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秦国的历史上,历经九都八迁,而这“九都”也一直是考古研究的重点。昨日,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考古专家近日在秦汉栎(yuè)阳城遗址内,首次发现了写有“栎阳”的陶壶,从而确认了秦都栎阳的所在位置,也首次确认了“商鞅变法”的发生地。 “栎阳”俩字证实秦都位置 秦汉栎阳城遗址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一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考古文化保护所组成的阿房宫与上...
①考古人员在秦汉栎阳城遗址进行考古工作。 ②考古发掘出的“栎阳”陶文残器。 ③考古发掘出的建筑遗迹。 ④考古发掘出的双鹿纹瓦当。 经过两代人的持续努力,日前,考古学家在位于西安的秦汉栎阳城遗址内不仅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栎阳”陶文,而且首次确认发现了“商鞅变法”发生地的著名“秦都”栎阳,为研究秦都发展史和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芈月秦宣太后的故乡楚国在汨罗引起岳阳人热议,具体在什么地方呢?日前,记者从“2015湖南考古汇报会”上获悉,原古罗城遗址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罗县遗址,或许就是近期热播电视剧芈月秦宣太后的故乡。“ 2015湖南考古汇报会”上考古人员就古罗城遗址考古调查、试掘工作进行了汇报。发掘结果表明,罗城遗址内虽然存在春秋时期的遗存,但城址的修建始于战国时期,汉六朝时期城址继续沿用,六朝时...
田野考古工作中使用的探铲,俗称“洛阳铲”,是一种以原产地命名的专用考古工具。也是中国考古最有本土色彩和传奇特质的工具。据现有资料,大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作为一种纯粹的工具,现代意义上的探铲在洛阳地区率先出现,并因其产地被称之为“洛阳铲”。洛阳铲发明伊始,直接目的便是为了盗墓,和田野考古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此时适逢考古学刚刚开始在中国传播,但很可惜,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和洛阳铲发生直接和紧密的交汇,...
《寻龙诀》等一批盗墓文学改编的影视剧,让古墓传奇成为当下热点;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又让楚文化的发掘引发广泛关注。而发掘古墓、追溯历史点滴的考古工作者,也令诸多人好奇:他们可像电影里那样,通晓上下五千年,正史外传都知道,还可徒步越野翻山岭,独具慧眼辨真伪? 前不久湖北公布郭家庙考古新发现,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了考古队执行领队胡刚。这位80后专业考古人士,详解了考古的那些事儿—— 每一次科学考古...
经过两代人的持续努力,考古学家在秦汉栎阳城遗址内不仅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栎阳”陶文,而且首次确认发现了“商鞅变法”发生地的著名“秦都”栎阳,为研究秦都发展史和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图为考古人员在秦汉栎阳城遗址进行考古工作。新华社记者 冯国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商鞅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
浙江:“小白礁I号”成为“我国水下考古的又一创新之作” 浙江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省份之一,这从其成立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中可见端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宁波工作站成立。2010年,首个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在宁波成立,2012年,我国第一个县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站——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象山工作站揭牌……而“小白礁I号”历时3年完成了表面堆积清理、船载文物发掘与船体发掘,...
水下考古人员正在测绘 经过3年来的水下考古调查,尤其是经过潜水探摸,基本摸清了姜女石遗址及周边水下礁石的保存状况。昨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在沈阳接受本报采访表示,经仪器检测和人工水下探摸,在辽宁姜女石遗址水下发现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60米的四边形疑似人工构筑基台,并且发现人为加工的水下“活石”。活石的材质为花岗岩。种种迹象越来越像文献记载中的海中“甬道”。 水下基台是如何发...
近日,由美国和洪都拉斯考古专家组成的一个考古小组在洪都拉斯中部一处考古遗址挖掘文物,这处遗址据信可能是传说中的神秘的“白色之城”。 这里距离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东北322公里,属于莫斯基蒂亚,在当地茂密的丛林里,或许隐藏着考古学家一直以来寻找的“白色之城”。 据了解,“白色之城”最早在16世纪,由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揭露。这座神秘城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000年到公元1200年。见证了玛雅文...
15日上午9时30分许,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迎来“升棺”时刻,现场考古工作者花费近一个半小时完成棺柩套箱的升棺、吊运、装车工作(右图)。随着内棺套箱被安全送至文保用房,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正式进入实验室考古阶段。 “内棺清理工作将从16日开始,但当日能否开棺还不确定。”李存信说,目前已知内棺中有金器、玉器、纺织物等文物,预计清理耗时较长,期间不对媒体开放,他们将不定期公布阶段性发现。库房内装有无死角...
经过两代人的持续努力,考古学家在位于西安的秦汉栎阳城遗址内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栎阳”陶文,并首次确认发现“商鞅变法”发生地的“秦都”栎阳,为研究秦都发展史和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秦汉栎阳城遗址位于西安市东北方的阎良区,因其在秦汉史上的重要地位在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考古文化保护所等组成的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
秘鲁政府14日宣布,将投资1.1亿美元在秘鲁首都利马南部建造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考古博物馆,以保护、研究和传播秘鲁文化遗产。 秘鲁是古印加文化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后人留下了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库斯科城、昌昌古迹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大批珍贵文物。 近年来,秘鲁政府重视在世界范围内追讨流失的文物并取得成效。美国、西班牙、瑞典、意大利、阿根廷、巴西等国先后归还秘鲁1000多件文物。
13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12日公布的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中,位于江苏兴化、东台两市交界处的蒋庄遗址,与我省余杭良渚文化遗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蒋庄遗址出土遗物700余件,是目前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埋葬最为密集的良渚文化墓地之一。作为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它的发现突破了以往学术界认为良渚文化分布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为深入研究良渚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名称:腰带上的金属片 材质:青铜 尺寸:长27.6厘米 宽20.7厘米 厚0.8毫米 制造年代:哈尔施塔特时期 (公元前7/6世纪) 出土地点:奥地利蒂罗尔州 弗利斯镇 发现时间:1990年10月24日 收藏地点:弗利斯考古学博物馆 在考古学领域,西欧和中欧的铁器时代早期文化又被称作“哈尔施塔特文化”,得名于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东南的哈尔施塔特小镇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从公元前8世...
南京博物院13日对外公布,该院考古研究所承担考古发掘的江苏蒋庄良渚文化遗址项目入选2015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13日向记者介绍,蒋庄遗址位于江苏兴化、东台两市交界处,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而蒋庄良渚文化墓地,是在长江以北首次发现随葬琮、璧等玉质礼器的高等级良渚文化墓地,是迄今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墓葬最密集的良渚文化墓地之一。 该发现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