栖霞山绝壁处发现一处采石场 栖霞山乾隆行宫,201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媒体曾报道了栖霞山发现栖霞乾隆行宫的外...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发布信息称,该院在成都新机场工程建设红线范围内发现了118处文物点,包括古代墓葬106处、古代寺庙遗址3处、古建筑5处和石窟寺及石刻4处。 其中,106处古墓葬包括22处崖墓、84处宋、明、清墓地。5处古建筑包括1处清代龙桥及4处清至民国时期的院落。这些墓葬年代跨度从汉代至清代,墓葬类型十分丰富,包括崖墓、石室墓、立碑土冢墓等。 成都新机场建设工程包含三个场址项目,即...
东亚地区现代人的祖先最早是在何时、何地出现的?长期以来,因缺乏古人类化石样品,这一直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的空白。如今,这一研究出现新进展,47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在我国湖南道县的福岩洞被发现,有望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 东亚地区可能存在现代人演化中心 这47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属于距今约8万至12万年前的现代人祖先,比欧洲和西亚具有同样特征的现代人祖先至少早3.5万至7.5万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
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4年6月下旬至2015年1月,考古工作者在山西襄汾县陶寺村北,发现了两周时期大型墓地。目前已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1座,其中个别墓祭方式非常罕见,对研究两周至春秋早期墓祭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襄汾县陶寺村北的800米处,因近年盗墓被发现。2014年6月下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组开始对陶寺村北墓地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 经过钻探,已大...
记者10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5年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石峁遗址发现有菱形眼纹、石雕人面,颇为惊奇。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的中国史前最大城址,近年其考古发掘广受关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该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考古人员在“皇城台”(石峁遗址高等级建筑的核心分布区)北侧墙体,意外发现了墙体表面的菱形眼纹装饰图案,共发现两组三只大眼睛,...
10月12日,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对烔炀镇烔炀社区东山林场发现的两座宋代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从而进一步证实烔炀人早在宋代便在此生活繁衍。 9日下午,烔炀镇南街村民叶林来到该镇文化站反映,在东山林场的一处路坡上,有几处疑似古墓的青砖因雨水冲刷裸露在外。镇文化站人员随即赶到现场查看。次日,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闻讯来到现场勘察。经初步勘探,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两处古墓,从墓葬的形制来看,呈南北并列分...
日前,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之庸宣布,在多伦县新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目前考古队正在清理这座墓葬的墓道与墓门部分。墓葬位置距离此前发现的辽代贵妃墓约300米,墓葬部分装饰甚至超过贵妃墓。 据介绍,墓道由青砖砌制,上抹白灰,并用青砖砌制台阶。墓门仿木结构,上铺设绿色琉璃瓦当,当面黄色,下承五朵斗拱,斗拱用红、褐、青等色勾勒轮廓,其间又用不同色彩描绘团花图案,图形各异。墓葬墓门用琉璃砖砌制,反...
新机场考古发现 在近22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发现118处文物点。遗存年代上至汉代,下及清朝晚期,乃至民国初年;遗存性质主要汉代墓葬、宋明石室墓、寺庙遗址及清墓等。 最让考古人员感兴趣的是其中的明清文物,这将为研究当地客家文化提供证据,从而丰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 昨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考古调查勘探成果发布会,发布了成都新机场建设文物调查概况,在近22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发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