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下周一(6月22日),在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周年纪念日当天,一位重量级嘉宾将作客运河畔的“工美大讲堂”,与各位市民朋友聊聊运河。 作客工美大讲堂的主讲人就是全程参与了西湖和大运河(杭州段)申遗工作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遗产专家、申遗专家王水法。他将为大家带来“运河因文化而走运”主题的讲座,内容主要围绕“运河申遗与西湖有哪些不同点”、“运河文化核心价值的主要特征”、以及“运河文化给人以什么样...
运河谷仓博物馆洛阳厅日前揭幕,这个展厅将作为博物馆内一个固定展馆,为市民展现唐朝时期的文物风采。 据了解,洛阳精品文物展厅由余杭运河综保公司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创办,位于塘栖古镇景区运河谷仓博物馆内。首次亮相的洛阳唐代文物特展以考古探秘唐三彩为主线,通过一尊尊绚丽多彩的三彩珍品向人们重现千年前光辉璀璨的大唐文明,其中所展出的上百件展品均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据工作人员介绍,洛阳...
6月13日,一贯热闹的运河文化广场迎来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文化盛会——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拱墅区人民政府、运河集团联合主办的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暨杭州“双世遗城市”一周年庆祝活动如期与杭州市民见面了。良渚博物院为此次活动精心筹备,除了运河广场的外场宣传外,还在博物馆内推出“古朴与精致”超轻粘土器皿制作和“时尚一家人”亲子串珠饰品DIY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32家文博单位...
6月13日上午,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拱墅区人民政府、运河集团联合主办,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主要承办的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暨杭州双世遗城市一周年庆祝活动,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筹备后,终于如期与市民见面了。 双遗产珠联璧合。西湖与运河,作为杭州城市最重要的两处水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了时空上的零距离对接。开幕式上以运河为主题的系列歌舞表演,加上以“西湖十景”为题材创作的旗袍秀活动,生动演绎了西湖...
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也是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周年。为迎接这个特殊的日子,展示南浔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南浔区文物管理部门与南浔古镇管委会共同举办大运河申遗与保护回顾展,此次流动展览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同时编印法律法规现场向市民宣传发放,让大家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中来,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这座魅力古镇!(湖州市南浔区文保...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需求和国家文物局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监测的要求,为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动态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大运河(宁波段)监测预警平台项目于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实施。 因大运河(宁波段)监测保护工作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为确保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明确监测指标体系构成要素和监测工作实现方式,今年5月份,大运河宁波段遗产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奔赴水利、气象、环保、规划、港航、文物等部门,就数...
“那时候的水很清……附近老百姓都在河里洗衣、淘米……夏天时,伢儿们放学了就会结伴到这里游泳……”这些字眼听着让人亲切。它描述的是杭州运河往昔的一些情景,如今已被收入一部名为《运河·记忆》的系列纪录片中。日前,该纪录片剪辑完成。 大运河申遗成功已经一年,这部纪录片由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黄文山策划编导,历时一年半完成,共7集,分别为:《古时的城市坐标——凤山水门》、《古仓储文化的遗迹——...
5月26日下午,灵璧县城西303省道与宿灵泗快速通道交汇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这里进行发掘。这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安徽段首次进行的考古发掘,也是考古人员第一次对大运河灵璧段进行发掘。目前,已经出土陶器、瓷器、铁器等各类文物标本100余件。 大运河灵璧段考古发掘尚属首次 大运河在安徽境内的河道170多公里,有130多公里在宿州境内。大运河宿州段经过埇桥、灵璧和泗县。之前在...
申遗成功后首次发掘 5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宿州市灵璧县县城西303省道与宿灵泗快速通道交会处。 “这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大运河安徽段首次进行考古发掘,也是第一次对大运河灵璧段进行发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位任姓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位负责人介绍,此次为了配合基本设施建设(宿灵泗快速通道),对大运河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调研后,考古人员于4月18日进入现场,目前考古发...
近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文物局共同公布了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其中,微山县唯一入选的单位是微山县微山湖民俗博物馆。 微山湖民俗博物馆是在微山县南阳镇民俗馆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是收藏、陈列民俗物品,研究民风民俗,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经山东省文物局鲁文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 第9期 【摘 要】淮北柳孜隋唐运河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2012——2013年为了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进行了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目前是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处遗址点。此次发掘中出土大量反映当时唐宋日常生活的瓷器、娱乐用具及陈设瓷器,其中包括一些钧釉瓷器。
日前,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表彰大运河浙江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浙政办发〔2015〕43号),对浙江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等23个先进集体和戈芝卉等48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处世界遗产。大运河作为巨型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申遗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难度史无前例,而...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记者日前从省住建厅获悉,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进入公示阶段,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吕庄子村上榜。 吕庄子,俗称“吕家庄”,隶属武城县四女寺镇,是鲁西北平原上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运河古村。历史上的吕家庄,因其坐落于古运河交通要塞,交通便利,商贾云集。 该村历史文化遗迹丰富,现存文化遗产不仅有世界...
日前,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吕雄伟一行来到运河综保中心调研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立法工作。 会上,运河综保中心介绍了运河杭州段遗产管理现状,并就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开展情况作了汇报。 会议指出,要加快立法保护条例的研究,尽快完成《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草案并开展专家和各职能部门的多方论证;要明确遗产立法的中心作用,针对运河遗产管理的主要问...
土桥村、城铁土桥站、东六环土桥新桥,通州有不少以土桥命名的地方。但真正的土桥却隐没在一个现代社区里,长年被埋无法示人。 3月16日,本报曾报道海淀的肖家河古桥藏于地下三十余年,专家已递交文物认定申请。 通州的土桥即便有文保单位的身份,也未能摆脱被埋的命运。 现状 仅剩两段桥栏杆露出地面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梁欣立介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有一座广利桥,就是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