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河南温县一处工地发现大型汉代墓葬群,探明古墓100余座。现已保护性发掘古墓20余座,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古钱币等文物200多件。据悉,整个考古发现对研究当时社会状况、地域特征、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
南充旧城改造,在古代文庙原址上挖土石方时,一堆坛坛罐罐见了天日,立即被几名工人私分。时隔近半年后文物部门接到举报,随即进行追缴。今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南充文保部门获悉,目前已追缴回77件物品,均属唐、宋时期文物。 报案半年前有人私分文物 11月27日下午,在南充市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局文保科,有市民打来举报电话称:孔迩街小学附近某工地挖出大量文物,被人私藏起来。 鉴于事情重大,...
7日,记者从荆州中学新校址考古现场获悉,上周末考古人员从一座战国土坑墓中出土了数十枚竹简,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 据考古领队田勇介绍,出土竹简的墓坑为一座战国时期的中型土坑墓。竹简刚出土时,由于不少都断裂,无法判断竹简量,大约在几十枚左右。竹简上的部分字迹还依稀可以辨认,但受但受氧化作用影响,出土后的竹简颜色变黑。“由于竹简不易保存,所以出土概率极低,这批竹简的出土为...
昨天,是随州叶家山曾、随古墓葬群被发现4周年的日子,埋葬在地下3500多年的珍贵文物出土也有一年多时间,10多位文物考古专家正在紧张地整理、修复和研究,叶家山墓葬群到底出土了些什么?他们在中国考古界处于什么地位?研究人员到底有什么惊人发现?记者昨天专门来到随州博物馆做了详尽的采访。 绝大部分文物保存完好 经过批准,记者来到位于随州博物馆地下室的叶家山出土文物存放处,在这个绝对恒温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长江、黄河两个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区,所经湖北、河南、河北等地不仅地下文物埋藏丰富,而且地面历史古迹不胜枚举,文物的价值远超三峡,抢救性保护的难度也更大。”南水北调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日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正是考古人员争分夺秒的大抢救,才让河南新郑唐户遗址、湖北郧县辽瓦店子遗址等沉睡千年的中华文明浮出水面。 南水北调工程除丹江水库大坝升...
今年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发掘40年。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的“秦俑梦—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展览现场获悉,经过新老两代考古队员的艰苦努力,秦始皇帝陵整体布局考古勘探和试掘发掘工作成果丰硕,在56.25平方公里的秦始皇陵遗址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共探明不同性质和内涵的陪葬坑149座、陪葬墓196座,以及寝殿、便殿、门阙、廊房、园寺吏舍等建筑基址数百万平方米,出土珍贵文物5万多件。 另据获悉,在去...
纹饰各异的铜镜,制作精美的陶楼……这些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出土的文物。11月19日,这些文物将在安阳博物馆与市民见面。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为迎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展示河南省在该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成果,省文物局、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安阳博物馆举办“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集中展示该工程369处文物点出土的精品文...
由麒麟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产业办公室、区文化体育局共同编撰的《麒麟区青铜时代墓地出土文物精粹》一书,近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依据麒麟区朱街八塔台、越州横大路、潇湘平坡三处青铜时代墓地出土的文物为基础,根据器物的用途、质地、形态以及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系统的分类、分型、分式,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距今2700—2000年前后,麒麟区早期的居民们生活、生产的工具,使用过的兵器,用于...
12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上海市文物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周野鹿鸣—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葬出土文物特展》亮相上海博物馆,备受关注的现存3件西周铜禁第一次相聚。 此次展览共展出宝鸡石鼓山新出土文物115件,展览将于2015年3月1日结束。此次展览的展品,皆选取于近两三年来出土于宝鸡石鼓山的青铜重器。 石鼓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渭河从北边流过,茵香河从东边蜿蜒流淌,秦岭雄踞...
10月26日,陕西丹凤县的李磊发现约3000年前战国青铜古剑,11月2日,该县文物部门对主动上交的李磊颁发了荣誉证书和500元奖励。但李磊觉得“太少了,怎么也应该几千块啊。”考古学家、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高蒙河表示:“在我看来,根本不应该给予物质奖励……上交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不交依《文物保护法》第74条,“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据11月4日澎湃新闻) 高教授此言...
从曲阳县文保所获悉,在深圳博物馆新馆举行的“玉石梵像——故宫藏曲阳出土北朝隋唐佛教造像展”,展出由故宫博物院所藏曲阳修德寺出土造像精品84件。这是曲阳修德寺出土佛教造像精品首次赴外馆集中展示。 曲阳是中国雕刻之乡,其汉白玉雕刻质地坚硬,色白如雪,细腻莹润。北朝隋唐时期,曲阳成为佛教造像的中心之一,造像题材与佛教思潮紧密结合,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庄重优美,生动传神。修德寺又名镇岳修德寺,始修建...
廊坊博物馆新增加的文物 廊坊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接收文物。 11月1日,记者从廊坊博物馆了解到,该馆又添新文物,廊坊市文物管理处于昨日将2014年来发掘出土的三批文物共256件移交该馆。 据悉,此次移交文物包括陶器、金银饰品、铜钱等,主要发掘于廊坊市锦绣观邸小区等清代墓葬。这批文物时代特征明显,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是研究廊坊地区历史发展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牛坡洞遗址出土的绳纹陶片 资料图片 记者日前在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的牛坡洞遗址发掘现场了解到,这里出土了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文物,包括人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以及绳纹陶片等重要发现有望揭开华南古人类之谜。 据牛坡洞遗址考古队现场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专家付永旭介绍,与黄河、长江流域相比,华南地区的史前人类考古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如文化类型、分期等。为了解决这些长期困扰中国考古...
2014年10月14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会在湖北宜昌召开,会议主题是“专业委员会的建设与发展”。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时伟主持会议,理事长李化元做主旨讲话。随后,会议就成立新的专业委员会等工作进行了讨论。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杜金鹏研究员就创立“考古现场与出土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近期工作设想,向会议做了报告。常务理事会认为,成立“考古发掘现场与出土...
绿釉陶宝鸭 明代 (东莞市博物馆藏) 10月23日至11月23日,汇集了东莞、深圳和惠州三家博物馆共104件出土文物的《东江遗珍——深莞惠三地出土文物精品联展》将在东莞市博物馆二楼展出。据了解,基于深莞惠相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展览以时间为序,展示源远流长的东江文明,文物以出土石器和陶瓷为主,包括各种生产用具、生活用具及兵器等。此外,市博物馆还策划了与展览同期推出的“‘陶’你欢喜”互动体验活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