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彩陶最早于1912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它是我国远古时期一种杰出的美术工艺品,因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及科学研究价值,从而具有了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尤其是黄河上游青海、甘肃地区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以其优美的造型、绚丽的图案著称于世,现代较出名的有云南彩陶,工艺精致,图案优美。如何对彩陶进行维护保养,是一些收藏者所关心的问题。下面,作者从彩陶的主要病害、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三方面谈...
留白彩陶盆 这只彩陶盆(见图),名叫“留白”,直径约20厘米,宽边,折口,腹上圆而下敛。腹内一半彩绘,一半空白。该器是5年前从甘肃临洮一施工现场发现的,现藏于兰州彩陶艺术博物馆。“留白”腹内是水漩涡纹图案。水漩涡纹在盆腹部的下方,一个水漩涡,慢慢旋转,向左右上方扩散发展,变成两个水漩涡。两个水漩涡,继续扩散,形成了三个水漩涡。但画面上只有三排水漩涡纹,其余部分为半边空白,留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小撇口、削肩、鼓腹、平底。器身呈棕红色,为泥质红陶,口沿与腹部以红黑双色彩绘蛙纹图像,纹饰连续、清晰,虽有氧化褪色,但总体彩绘尚保存完好未有脱落。 马家窑文化陶器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及其以西地区,上下延续千年左右。因其主要地域是在黄河流域沿岸,因此民间俗称其为“黄河彩陶”。马家窑文化按其地域以及出土器物的特征来分类,又可细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小坪子、半山、马厂五种类型,陶器多为夹砂红陶或夹砂灰...
8月27日,由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省民俗博物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鲁迅生平与创作展”在柳湾彩陶博物馆开展,这是柳湾彩陶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举办的外省展览。 鲁迅一生求索真理,被誉为是中华民族之魂的象征。他的著作是伟大人格、智慧和思想的结晶,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上海鲁迅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名人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主要旅游景点之一。本次展览通过...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2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和马...
在晚清浅绛彩瓷器中,有一种形状各异的盘子。关于她的名称,专家和学者们各有不同。《浅绛彩瓷画》的作者陈建欣先生称之为“什锦盘”,《谦益堂藏瓷》的作者熊中荣先生则称之为“博古器”,但更多的大众收藏者称之为供盘。而安徽黄山的晨欣先生则称之为画盘。本文依晨欣先生之说,把这种流行于同光年间极具文人气息的浅绛瓷盘称为画盘。 在清同治以前,此类盘子以祭祀使用为主,当时民间多称之为供盘。在同治晚期,随着浅...
记者3日从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获悉,经过半年多的考古发掘、文物清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在吐鲁番加依墓地共同发掘出土400余件陶器。 考古学家将是次出土的陶器和洋海古墓葬出土的文物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文化传承相同,洋海古墓葬时间早,距今约3000年,而加依墓地距今约2200-2300年。 据悉,是次联合发掘,是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间进行的,共有30余位考古...
记者3日从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获悉,经过半年多的考古发掘、文物清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在吐鲁番加依墓地共同发掘出土400余件陶器。 考古学家将是次出土的陶器和洋海古墓葬出土的文物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文化传承相同,洋海古墓葬时间早,距今约3000年,而加依墓地距今约2200-2300年。 据悉,是次联合发掘,是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间进行的,共有30余位考古工作者对...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可以断定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
新石器晚期 仰韶文化半山型 高30.3厘米 口径16.2厘米 底径11.6厘米 重4.135千克 泥质橙黄陶胎。 造型饱满。图案风格淳朴。 壶形纹以及锯齿纹为半山型彩陶大型壶、瓮器上的典型纹饰。
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类型 泥质黄陶胎。 用黑色彩料来描绘纹饰。以线条为主来组成结构严密、变化多样的图案。 为马家窑型彩陶的精美之作。
新石器 马家窑文化 属马家窑文化中最早类型的彩陶,黑彩绘画,构图疏朗,看似几何形的纹饰实为鸟纹的变形。
倾百万家财解6000年前彩陶之谜 ——一个仰韶遗址农民的文化守望 “老祖宗留下这么漂亮的彩陶,我能复原工艺吗?”14年前,生活在仰韶遗址的农民杨拴朝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从上游奔腾而来的黄河,流经以丘陵为主要地貌的河南省渑池县时水势已渐平缓。1921年,距今约5000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在当地仰韶村被发现并命名,因证明了中国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和文化而广受瞩目...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博物馆,我一眼就看到了那只着名的舞蹈纹彩陶盆。陶盆环形内壁上绘有三组舞蹈场面,每组五人,组与组之间有弧线相隔,这些弧线似婆娑的树林,又似微风吹拂的芦苇。画中人物手拉手,迈着有节奏的步伐,所谓“相与连臂,踏地为节”,辫子与尾巴甩向一个方向。深深的褐彩在红红的陶胎上,画面热烈而不狂野;廖廖几笔,省略了所有不 需要的部分,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来构成,概括、清晰而富有装饰性...
人面鱼纹彩陶盆 每座博物馆都有自己最得意的藏品,就连卢浮宫,这个地球上最也会在《蒙娜丽莎》、《米洛的维纳斯》旁设上专门的标志,告诉游人,这是它的“highlights”。这些镇馆之宝,是艺术巨匠们创造出的最不同寻常的作品,它们无比精彩,但这不是全部,它们还代表着这座博物馆的性格、气质和魅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访国内各大博物馆,去看看它们的镇馆之宝。 ◎中国国家博物馆·人面鱼纹彩陶盆 此盆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