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四坝文化 彩陶双大耳壶 高10.5厘米、口径9.1厘米、底径4厘米。 黄褐陶。口微敞,高领、内折、凹腰、扁腹、平底。门与腹间有双对称大耳。口内壁与腹表绘黑彩绸绕与菱形纹,颈表绘黑彩重叠三角纹,耳面绘平行线与斜线纹。造型奇特,装饰美观。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5000年至4000年,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
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6000年,是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渭河、汾河流域。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 人面鱼纹彩陶盆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此盆敞口卷唇,由细泥红陶制成,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虽然被称为“盆”,但人面鱼纹彩陶盆实际上是一件儿童瓮棺的棺盖。将夭折的儿童葬于...
记者从省博物院获悉,从今年4月份到年末,吉林省博物院将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10余个展览。其中5月1日-6月15日将举办的《剑舞楚天——湖北九连墩战国墓出土文物展》,展出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乐器、兵马器、玉器等共148件(组),其中青铜编钟34件,此套青铜编钟刚从比利时展出归来,在吉林首次亮相。 关注1:《剑舞楚天——湖北九连墩战国墓出土文物展》 展出全国最早的梳妆盒 据介绍,湖北九连墩位于...
考古人员第一次在罗布泊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的彩陶,4月8日,新疆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副主任刘国瑞对记者说。这说明罗布泊在距今三四千年的彩陶文化时代并未缺席。此番彩陶的发现,为研究罗布泊的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罗布泊地区是西域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也是西域远古文明的摇篮。2009年11月到12月,由自治区文物局、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昨日,郑州市惠济区法院正式审结了曾经轰动河南的盗掘古墓案,赵某等8个农民分别被判处一年零三个月至十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法院审理查明,自2007年春天至2008年8月份,冯某、程某、赵某等8人,分别在惠济区古荥镇岭军峪村、程庄北地等处,多次盗挖汉代、隋唐时期的古墓,并将所得文物低价卖给刘某等人。被盗挖的古墓中,以唐代尹元徽墓最为有名。经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被盗掘的古墓葬为唐代贵族墓葬,墓葬...
1958年采集于甘谷西坪的双耳鲵鱼纹彩陶瓶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因其具有代表性器型、代表性纹饰,图案完整,曲线优美,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研究彩陶多年,他说像器型这么完整,纹饰这么独特的鲵鱼纹彩陶瓶,在目前已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瓶中是较为罕见的。 这件双耳鲵鱼纹彩陶瓶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泥质橙黄陶,小口束颈、斜溜肩、深腹、微鼓、平底,通体磨光,是先民们盛水用的...
彩陶漩涡菱形几何纹双系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高37.7cm,口径13.8cm,底径14cm。 壶唇口,直颈,口部置两个对称乳钉装饰,溜肩,鼓腹,腹中部对称置双系。下腹陡收,平底。以红、黑两种色彩描绘纹饰,里口用黑彩描绘弧形纹;颈部以黑彩描绘连弧纹两周;肩、腹部主题纹饰用红、黑两彩描绘漩涡纹四组,漩涡纹内为菱形几何纹;肩部粗弦线及漩涡连线,边缘饰细密的锯齿纹。胎质细腻,表面打磨光滑。据...
这件大型彩陶瓮,有人称之为陶缸。由夹砂红陶制成。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造型略呈上大下小的直筒形,敞口,厚圆唇,口沿下有4个对称的鹰嘴形泥突,深腹,平底,底部正中有一直径0.8一O.9厘米的圆孔。瓮身一侧有彩绘鹳鸟石斧图,也有人称之为鹭鱼石斧图。此瓮发现于河南省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期的遗物。被用作为成年人二次葬的葬具,考古学上称为瓮棺,从器形上看,...
柳湾是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的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北有祁连山脉,南有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湟水。这里气候宜人,地势开阔,杨柳广植。著名的柳湾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和墓葬群就在这里,它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一处史前时期的氏族公社公共墓地。而谁能知道,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是先民生活的舞台,是青海史前文化重要的历史积淀。 柳湾墓群的发现比较偶然。1974年,使中国“天翻地覆”...
珍贵国宝舞蹈纹彩陶盆 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系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的珍宝。 舞蹈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它以有节奏、有组织而又优美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古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为欢庆胜利、丰收而歌舞,为崇拜自然和先祖以歌舞相祭而祈福,同时也会...
时间追溯到2006年,石湾公仔与粤剧、狮舞、剪纸、木版年画、龙舟说唱等共6项列入佛山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独特的表现魅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无形财富正处在濒危边缘。如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仅剩冯氏一家,尚无家族以外的传承人;龙舟说唱也由于民间艺人识字不多,且多为口耳相承,流传下来的曲目唱词并不多,会唱的只剩下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家。石湾公仔、粤剧、狮...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可以说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有一件陶盆内壁用黑彩描绘了人面鱼纹图,关于这个人面鱼纹图的神秘意义,有学者认为它反映了先民的祖先崇拜,有人认为是生殖崇拜或鱼图腾崇拜,也有人猜测是洱鱼巫师的形象或仅仅是装饰画。 陶器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创造的第一种日常生活用具,而且是人类进人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彩陶在实用基础上以其丰富多样的图案和文饰具有了极其珍贵的审美价值...
界首三彩刻画陶 明末清初三彩陶 位于淮河中游的安徽界首,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这里的剪纸、年画、陶器等民间艺术渊源流长,散发着浓烈的泥土芬芳,界首彩陶更是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农民敦厚朴实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审美意趣,反映着中国民间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趋向,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上,界首彩陶主要分布在安徽颍河界首段南岸,当地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